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台灣的語言與文化 LANGUAGES IN TAIWAN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蘇以文 |
課號 |
LING5907 |
課程識別碼 |
142 U063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3,4,@(10:20~) |
上課地點 |
文16 |
備註 |
A3*: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lang_tw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希望以介紹臺灣的語言與文化為主,兼及文字書寫,藉由英語授課,為對臺灣有興趣的外籍學生,以及有意增進以英語介紹臺灣能力之本地學生從語言的層面向來瞭解臺灣。定位為選修課程,以演講及討論的方式進行,因為課程為英語授課且為概況介紹,在課程內容的深度上應比較近於通識。學生的充分閱讀和主動參與討論是基本要求。演講部分擬配合主題邀請多位相關學者專家至課堂上協同授課,提高修課同學的興趣,兼及跨領域的理論及研究視角。
課程將在每個主題下均設計討論,由於採討論教學,擬安排一名研究生兼任教學助理,教學助理之選擇以具專業英語能力之研究生為主要考量之一。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將從語言學的觀點簡介台灣的語言與文化,兼及文字,使學生能夠透過課程的學習對於台灣當前的語言使用有一綜合性的瞭解。
課程主題如下:
1. 語言文化與認知
2. 簡介台灣的語言現狀
3. 台灣的語言及文化略談
4. 台灣各語言之文字書寫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Chu, Chauncey Cheng-hsi. 1998. 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 New
York and Bonn: Peter Lang Publishing.
Fasold, R., 2000.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roeber, A.L. & Clyde Kluckhohn. 1963. Culture. New York: Vantage Books.
Li, Charles N., and Sandra A.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pir, E. 192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台灣福佬話非漢字拼音符號的回顧與分析,楊允言、張學謙,
http://203.64.42.21/iug/Ungian/Chokphin/Lunbun/Huho/huho-0.htm
何大安、楊秀芳 ,〈南島語與台灣南島語〉。黃美金編《台灣南島語言》叢書•導論,頁
1-25,台北︰遠流出版社, 2000。
李壬癸,《台灣原住民史——語言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3。
楊秀芳,《臺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
董忠司等《福爾摩沙的烙印 : 臺灣閩南語概要》,行政院文建會,2001 年。
蔣為文,《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國立成功大學,2007。
鍾榮富等,《福爾摩沙的烙印 : 臺灣客家話導論》,行政院文建會,2001 年。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羅肇錦,《台灣客家方言》,台北:臺原出版社,1990。
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輯,《語言政策與多元文化思考》,中研
院,2007。
|
指定閱讀 |
第3週 Oct. 1
Slobin, D.I. 2005. Learning for Speaking. Qualia Interview: 13-17
第4週 Oct. 8
Scherzer, J. 1987. A Discourse-Centered Approach to Cultur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89(2):295-309.
第5週 Oct. 15
Slobin, D. I. 1996. From “Thought and Language” to “Thinking for
Speaking”. In J.J. Gumperz & S.C. Levinson (Eds) Rethinking linguistics
relativity (pp. 70-96). CUP.
Tai, H.Y., 1994. "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 Matthew Chen and Ovid Tseng, eds. Pyramid Publishing Company, pp. 479-494.
第6週 Oct. 22
Chiung, Taiffalo Wi-ven. 2007. Language, Literacy, and Nationalism in Han
Sphere. I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Reimagined Taiwanese Nation (pp. 440-
478). NCKU.
第7/8週 Oct.29/Nov.5
Brown, J.G. 2002. Thinking in Chinese: An American's Journey into the Chinese Mind. JB.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率&課程參與 |
25% |
|
2. |
作業 |
35% |
請務必準時繳交 |
3. |
考試&評量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7 |
Introduction |
第2週 |
9/24 |
On Language |
第3週 |
10/01 |
Langauges and Cultures |
第4週 |
10/08 |
Approaches to Language |
第5週 |
10/15 |
Language and Cognition
Mandarin Chinese |
第6週 |
10/22 |
Mandarin Chinese |
第7週 |
10/29 |
from Mandarin Chinese to
Southern Min
(pls also refer to the readings in week 8 & 9) |
第8週 |
11/05 |
Southern Min |
第9週 |
11/12 |
Southern Min |
第10週 |
11/19 |
Midterm Examination |
第11週 |
11/26 |
Hakka |
第12週 |
12/03 |
Speech: Contacts between the two major languages in Taiwan (by Prof. Hsu) |
第13週 |
12/10 |
Film: I Not Stupid (小孩不笨) |
第14週 |
12/17 |
Speech: Formosan (by Prof. Chang)
http://wals.info |
第15週 |
12/24 |
Language Policy |
第16週 |
12/31 |
Formosan Languages / Oral Presentation |
第17週 |
1/07 |
Oral Presentation (end of the course) / Written paper submit on Jan. 15 2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