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古琴音樂欣賞與實習【一】 Gu Qin Music: Appreciation and Practice (Ⅰ) |
開課學期 |
103-1 |
授課對象 |
學程 亞洲藝術學程 |
授課教師 |
李孔元 |
課號 |
Music3007 |
課程識別碼 |
144 305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樂學館106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開學第一次上課時提交個人簡歷、學習古琴的動機、審查通過後以授權碼加選。亞洲藝術學程領域:音樂。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1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古琴音樂欣賞與實習一】,係開放本校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選修之通識課程,以古琴相關學術概論、琴學歷史演變過程與經典琴曲審美賞析為主要授課內容。此外,以簡單入門曲目的實際彈奏教學示範為輔,以期藉由實際的音樂操作與聆聽經驗,體驗古琴音樂的精隨與審美知覺模式的特色。並由此深入了解古琴音樂於世界音樂文化中的獨特性。
琴學知識與理論部分:由全體選修學生共同聽講。
曲目操彈部分:由教授親自示範、講解演奏方法。
經典曲目的賞析部分:透過光碟的呈現,解析不同演奏版本的詮釋美學判準。 |
課程目標 |
A、通過【琴學】知識之講授與琴曲操彈教學,期使學生認識古琴音樂之美,建立其音樂審美基礎,擴充休閒娛樂項目,並充實相關文史知識。
B、經由琴譜所載歷代琴曲的教學,擴大學生在曲目與風格上的視野,並理解傳統知識分子之音樂趣味,以增進其人文素養。
C、協助有興趣研究傳統音樂學的學生,在歷代琴曲中取得具體的音樂資料,藉此認識音樂史上所述及的音樂理論與實況。
D、理解歷代琴人所堅持的【琴道】,並透過操琴中的意志鍛煉,協助學生逐步完善其襟度器識與人格涵養。 |
課程要求 |
開學第一次上課提交個人簡歷、學習古琴動機、經審查通過後給予授權碼加簽。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林西莉著,許嵐、熊彪譯,《古琴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9.
2.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高雄:麗文文化,2003
3.吳釗,《絕世清音》,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發行,2005
4.章華英,《古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郭平,《古琴叢談》,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發行,2006
6.嚴曉星,《近世古琴逸話》,北京:中華書局,2010
7.台北市立國樂團、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輯,《古琴紀事圖錄》,台北市立國樂團發行,2000
8.葉明媚,《古琴音樂藝術》,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9.葉明媚,《古琴藝術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4
10.苗建華,《古琴美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11.葛瀚聰,《中國琴學源流論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
12.Ming-Yueh, Liang, The Chinese Ch’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San Francisco: Chinese National Music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 1972
13.R.H. Van Gulik,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Tokyo: Sophia University, 1969 |
指定閱讀 |
於第九週閱讀劉向《說苑•修文》、司馬遷《史記•樂書》、 桓譚《新論•琴道》、蔡邕《琴操》、揚雄《琴清音》、《白虎通義•禮樂》、應劭《風俗通義•聲音》各著作中的相關段落。
於第十三週閱讀蔡邕〈琴賦〉、嵇康〈琴賦〉。
於第十四週閱讀徐上瀛《谿山琴況》。
於第十五週閱讀朱長文《琴史》。
於第十七週閱讀教師自編講義。
以上文獻材料由課程提供。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和課堂參與 |
10% |
|
2. |
期中考 |
30% |
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實施其個別學習進度之測驗。著重其操彈手法之正確性與熟練度。 |
3. |
期中報告 |
15% |
學生各自選擇參與不同流派古琴音樂會或雅集活動,並撰寫其聆賞心得;或者選擇閱讀課堂上指定的參考書目,並撰寫主題研究報告,於學期中與學期末繳交。 |
4. |
期末報告 |
15% |
學生各自選擇參與不同流派古琴音樂會或雅集活動,並撰寫其聆賞心得;或者選擇閱讀課堂上指定的參考書目,並撰寫主題研究報告,於學期中與學期末繳交。 |
5. |
期末考 |
30% |
依據學生之操彈經驗,由其自選最優曲目實施測驗。著重其音樂語法之正確度、音樂詮釋與音樂性之表現。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2週 |
3/2 |
琴史概述 |
第3週 |
3/9 |
學琴四門概述:器、藝、學、道 |
第4週 |
3/16 |
器結構與音樂特質 |
第5週 |
3/23 |
觸絃取音與音色美醜之審辨以及四類琴聲(泛、散、按、走)之操作要領 |
第6週 |
3/30 |
右手觸絃角度與入絃深淺以及觸絃力度對琴曲音樂線條、風格塑造之關係 |
第7週 |
4/6 |
左手走手音取音速度對琴曲音樂線條與風格塑造之關係以及走手音與綽、注、撞、逗、吟、猱等表情取音指法之辨別 |
第8週 |
4/13 |
琴樂與其他民族樂器音樂特質之比較 |
第9週 |
4/20 |
操琴的心理準備工作與琴德涵養之關連性及倫理上之具體要 求。 |
第10週 |
4/27 |
期中考週琴曲抽考繳交期中報告 |
第11週 |
5/4 |
音樂與詩歌的關係─琴曲與琴歌在琴器操作表現上的比較 |
第12週 |
5/11 |
琴樂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精神生活的影響 |
第13週 |
5/18 |
琴樂之美學(一) |
第14週 |
5/25 |
琴樂之美學(二) |
第15週 |
6/1 |
歷代琴樂審美標準之演變 |
第16週 |
6/8 |
琴樂審美認知之誤區與現代琴樂審美標準變異之因素的探討。 |
第17週 |
6/15 |
現存琴派與當代著名琴人以及台灣地區琴樂傳承之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