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藝術經典
Mon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rt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石守謙 
課號
ARHY1022 
課程識別碼
141 122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302 
備註
「亞洲藝術學程」學生優先選 課。。A1:文學與藝術
總人數上限:80人
外系人數限制: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ARHY1022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中國藝術史中的經典作品,理解其之所以為「經典」的意涵,及各種不同時空人們對它們的運用與詮釋。藉由這些經典作品的討論,本課程將要一起觀看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藝術發展,並將它們連繫到當下的文化發展之中。
 

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類型的藝術典範之所以形塑的過程,經典作品本身的形式魅力,藝術與當時政治、社會和文化之間的關係,並培養學生以具有歷史意識的角度,思考自我與文化傳統的關係。
 
課程要求
*成績評量方式與標準:
期末分組報告(約20人一組,共分四組): 分組報告 50% 小組互評10%
小組討論課(包含課堂提問、討論、摘要撰寫)與出席率40%
期末分組報告的論題請於3月11日前交給助教,並與助教約談。
本課程不得請假、缺課超過三堂。

--------------------------------------------------------
*課程要求:
1.每週上課前須預習:
1) 撰寫500字「指定閱讀」之摘要(需為綜合理解文章後的摘要撰寫,內容可包含該文主要處理之問題簡述、評估作者是否達成其目的、進而提出個人的批評或思考。亦可就文中特感興趣的論點多做說明並提出討論。鼓勵同學提出個人的觀察與意見,而非僅止於「整理」文章內容。摘要必須以文章的方式撰寫,不得以條列方式繳交。該週若有兩篇指定閱讀,可綜合理解後一併撰述。)

2)撰寫完成之摘要,請於每次上課前一日20:00前繳交上傳至CEIBA,並於隔日印出紙本帶到課堂繳交。

3) 針對每次上課之討論題目,預先蒐集、理解材料、提出問題。

2. 期末分組報告有口頭、書面二項。
3月11日前:請繳交分組報告論題給助教,並與助教約談。
3月25日前:請繳交:1) 各組組長及分工名單;2) 期末報告主要討論作品名稱。
6月10日,20:00前:請將各組期末報告PPT檔案寄給各組助教(若有其他相關參考資料亦可提供),以利後續上傳至CEIBA,方便上課同學事先準備。

各組組長必須隨時掌控組內期末報告之研究進度,並隨時與助教討論進行的狀況。

--------------------------------------------------------
*期末報告說明:
1. 四組論題:1)藝術與社會運動;2)藝術與環境生態;3)藝術與文化認同;4)經典之文創運用

2. 口頭報告:
1) 四組各挑選一個論題,各論題中再分成二個小組,每組十人。
2) 每小組就該論題選擇不同作品進行報告。
3) 報告時,各小組以五人為主講組,另五人為評論組。二個小組在報告後,由評論組進行互評。

3. 書面報告:每小組繳交一萬字之期末報告。此報告由組內十人各自具名撰寫一千字,合作提交。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第1週
1. 石守謙,〈清室收藏的現代轉化〉,《故宮學術季刊》,23卷1期(2005),頁1-33。
2. 丹布朗,《達文西密碼》(小說)


第2週
1. 王連起,〈關於《蘭亭序》的若干問題〉,《書法叢刊》,2012,頁18-50。
2. 叢文俊,〈關於魏晉書法史料的性質與學術意義的再認識--兼及蘭亭論辯〉,收入華人德、白謙慎主編,《蘭亭論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頁230-259。


第3週
1.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美術,1987),頁21-30。


第4週
1. 《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10,頁1-19。
2. 同上,雕塑編,11,頁13-26。


第5週
1. 石守謙,《移動的桃花源》(台北:允晨出版社,2012),頁49-89。


第6週 (溫書假)


第7週
1. 何傳馨,〈懷素自敘帖解說〉,《晉唐法書名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頁129-132。
2. 傅申,〈顏書影響及分期〉,《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一)》(台北:歷史博物館,1996),頁11-60。


第8週
1. 石守謙,〈山水之史〉,收入顏娟英主編,《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0),頁379-473。


第9週
1. 板倉聖哲,〈環繞「赤壁賦」的語彙與畫像—以喬仲常「後赤壁賦圖卷」為例〉,「臺灣2002年東亞繪畫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大藝術史研究所主辦,2002年10月4-7日,頁221-234,收入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


第10週
1. 《北宋汝窯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頁14-91。
2. 《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頁156-163,416-425。


第11週
1. 陳韻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畫意新解〉,《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4期(2013),頁43-104。


第12週
1. 《中國美術全集》,建築藝術編,1,頁1-26。
2. 同上,建築藝術編,3,頁22-48。


第13週
1. 石守謙,〈董其昌婉孌草堂圖及其革新畫風〉,《從風格到畫意》(台北:石頭出版社,2011),頁269-288。


第14週
1. 高居翰,《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台北:石頭出版社,1994),頁238-282。


第15週
1. 馬孟晶,〈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13期(2002),頁201-276。
2. 李惠儀,〈說真――《牡丹亭》與明末清初文化〉,收入華瑋主編,《崑曲.春三二月天:面對世界的崑曲與牡丹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頁448-465。


第16週 (端午節調整放假)


第17週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


第18週 (學生期末口頭報告)


 
參考書目
(請參考「指定閱讀」。)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p> 【導論—經典、國寶與「文創」】

<p> 討論題目:
<p> 1. 2014年6月故宮赴日展為什麼產生名稱爭議?
<p> 2. 〈翠玉白菜〉如何被塑造成「國寶」?它是「經典」嗎?
<p> 3. 〈蒙娜麗莎〉如何由「經典」成為「文創」明星?
<p> 4. 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為何成功?
 
第2週
3/04  <p> 【風流—王羲之的〈蘭亭序〉】

<p> 討論題目:
<p> 1. 「蘭亭雅集」本身為什麼是「經典」?
<p> 2. 王羲之的〈蘭亭序〉如何被視為經典?
<p> 3. 〈蘭亭序〉書法的形式典範如何認定?
<p> 4. 〈蘭亭序〉經典在今天還有意義嗎?
 
第3週
3/11  <p>【人的形象—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與無跡可尋的〈維摩像〉】

<p>討論題目:
<p> 1. 顧愷之〈女史箴〉中女性形象如何可被視為「經典」?
<p> 2. 〈維摩像〉作為男性形象經典的可能性如何?
<p> 3. 今日流行文化中的男女形象塑造了什麼樣的典型?

<p>*繳交期末分組報告論題最後日期。 
第4週
3/18  <p>【佛國世界—從印度的Ajanta到中國的雲崗、龍門石窟】

<p>討論題目:
<p> 1. 電影〈阿凡達〉中的秘境就是我們現在的淨土嗎?
<p> 2. 佛教的理想世界究竟有何引人之處?
<p> 3. 藝術的形式究竟可為佛國世界做些什麼?(vs 伊斯蘭教、基督教)
 
第5週
3/25  <p>【追尋桃花源—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到貝聿銘Miho Museum】

<p>討論題目:
<p> 1. 陶淵明如何想像「桃花源」?其為何引人嚮往?
<p> 2. 文字與圖像在傳佈「桃花源」理想上各自有何優勢?
<p> 3. 台灣也可以是我們的桃花源嗎?

<p>*繳交:
<p>1) 組長及各組分工名單。
<p>2) 期末報告主要討論作品名稱。
 
第6週
4/01  【溫書假】
 
第7週
4/08  <p>【字如其人—懷素〈自序帖〉與顏真卿〈中興頌〉】

<p>討論題目:
<p> 1. 書法的形式如何表現書家的個人的情感�人格?這是否只是文化傳統的迷思?
<p> 2. 書法學習始自「臨寫經典」,這會妨礙強調個人性的「藝術創新」嗎?
<p> 3. 書法可能具有精神療效嗎?
 
第8週
4/15  <p>【士大夫的林泉之志—范寬〈谿山行旅〉與郭熙〈早春圖〉】

<p>討論題目:
<p> 1. 宋代以後的士太夫�官員為什麼要講究「林泉之志」?
<p> 2. 范寬和郭熙的山水畫經典是否只是某處實在的「風景」描繪?「胸中丘壑」有其形式特徵嗎?
<p> 3. 我們當代文化中還有「經典山水」嗎?金城武的〈伯朗大道〉如何?
 
第9週
4/22  <p>【懷古—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及其視覺性表達】

<p>討論題目:
<p> 1. 為什麼「懷古」會成為一個不斷地出現的文學主題?
<p> 2. 〈赤壁賦〉的視覺性表達有其優勢嗎?或僅是繪畫版的翻譯而已?
<p> 3. 華語電影〈赤壁〉的表現相對於蘇軾的〈赤壁賦〉如何?
 
第10週
4/29  <p>【皇帝的瓷器—北宋汝窯官瓷與宋徽宗朝的藝術】

<p>討論題目:
<p> 1. 宋徽宗值得懷念嗎?汝窯瓷器如何被形塑為中國瓷器中的「經典」?
<p> 2. 徽宗朝的宮廷繪畫中最受注目的花鳥畫為何被視為「經典」?與汝窯瓷器有和相通之處嗎?
<p> 3. 過去帝王所扮演的文化領導者現象,在今日有何變化?古代宮廷藝術對我們意義?
 
第11週
5/06  <p>【庶民生活圖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清院本】

<p>討論題目:
<p> 1. 3D數位版〈清明上河圖〉有何新貢獻?
參考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39Axe5YOHY#t=14
<p> 2.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真實?還是虛構?它在形式上作出了什麼樣的「經典性」表現?
<p> 3. 在郭雪湖〈南街殷賑〉之後,我們會如何表現當下「我們的」城市意象?
 
第12週
5/13  <p>【兩種居住空間—北京的紫禁城與蘇州的私家庭園】

<p>討論題目:
<p> 1. 現代之前傳統的公共建築與私人空間最重要的形式差異何在?各自又表現了何種人與空間的關係?
<p> 2. 傳統宮殿(紫禁城)與私家庭園(如蘇州網師園)的主要形式關懷為何?成為觀光景點之後,會有何變化?
<p> 3. 你最喜歡的台灣本地公共建築或庭園�公園是哪一個?它展現了什麼值得注意的特質�人與空間關係?
 
第13週
5/20  <p>【以藝術反俗—董其昌的〈婉孌草堂圖〉與他的復古理想】

<p>討論題目:
<p>1. 藝術終究還是被人區別為精緻或大眾,這種「階層」�「等級」之分有何道理?
<p>2. 雅俗之分可以落實到形式�風格之上嗎?或僅是社會性的建構?
<p>3. 面對這種問題?我們該有什麼樣的藝術�文化政策?「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向何在?
 
第14週
5/27  <p>【山水奇觀—從石濤的黃山圖繪到張大千的山水畫】

<p>討論題目:
<p>1. 「奇觀山水」既原出自令人讚嘆的實存景觀,本應各有其獨特性,如何可以成為在形式上具有某種普遍性的「經典」?
<p>2. 現在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可以用奇觀來理解嗎?我們的玉山也提出申請,但尚未成功,有希望嗎?
 
第15週
6/03  <p>【至情的想像—從《西廂記》到《牡丹亭》】

<p>討論題目:
<p>1. 《西廂記》與《牡丹亭》都是明末以來最受歡迎�最經典的愛情故事,它們如何描寫「至情」?與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可以如何比較?
<p>2. 《西廂記》與《牡丹亭》劇本都有刊行,且附插圖,這些插圖,如陳洪綬的「窺簡」,如何與表演本身競爭?圖繪如何表達「至情」?
<p>3. 現代的愛情觀產生什麼改變?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作了什麼修改?
 
第16週
6/10  【端午節調整放假】

<p>*6/10,20:00前,請將各組期末報告PPT檔案寄給各組助教(若有其他相關參考資料亦可提供),以利後續上傳至CEIBA,方便上課同學事先瞭解。 
第17週
6/17  <p>【學生期末報告】

<p>分組報告(一)「我們的當代經典」
 
第18週
6/24  <p>【學生期末報告】

<p>分組報告(二)「我們的當代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