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學表現與歷史情境──紅樓夢三探
Introduction to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II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白先勇 
課號
TwLit1024 
課程識別碼
145 101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14:20~16:20) 
上課地點
博雅101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程,臺灣文學領域課程。
總人數上限:4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TwLit1024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為通識課程,對象為本校大學部學生,其宗旨在於引導學生如何解讀中國文學經典小說《紅樓夢》。《紅樓夢》不僅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之最高峰,亦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十八世紀集大成之藝術作品。兩百多年來,《紅樓夢》對中國社會影響之大迄今未衰。經典閱讀乃大學人文教育重中之重,以《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之重要地位,應該在大學人文教育計劃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紅樓夢》導讀課程首先從小說藝術入手,引導學生欣賞《紅樓夢》作為小說作品其美學上之成就,分析小說架構、人物刻劃、小說語言運用、神話設計等多方面切入。除此之外,《紅樓夢》內容思想涵蓋中國哲學傳統:儒、 釋、道三家,精深博大。本課亦試圖將《紅樓夢》置於中國思想傳統中,檢視其文化意義及人生觀照。 

課程目標
預計全學期教完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每週導讀與討論。 
課程要求
(1)課程參與。

(2)閱讀每週指定文本。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紅樓夢》三冊,台北,里仁出版社。  
參考書目
王國維: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上海:上海古籍,2005年。

俞平伯:
俞平伯,《紅樓夢辯》=《紅樓夢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04年。

胡適:
胡適等著,《紅樓夢考證》,臺北:遠東,1961年及1985年。

夏志清:
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陳正發校,《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合肥:新華發行,
1988年。
夏志清,《夏志清文學評論經典:愛情.社會.小說》,臺北:麥田,2007年。
C.T. Hsia.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林語堂:
林語堂,《平心論高鶚》,臺北:文星,1966年。

趙岡:
趙岡,《漫談紅樓夢》,臺北:經世,1981年。
趙岡、陳鍾毅,《紅樓夢新探》,臺北:晨鐘。

潘重規:
潘重規,《紅學六十年》,臺北:文史哲, 1974年。
潘重規,《紅樓夢新辨》,臺北:三民, 1990年。
潘重規,《紅學論集》,臺北:三民,1992年。
潘重規,《紅樓夢新解》,臺北:三民,1992年。
潘重規,《紅樓血淚史》,臺北:東大,1996年。

余英時: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1981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1976年。圖書館電子資源(全文檔案):
http://goo.gl/KK01p5。本書收有〈近代紅學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
(1974)、〈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3)和〈關於紅樓夢的作品和思想問題〉(1974))

臺大圖書館:「紅樓夢研究資料庫」(含「小說文本」及「研究論文」)

錄影資料:
中國央視版「紅樓夢」(1987)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10% 
 
2. 
期末報告 
40% 
 
3. 
期末考試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5  文本講解 
第2週
3/04  文本講解 
第3週
3/11  文本講解 
第4週
3/18  文本講解 
第5週
3/25  文本講解 
第6週
4/01  春假 
第7週
4/08  文本講解 
第8週
4/15  文本講解 
第9週
4/22  文本講解 
第10週
4/29  文本講解 
第11週
5/06  文本講解 
第12週
5/13  文本講解 
第13週
5/20  文本講解 
第14週
5/27  文本講解 
第15週
6/03  文本講解 
第16週
6/10  綜合討論 
第17週
6/17  綜合討論 
第18週
6/24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