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音樂聲學 MUSIC ACOUSTICS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音樂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蔡振家 |
課號 |
Music5035 |
課程識別碼 |
144 U059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6,7(13:20~15:10) |
上課地點 |
樂學館105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62mu_ac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 上課時間改為:一67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7Egim/gia/pub/ms_ac.html
介紹音樂聲學(musical acoustics)的主要觀念,包括聲音與振動的本質、聽覺系統、音色與音高、頻譜分析、各樂器的發聲原理、音樂廳聲學。 |
課程目標 |
藉由聲學理論、演奏實務、音樂審美三者的對話,促進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的交流。 |
課程要求 |
第一周未出席者不得修課。指定閱讀作業應在課前讀畢並繳交心得,第一次作業請附自我介紹(擅長的樂器、較喜歡的音樂、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課程相關的疑問與意見交流,可於ceiba網頁討論看板留言。初選人數上限:25人。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一 10:00~12:00 |
參考書目 |
指定閱讀材料
(A) 莊元,〈當代中國音樂聲學研究述要〉,《中國音樂學》2005.2:
113-121
(B) 劉莎,〈樂器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課題〉,《黃鐘(武漢音樂學
院學報) 》,4:86-91,2002
(C) 蔡振家,〈音樂聲學書介:《樂器的物理》〉,《台灣音樂研究》試
刊號,2003
(D) 蔡振家,〈表演者的混沌嗓音-吼音的跨領域探討〉,《戲劇學
刊》2:39-62,2005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15% |
|
2. |
期末考 |
20% |
|
3. |
口頭報告 |
15% |
|
4. |
書面報告 |
20% |
|
5. |
平時作業 |
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