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灣文學與文化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aiwan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梅家玲 
課號
TwLit5019 
課程識別碼
145 U02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備註
本課程為遠距課程,教室為博雅405、406。另開放5位臺灣研究學程名額,取得授權碼後始可加選。兼通識A1*。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lct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通識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就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發展進行深入了解。講授內容除文學文本外,同時也涵括文化藝術、自然生態、空間地景等。課程聚焦於三大主軸:(一)觸摸文學•想像台灣;(二)遊走台灣•閱讀藝術;(三)扮裝當代•表演台灣。以期透過對當代台灣文學與文化發展的介紹,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美感品味,省思當前文化與面對未來社會變遷的智識與能力。三大主軸落實於對台灣土地及當代本土文化的關懷,彼此呼應,相互對話。
  在做法上,本課程將藉由細讀文學文本開始,導引學生深入閱讀台灣的文學,並藉此帶出文學與台灣鄉土、城市文化及美術影劇等藝術文化的對話關係。課程中將充分運用TA制度,由TA帶領學生針對課程及其衍生問題作討論,學習如何思索、提問、表達、批判。藉由同儕的交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對知識的看法。在課堂討論之外,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由TA引導學生透過對所處城市地景與周遭自然生態的觀察、影劇表演史料的搜尋、閱讀、觀賞與再創作,帶領學生走入當下的社會情境,觀察特殊的文化現象。從實做中學習,親手處理問題,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多元而開闊的學術視野,激發終身學習的動力與自我反省能力。我們期待透過探究式教學法、創造式問題解決模式,引導學生從活動過程中,找到自己不了解的問題。教師並利用資訊科技的配合教學與TA的引導討論,適時的穿針引線,讓學生建構自己的學習檔案資料,引發其關心當代文學、藝術文化發展的興趣,以及培養欣賞與研究的能力。課程中重視同儕互動與團隊合作,目的則在期使眾志成城,讓學生們在人際互動中實踐生命的交感,情意的交流,完成自我的實踐與成長。

  此外,本課程自第六週至十五週,兼為與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合作的跨國遠距教學的主授方課程,將邀請康旻杰、王安祈、沈冬、王孟超、陳儒修等學者,以及作家黃春明、劉克襄為台德雙方同學進行講演,藉由遠距教學,為德國學生講授台灣文學與藝術文化,台大學生亦將可與海德堡大學學生共同進行線上討論,彼此激盪。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三:
一, 引導學生就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發展進行了解;
二, 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感知、思辨、想像、創造、審美的能力;
三, 訓練表達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課程要求
本課程無期中與期末考試,將藉由多元化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培養其專業知識與終身學習的能力。評量方式與標準如下:
1.期末成果展演(團體作業,40%)
2.平時作業(個人作業 30%)
包含每週評論寫作、文化地景觀察心得、講演討論記錄等
3.課程參與及討論 (20%)
包含課堂討論、網路討論等
4.小組成員互評 (10%)

說明:1.「每週創作評論」目的在鼓勵同學深度評論、創意寫作──它的操作方式是:自學期第四週開始,連續八週,每週配合課程內容,提出兩個作業題目(創作性與評論性各一),由分組輪值學生擇一撰寫,一週內交出。但求言之有物,不必長篇大論。之後,由教師及TA群們共同評選,其中最優秀的三、四篇作品,期末將頒發「每週創作評論獎」。作品除了將掛上課程網頁,以供觀摹外,並由輪職TA逐篇撰寫得獎簡評,說明其優點特色。
2.「文化地景考察」擬根據本課程的授課內容所做的教學延伸,由TA帶領各組組員親赴地景進行文化觀察,同學們擇一主題和切入視角,配合實際的踏查經驗書寫文化地景的考察報告。
3.「演講討論紀錄」課程邀請專家學者蒞臨授課,每周安排不同講題,豐富精采,同學們於聆聽演講之後,撰寫相關心得報告。
4.「期末成果展演」多元的創作內容,則透過情境演出、音樂表演、戲劇演出、影片拍攝等方式呈現與其專題組相關的成果,以期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個人創意與團隊合作的具體實踐。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教師自編教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團體作業 
40% 
 
2. 
個人作業(創作評論、文化地景踏查) 
30% 
 
3. 
課堂參與 
20% 
 
4. 
小組成員互評 
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導論:課程簡介�如何閱讀臺灣文學──以小說為例
(梅家玲教授) 
第2週
9/20  人與土地的對話:鄉土小說與小說家(梅家玲教授) 
第3週
9/27  人與土地的對話:台灣眷村小說(梅家玲教授) 
第4週
10/04  記憶與城市書寫:〈朵雲〉與〈溫州街到溫州街〉(梅家玲教授) 
第5週
10/11  流行時尚與城市書寫:從〈更衣記〉到〈世紀末的華麗〉(梅家玲教授) 
第6週
10/18  遊走城市,閱讀台北 - 台北文化地景觀察(邀請康旻杰教授) 
第7週
10/25  從菜市場觀察:淺談台灣自然書寫(邀請作家劉克襄) 
第8週
11/01  教學活動:台北地景踏查 
第9週
11/08  人與土地的情感(邀請作家黃春明) 
第10週
11/15  校慶停課 
第11週
11/22  傳統戲曲與當代小說的對話:〈遊園驚夢〉(梅家玲教授) 
第12週
11/29  傳統戲曲的現代轉型:國光京劇與《金鎖記》(邀請王安祈教授) 
第13週
12/06  劇場台灣:劇場設計與表演藝術(邀請王孟超教授) 
第14週
12/13  電影台灣:新世紀的台灣電影(邀請陳儒修教授) 
第15週
12/20  音樂台灣:〈綠島小夜曲〉的傳奇故事(邀請沈冬教授) 
第16週
12/27  影像、聲音與抒情敘事:閱讀《悲情城市》(梅家玲教授) 
第17週
1/03  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