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臺灣文學史料與研究文獻上 臺灣文學史料與研究文獻上(1) |
開課學期 |
99-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臺灣文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洪淑苓 |
課號 |
TwLit8002 |
課程識別碼 |
145 D0011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國青322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1tailitsemi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講授內容囊括臺灣文學之各式史料,包括紙本文獻、口述訪談、田野調查、照片圖像、影音資料等。課程規劃以時代為段落,上學期以戰前部分為重點,下學期以戰後部分為重心,將由本所教師共同講授。預計分為六大專題:(一)導論與研究方法;(二)臺灣民間文學史料、文獻之採集與讀解;(三)臺灣古典文學時期史料、文獻之採集與讀解;(四)臺灣日治時期文學史料、文獻之採集與讀解;(五)戰後臺灣文學史料之採集與讀解;(六) 史料搜尋與利用。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學習如何進行臺灣文學相關史料與文獻之蒐集,並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與研究史料文獻之能力為目標。透過臺灣歷來史料、文獻的整理與認識,引導學生了解臺灣歷史之背景,並思考歷史詮釋的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省思史料文獻與文學作品間之交映,進而將之放入臺灣文學史脈絡中進行考察與評價。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表現 |
30% |
|
2. |
課堂報告 |
30% |
|
3. |
學期報告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4 |
(1)上課內容簡介(2)如何尋覓臺灣古典文學史料(3)重要館藏地與館藏特色介紹(1-6週:黃美娥老師) |
第2週 |
9/21 |
明清時期及其以前的臺灣文學史料介紹 |
第3週 |
9/28 |
日治時期台灣古典文學史料介紹 |
第4週 |
10/05 |
重要史料舉隅及史料的鑑別 |
第5週 |
10/12 |
數位資料庫、田野調查與耆老訪談 |
第6週 |
10/19 |
學生相關論文之討論、課程檢討 |
第7週 |
10/26 |
日治時期台灣與日本近現代文學文化的十個關鍵詞)(7-12週:張文薰老師) |
第8週 |
11/02 |
殖民地日文資料之解讀與分析 |
第9週 |
11/09 |
日本當地社會文化資料之收集與分析 |
第10週 |
11/16 |
關鍵詞相關資料收集與運用(課堂報告一) |
第11週 |
11/23 |
關鍵詞相關資料收集與運用(課堂報告二) |
第12週 |
11/30 |
關鍵詞相關資料收集與運用(課堂報告三) |
第13週 |
12/07 |
臺灣民俗刊物的承傳與開新(一)(13-18週:洪淑苓老師) |
第14週 |
12/14 |
臺灣民俗刊物的承傳與開新(二) |
第15週 |
12/21 |
民俗學者的流動與觀念轉型(一) |
第16週 |
12/28 |
民俗學者的流動與觀念轉型(二) |
第17週 |
1/04 |
歌仔冊研究與資料運用 |
第18週 |
1/11 |
縣市民間文學采錄集之研究與應用;課程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