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亞陶瓷文化史
Cultural History of East Asian Ceramics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學程  經典人文學程  
授課教師
施靜菲 
課號
ARHY1011 
課程識別碼
141 111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5,6,7(12:20~15:10) 
上課地點
博雅201 
備註
領域:藝術。初選選上的同學,第一、二週請務必出席上課,否則逕予退選。
總人數上限:80人
外系人數限制: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ARHY101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授課以區域及時代脈絡作為背景,除了讓學生有機會認識東亞陶瓷文化史的特色與發展等基本陶瓷史知識外,重點在引導學生思考有關東亞陶瓷的眾多面向。包括陶瓷生產與技術、鑑賞與收藏、品味的時尚與流行、作為貿易品的流通、消費的脈絡、物質的階級等各種豐富面向的不同議題。範圍雖然以東亞陶瓷文化史的發展為中心,但是會同時關照其他地區陶瓷的發展趨勢,使學生了解中國陶瓷發展在世界陶瓷文化發展史上的位置。此外,課程中也會探討中國、日本、韓國陶瓷彼此之間,以及與其他地區陶瓷製作的互動與交流。

授課的方式多元,著重雙向的溝通,引領學生思考問題。上課方式包括有:
1. 小組討論課
2. 學習單作業: 出題(輪流)及撰寫
3. 大班式講演
4. 期末報告(維基百科詞條撰寫及詞條行銷口頭報告)
5. 三次校外教學參觀
6. 兩場校外專家演講
 

課程目標
學生在課程中將學習到陶瓷相關的基礎知識、陶瓷在生活中、社會中的角色、東亞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中的位置、東亞陶瓷史的發展概要,以及與中國、日本、韓國陶瓷文化交流的相關重要議題。修課後希望同學能夠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客觀的態度,來理解東亞陶瓷藝術的歷史發展與藝術特色。 
課程要求
1. 準時出席,不得遲到早退(要求學生確實參與課程)
2. 鼓勵課堂上討論(增加互動,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3. 小組團體報告(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學習找資料及組織材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謝明良,《陶瓷手記》1-3 (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2012、2015)
羅伯特芬雷著,鄭明萱譯,《青花瓷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
Nigel Wood, Chinese Glazes (London, A&C Black, 1999)
 
參考書目
《世界陶磁全集》(東京:小學館,1976)
《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東京:小學館,1997-2000)
矢部良明,《日本陶磁?一万二千年》(東京:平凡社,1994)
矢部良明等編集,《角川日本陶磁大辭典》(東京,角川書店,2002)
井上靖、吉田光邦監修,《????大百科》(東京,?????,1990)
川島郁子,奧野克仁編集日本陶磁5000年?至? : 愛知?陶磁資料館??????(高知縣: 高知縣立美術館,2002)
尹龍二著,片山??譯,《韓?陶瓷史??究》 (東京,淡交社,1998)
秦弘燮,《韓國美術史年表》(首爾,一志社,2006)
國立中央博物館編著,《國立中央博物館》。首爾市,國立中央博物館,2008
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Inc., 1996)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Seoul,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2005)
Roderick Whitfield ed., Dictionary of Korean art and archaeology(Seoul, Hollym 2004)
Penelope Mason(revised by Donald Dinwiddie), History of Japanese Art (2nd edition, Upper Saddler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and Abrams, 200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簡介
東亞陶瓷文化史的座標
 
第2週
2/28  二二八紀念日放假 
第3週
3/07  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3/12星期日14:45-17:00,時間調整請注意)
土與火幻化的神奇物品(學習單練習)
[指定閱讀]
羅伯特芬雷著,鄭明萱譯,《青花瓷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頁15-34。
 
第4週
3/14  青花瓷的故事:中國陶瓷在全球史中的位置
青花瓷發跡於元代,於激烈的陶瓷貿易競爭中勝出,成為影響全世界的陶瓷品類。
參觀台大總圖書館青花瓷特展 (學習單一:特展粉絲專頁貼文)
[指定閱讀]
施靜菲,〈14到17世紀亞洲青花瓷生產的擴張〉,《典藏古美術》,no.203(2009),頁54-63。
[參考書目]
謝明良,〈元代青花瓷備忘錄〉《陶瓷手記2-亞洲視野下的中國陶瓷文化史》(台北,石頭出版社,2012)。
羅伯特芬雷著,鄭明萱譯,《青花瓷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35-69。
 
第5週
3/21  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3/25星期17:00-19:30,時間調整請注意)
中國陶瓷史常設展
(學習單二:同學需選擇一件作品進行描述)
 
第6週
3/28  獨一無二的中國青瓷史:高溫灰釉陶到青瓷的發展
中國陶瓷史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新石器時代便有陶器的出現,距今三千五百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高溫施釉陶器則出現在中國南方,比日本、韓國早兩千年。胎土、釉料、燒製技術的演進,促成了中國青瓷史的不斷發展。
[指定閱讀]
施靜菲,〈品瓷.尚青:獨一無二的中國青瓷史〉,《典藏投資》,試刊號22(2009 August),54-59。
施靜菲,〈北方胎土的特色〉(編譯講義)。
謝明良,〈施釉陶器的誕生〉,《中國古代鉛釉陶的世界:從戰國到唐代》序章。
[參考書目]
Nigel Wood, Chinese Glazes (London, A&C Black, 1999),青瓷部分。
 
第7週
4/04  溫書假 
第8週
4/11  炫麗奪目:低溫鉛釉陶(漢代鉛釉、唐三彩)
雖然中國陶瓷史中,青瓷發展佔據要角,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低溫釉陶的發展。「如果說自鉛釉陶誕生以來直到近代,一部漫長的中國施釉陶瓷史主要就是由低溫鉛釉和高溫陶瓷這兩個系統所構成,絕非誇大之詞。」因此,這堂講課的主題將從低溫釉陶出發,討論其發展,其中最為重要者為漢代鉛釉陶與唐三彩。
[指定閱讀]
謝明良,〈中國鉛釉陶起源問題〉,《中國古代鉛釉陶的世界:從戰國到唐代》(台北,石頭出版社,2014),第1章,。
羅森,〈由內向外: 7-8世紀唐代中國對於異國風格的造作〉(中譯版),《典藏讀天下:古美術》,2014年9月,頁58-65。
[參考書目]
謝明良,〈唐三彩的使用層和消費情況 ── 以兩京地區為例〉,《中國古代鉛釉陶的世界:從戰國到唐代》(台北,石頭出版社,2014),第4章。
Nigel Wood, Chinese Glazes (London, A&C Black, 1999),鉛釉部分。
 
第9週
4/18  秘色的追求與官樣的奠立:宋代官窯與明清官窯
中國陶瓷史中,宋代一向是為人稱頌的一個時代,但究竟宋瓷有什麽樣的特色呢?後世如何將宋代青瓷當成典範,不斷地追求宋代青瓷典範所達到的成就?明清兩代皆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官窯的制度延續五百多年,代表甚麼樣的意義?又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指定閱讀]
謝明良,〈東窯小記〉,《陶瓷手記-陶瓷史思索和操作的軌跡》(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頁351-358。
謝明良,〈記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定窯白瓷〉,《陶瓷手記3:陶瓷史的地平與想像》(台北,石頭出版社,2015)。
[參考書目]
蔡玫芬,〈論『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句的真確性及十二世紀官方瓷器之諸問題〉,《故宮學術季刊》,十五卷二期(1998),頁63-102。
彭盈真,〈百年尋青-二十世紀汝窯認識論的變遷〉,《故宮文物月刊》,287,2007年2月,頁46-55。
 
第10週
4/25  繽紛的多彩世界:清代釉上彩發展
繼青花瓷之後,瓷都景德鎮在十八世紀展開了第二波的技術革新,其中的產物便是釉上彩裝飾能力的擴張。整套彩釉系統調色盤的改變,顯示景德鎮在康熙晚期到雍正時期,產生了劃時代的變革,不但色彩大量增加,而且色彩與色彩間結構關係的互動,突破過去的限制,表現力大增,走向釉上彩繽紛的彩瓷世界。
[指定閱讀]
施靜菲,〈調色盤的革命〉 (講義) 。
[參考書目]
張福康,〈中國傳統低溫色釉和釉上彩〉,《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上海:上海科技,1985)。
 
第11週
5/02  校外專家演講
主講人:鴻禧美術館館長 史彬士 James Spencer
講題:西方觀點下元明清瓷器之我見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porcelain from a Western viewpoint
 
第12週
5/09  高麗王朝與朝鮮王朝的陶瓷文化
中國陶瓷的影響,遍及整個東北亞,其中自古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高麗王朝、朝鮮王朝在陶瓷的發展上,也都有亮眼的表現。其中高麗王朝的鑲嵌青瓷、朝鮮王朝的白瓷,便是重要的例子。
[指定閱讀]
方炳善著,金恩慶翻譯、翁宇雯整理,〈追求完美-宋代青瓷與高麗青瓷的異同〉,《故宮文物月刊》304期
片山まび著、彭盈真譯,〈從亞洲觀點看高麗青瓷─以研究史所見的對外關係為中心〉,《故宮文物月刊》287期(2007.5)
伊藤郁太郎,〈朝鮮時代の官窯の成立と展開〉,《東洋陶磁史—その研究の現在—》,東京都 : 東洋陶磁學會, 平成14[2002] (中譯講義)
 
第13週
5/16  陶器之國一:神與人的對話(學習單三:茶室設計)
從繩紋時期的土器、土偶所表現出的火與土的文化,到繩紋陶、彌生陶器、埴輪、須惠器等發展,奠立日本陶瓷的基礎。日本陶瓷文化史歷經萬年的發展,展現出和中國陶瓷發展不一樣的樣貌。
陶器之國二:不完美的亟求vs裝飾的熱情
觀察日本陶瓷中世的發展(猿投窯、瀨戶窯、武家與茶道),可以發現日本人對於陶瓷的追求,似乎和中國陶瓷所追求的特點有不一樣之處,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日本飲茶風氣的盛行。
[指定閱讀]
關濤、王玉新編著,《日本陶瓷史》,頁61-103。
施靜菲,〈絢爛華麗的魅力—「在巴黎盛開的古伊萬里花朵:日本外銷歐洲瓷器350週年」特展〉,《典藏古美術》,2010-11,頁206-214。
[參考書目]
囯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編集,《陶磁器の文化史》(千葉縣 : 歷史民俗博物館振興會, 1998)
 
第14週
5/23  裏千家茶道體驗 
第15週
5/30  端午節放假
維基詞條上傳(學習單四)
 
第16週
6/06  期末報告 
第17週
6/13  期末報告 
第18週
6/20  期末報告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