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語言與社會專題研究 SEMINAR ON LANGUAGE AND SOCIETY |
開課學期 |
97-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語言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江文瑜 |
課號 |
LING7416 |
課程識別碼 |
142 M089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樂學館304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應用語言學領域。 總人數上限:12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課程概述:
本課程藉由結合「批判言談分析」、「隱喻分析」、「語料庫語言學」三種研究理論為架構,將其運用到下列幾種不同之領域做專題研究:
1. 政治語言
2. 文化異同
3. 性別議題
根據修課同學的興趣,我們將課程配合一些特定議題,說明如下:
(1)在政治語言議題上,我們將以外籍新娘研究為主軸,佐以多種方法學,例如框架理論、命名政策、動詞及物性等,探討她們在不同媒體中的定位,亦即不同的媒體是否用同樣的方式呈現她們。藉由分析其中異同,我們希望能找出潛藏在文字背後的現實。
另外,我們也將觸角延伸至較為一般人忽略的體育議題,探討關於王建民的新聞報導,結合前述多重之方法學,深究政治立場不同之媒體在報導體育相關議題時,是否也如我們所一向認為的是中性而客觀的報導。
(2)在文化異同研究議題上,我們將採集中英文語料做對比分析,語料中有關婚姻的概念隱喻將是我們研究分析的對象。我們相信隱喻深植人們的語言思考和行動當中,藉由研究這些廣泛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譬喻,可以更進一步理解我們對特定概念(例如婚姻)的思維本質。藉由中英文的對比分析,我們也將試圖找出潛藏在文字背後的概念差異,做更進一步的理論詮釋。
(3)在性別議題上,我們希望能深化性別研究,超越過去的分析方式,將語言呈現與社會學結合,並藉由多層次之有效分析模式,來探究性別作為壓迫結構社會建構以及主體角色等不同面向之展現。研究議題將包括:語言使用與性別之間的關係,及媒體呈現女性形象時之描述用語分析。
本課程研究方向是以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或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來分析語料中的社會現象,亦即以語言現象出發,探討語言背後所可能反映的社會學、人類學、 文化學、文學等理論或如何詮釋。研究方法以質化分析為主,並輔以含有大量語料的語料庫分析的量化研究,以使研究更具說服力。針對社會語言研究的重要主題,我們將選擇若干書籍與文獻進行閱讀。課程重點之一在於學習如何運用理論工具來形成研究問題、發展理論概念並分析語料。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也將剖析這些文獻不同的內涵價值,協助同學突破既定的理論概念並有創新的詮釋分析。
|
課程目標 |
每週進度:將課程以政治語言、文化異同、性別議題等分,課程並分為(1)理論:文獻探討與創意思考(2)實作:言談分析和文本分析。 |
課程要求 |
課程目標: 使修課同學熟悉語言社會領域中之相關理論,並進而不受限於理論,而成為語言現象的敏銳觀察者。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老師評分部份:
(1)口頭報告:20%
(2)期末報告:50%
(3)作業:30%
自我評鑑:30%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