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生態文學導論:書寫山林與海洋
Introducing Taiwan Eco-literature: Writing Mountains, Forests, and the Ocean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陳榮彬 
課號
TwLit1023 
課程識別碼
145E101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13:20~15:10) 
上課地點
新403 
備註
本課程以英語授課。國際學生優先選修,本國生取得授權碼之前須經面談。兼臺灣研究學程。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TwLit1023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過去幾十年來自然書寫已成為台灣文學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在1980與1990年代之後因為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後特別如此。然而,我們之所以要談「生態文學」而非「環境文學」,理由在於近來「環境」一詞已因過於以人類為本位而已經逐漸遭「生態系統」替換。生態文學對於自然的看法與某些過去與現在的科學家有別,也就是生態文學並不將自然予以客體化,也不將人類文化自外於自然,所以這學期我們將透過閱讀來了解台灣作家們是用什麼角度來呈現自然。
本學期所選定的作家包括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他們活躍的年代橫跨將近五十年,而且文體與主題各異,有散文、短篇故事、小說,甚或像楊牧《奇萊前書》那樣的自傳式書寫。因此,我們將會看到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對於海洋的共有熱情,看到拓拔斯.塔瑪匹瑪與霍斯陸曼.伐伐如何書寫布農族特有的狩獵文化,甚至還有詩人楊牧與散文家陳列如何在情感上與藝術創作上分別深受奇萊山與玉山影響。
 

課程目標
此一課程之目標有兩個。首先,它將會讓學生了解文學具備了處理很多生態文題的潛在能力。例如,人類為了自己的好處而繼續剝削自然資源是有道理的嗎?人在自然中的定位為何,該如何與其他生物互動?動物與植物天生就擁有存活與繁衍的道德權利嗎?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該怎樣才能在自然受損後修補它?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著想,我們該如何與自然相處才對?本學期所選定的文本將會促使學生思考問題,甚或也能提供可能的解答。
  其次,就比較理論化的層次而言,此一課程將會讓學生更了解生態批評的範圍與本質為何,因為課程中將會討論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生態女性主義、深層生態學與文化生態學等理論立場。討論的起點是William Rueckert在1978年發表的經典論文〈文學與生態學:生態批評的實驗〉(“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藉著檢視生態批評的發展我們也將了解它如何了解自然與文學之間的關係,還有自然在文學創作的機制中扮演什麼角色。
 
課程要求
1.課程所需之小說文本皆可自Ceiba網站上下載。
2. 選課學生必須事先閱讀小說文本,並於課堂上發表自己之意見。
3. 因此一課程為全英文課程,課堂討論將以英文文本為準(如有本國學生選修此課,也必須配合閱讀小說之英譯本,並以英文撰寫每週報告與進行口頭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一)第2、5、6、7、8、10、11、12、13、15週: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Vols. 3, 4, 7, 8, 17, 18, and 33. Santa Barbara: U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二)第3、4週:Yang, Mu. Memories of Mount Qilai: The Education of a Young Poet. NY: Columbia UP, 2015. (Forthcoming.)
(三)第10、11、14、15週:Balcom, John, ed. Indigenous Writers of Taiwan: An Anthology of Stories, Essays, and Poems. NY: Columbia UP, 2005.
(四)第13週: Chi, Pang-yuang et al., ed.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Taiwan: 1949-1974. Taipe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1975. Vol. 3. 
參考書目
(一) Glotfelty, Cheryll and Harold Fromm, ed. The Ecocriticism Reader. Athens: U of Chicago P, 1996.
(二) Garrard, Greg. Ecocriticism. London: Routledge, 2004.
(三) Clark, Timothy.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011.
(四) Garrard, Greg,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criticism. Oxford: Oxford UP, 2014.
(五) Westling, Louis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01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報告 
30% 
撰寫一篇至少三頁的英文報告。 
2. 
期末報告 
30% 
撰寫一篇至少三頁的英文報告。 
3. 
出席 
20% 
根據點名紀錄。 
4. 
課堂表現 
20% 
課堂報告與討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7  假日 
第2週
3/06  Course Introduction 
第3週
3/13  Chung Chao-cheng: "The Bear Hunters."(〈獵熊的人〉) 
第4週
3/20  Yang Mu: essays from Memories of Mount Qilai "Close to Xiuguluan"(〈接近了秀姑巒〉) "Water Strider"(〈水蚊〉) 
第5週
3/27  Yang Mu: essays from Memories of Mount Qilai "Trip around the Island"(〈循行大島〉) "Secret"(〈秘密〉)  
第6週
4/03  假日 
第7週
4/10  Poetics of Mountain Morrison: Essays by Chen Lieh: “All about Patungkuan”(〈八通關種種〉) “Mount Morrison Journeys”(〈玉山來去〉)  
第8週
4/17  Chen Huang’s Essays of Nature Writing: “Tory the Rock Dove”(〈鴿子托里〉) “Hunter Mountain”(〈獵人山〉)  
第9週
4/24  期中考週 
第10週
5/01  Syman Rapongan’s Legend of Ocean “Cold Sea, Deep Feeling”(〈冷海情深〉) “The Call of the Flying Fish”(〈飛魚的呼喚〉)  
第11週
5/08  Two More Essays by Syman Rapongan “The Ocean Pilgrim”(〈海洋朝聖者〉) “A Large Stingray”(〈大魟魚〉)  
第12週
5/15  Topas Tamapima and Husluman Vava on Hunting “The Last Hunter”(〈最後的獵人〉) “The Hunter”(〈獵人〉)  
第13週
5/22  It Ta-os and Husluman Vava on Living among the Mountains
“The Pilgrimage to the Mountains”(〈朝山〉) “Hu! Bunun”(〈Hu! Bunun〉)  
第14週
5/29  Liu K’o-hsiang on Befriending Animals “Going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with the Birds”(〈隨鳥走天涯〉) “In the Eyes of the Flying Squirrel”(〈小鼯鼠的看法〉) 
第15週
6/05  Liao Hung-chi on Making a Living on the Ocean “Iron Fish”(〈鐵魚〉) “Dingwan”(〈丁挽〉)  
第16週
6/12  Sakinu on the Hunting Tradition of Paiwan “The Mountains and My Father”(〈山與父親〉) “Wind Walker”(〈走風的人〉) 
第17週
6/19  假日 
第18週
6/26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