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日本現代小說選讀 Selected Japanese Modern Novels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張文薰 |
課號 |
TwLit5015 |
課程識別碼 |
145 U0251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301 |
備註 |
A1:文學與藝術 總人數上限: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1TwLit501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臺灣、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在內之東亞區域,在近現代史發展過程中以種種形式、力量密切相關,除了影響己身歷史外,更對彼此現代文化之形成產生交互影響。其中臺灣原為中國領土,1895年之後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則原為中國藩屬,後亦成為日本殖民屬國。臺灣、日本、韓國原皆在以中國為圓心層層推延之儒教倫理圈之內,卻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率先西洋化而改變了這樣的力學關係。而東亞世界秩序與世界觀的改變,於文學領域呈現豐富且複雜的樣貌。以近代文學最具代表性的文體「小說」而言,即可見形式語言的由文言至白話,內容層面則由教化至個人心性的發抒;主題的開拓與探討層面的深入,在中日台三地近代小說說時而同調,時而產生時差或絕對差異。
本課程以日本近代小說為軸,於課程中提示台灣文學、中國文學之相關表現與共同主題,希望引領修課者在面對當代文學•文化議題時,能因為對於歷史縱深與東亞區域的連帶性有一定認識,而產生更為豐富與活潑的觀看與思考。
|
課程目標 |
課程進度不絕對依照時代或地區順序排列,而是作主題性的規劃,以 1.空間配置與認知2.性別關係之重組3.歷史與國族意識4.敘述形式與主題內容的變遷 為主軸,冀能使修課者對於近現代日本及周邊區域之文學•文化進程,以及國民特性等產生更為多元化之認識。 |
課程要求 |
1. 選課方式:前二週皆須簽到,第二週上課之前繳交指定預讀心得者方具有選課資格課程介紹。已事先選上者如未達成前兩項條件,視同退選。
(指定預讀為夏目漱石《心》、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太宰治《人間失格》,請從中自行挑一本書,三選一撰寫預讀心得1500字)
2. 具選課資格者如超過人數上限60人,將視預讀心得之撰寫成果,輔以大三、大二、大四、大一的順序給予加簽授權碼。
3. 每週須於課前讀完當週文本,撰寫並繳交預讀心得。期中以後漸趨忙碌的大四同學請衡量狀況再決定選課。
4. 每週須參與第9節討論課。
5. 參與分組報告。
6. 課堂中須使用筆記型電腦做課程筆記,或上網查詢與課程相關資料者,需事先向助教登記。未登記者,禁止在教室使用電子通訊用品。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待補 |
指定閱讀 |
一、 指定閱讀
影印文本一份,內容為課程教材選錄。
二、延伸閱讀
1.大衛•洛吉,《小說的五十堂課》,木馬文化,2006。
2.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商周,2009 。
3. 伊恩.布魯瑪,林錚顗譯《鏡像下的日本人:永恆的母親、無用的老爹、惡女、第三性、賣春術、硬派、流氓》,博雅書屋,2008。
4.三浦雅士,林皎碧譯,《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愛》,臺灣商務,2009。
5.內田樹,楊偉/蔣葳譯,《當心村上春樹》,時報,2009。
6.夏目漱石,《玻璃門內》,自由之丘,2012。
說明:首先,以大衛•洛吉《小說的五十堂課》及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做為引領學生分析文本的入門書,透過對於現代小說寫作知識背景的掌握,開展文本分析的閱讀能力。其次,以伊恩.布魯瑪,林錚顗譯《鏡像下的日本人:永恆的母親、無用的老爹、惡女、第三性、賣春術、硬派、流氓》一書,分析壓抑色彩如何成為日本文化的底蘊,補充學生對於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對於文本閱讀提供一新視點。最後,基本的知識體系之外,推薦進階版的文學評論書目,在現有的中譯著作中,三浦雅士,林皎碧譯,《漱石──文豪消失的童年和母愛》及內田樹,楊偉/蔣葳譯,《當心村上春樹》是較具有水準的研究範本,深具啟發性和延展力。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與討論課表現 |
30% |
出席率10%、作業10%、綜合表現10%
預讀心得遲交以缺交記(1次扣學期總分1分,2次扣3分,3次扣5分,4次扣10分)
教師課堂點名一次未到扣學期總成績一分,兩次三分,三次五分。
|
2. |
影片觀後心得 |
10% |
|
3. |
期中作業 |
20% |
請就本學期選讀之作家擇一,設計一次文學展覽,並撰寫展覽概念與企劃。展出形式不限,需包含以下內容說明:策展概念、展覽形式、展覽地點、展品內容,其餘可依個人創意,以及對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進行補充與發揮。 |
4. |
期末考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7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9/24 |
中島敦〈李陵〉(發放授權碼) |
第3週 |
10/01 |
中島敦〈山月記〉 |
第4週 |
10/8 |
夏目漱石《心》 |
第5週 |
10/15 |
桶口一葉〈比肩〉 |
第6週 |
10/22 |
芥川龍之介〈地獄變〉 |
第7週 |
10/29 |
谷崎潤一郎《春琴抄》 |
第8週 |
11/5 |
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 |
第9週 |
11/12 |
期中考週 |
第10週 |
11/19 |
太宰治〈人間失格〉 |
第11週 |
11/26 |
川端康成〈伊豆ソ踊子〉〈雪国〉 |
第12週 |
12/03 |
大江健三郎〈飼育〉 |
第13週 |
12/10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
第14週 |
12/17 |
分組報告一:谷崎潤一郎《痴人ソ愛》 |
第15週 |
12/24 |
分組報告二:夏目漱石《心》 |
第16週 |
12/31 |
分組報告三:太宰治《人間失格》 |
第17週 |
1/07 |
分組報告四: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
第18週 |
1/14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