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灣都市與文學
Urban Space and Literature in Taiwan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蘇碩斌 
課號
TwLit5021 
課程識別碼
145 U02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新403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程。兼通識A1*。
總人數上限:77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city_literatur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臺灣「現代都市」的歷史軸線為核心,併用社會理論、歷史研究與文學創作為教材,期能跳出常識觀點,以開闊而深入的眼光理解我們熟悉的都市生活。
眼前我們熟悉的這個都市生活型態,歷史發生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但文化根底卻無疑來自18世紀末西方的現代社會。都市這個人類古老的聚落形式,走入「現代」之後產生極為劇烈的變化,既匯集了大量生產與消費活動,也擠爆了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因而衝擊出全新的情感與互動,當然也奉送慘烈的衝突。這許許多多的狀況,不僅是社會科學關注的對象,也是文學創作的泉源。本課程即以「臺灣」加上「現代」的都市生活為討論核心,議題將含括都市的個人、心理、社區、結構、文化、消費、全球化各種維度,並藉由文學的想像力來啟迪思考難以逃離的都市文化有什麼快樂與痛苦,以及思索有什麼可能去解放或改變。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期許同學能以生活在地為根基,一能宏觀地分析問題的社會根源,二能微觀地找到打動人心的表達方式,三能奔放地探索解放的可能。課程包含以下三種不同層次的內容:(1)都市的社會分析:借助都市研究的各種西方理論剖析各種臺灣的都市現象(例如冷漠、都更、社區等),(2)都市的歷史演變:以臺灣城市史為基礎討論新舊城市的演變(主要為臺北學),(3)都市的文學創作:以小說和電影為主的文學性創作來感受都市的底蘊。
建議選修同學,可根據自身專長及傾向,將以上三種材料進行不同比例的互動組合,在理論、歷史與文學之間找出專屬自己的研讀方式。 
課程要求
1、基本要求:修課同學應利用課本理論觀點去看問題,藉由蒐集報章文獻、查閱老照片、實地田野觀察、訪問相關人士的方式完成。基本上每人四千字,合寫則依人數倍增,暫不接受非文字形式作業。
2、作業形式:學術研究、報導文學(附參考資料)、小說(附創作學理說明)。
3、主題提示:如下A、B、C,不同主題可結合,僅供參考不必拘泥。
A、某空間:選個具有內部衝突或歷史矛盾的小範圍街町區或建築為對象,如新北投、新東區、萬年…,請掌握:(a)在哪裡?以文字、圖像或照片描述;(b)有什麼?以前是什麼,後來又是什麼?查閱文獻簡要勾勒歷史階段,如日治、戰後、80年代等;(c)什麼力量在運作?哪些不同利益的衝突造成變化。
B、某人群:以一種都市族群為對象,如街友、PUB族、假日外傭…,請掌握:(a)是誰?這種人的定義;(b)這種人出現?利用文學、報刊或訪談,描述這種人的生活型態;(c)自我或他者?分析為什麼出現?受到什麼祝福或詛咒?他們如何因應?
C、某事件:以一個都市事件為主,如建成圓環改建、花博、文林苑……,請掌握:(a)是什麼?發生的時機、主角、事件發展;(b)如何形成?表面是什麼現象?背後又是什麼力量在搞鬼?(c)有什麼影響?超過單一事件影響的非意圖後果。
#特別注意:鼓勵大量閱讀文獻,但參考資料須列出徵引來源(包括網路資源)。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說明:
1、教科書:町村敬志、西澤晃彥著,蘇碩斌譯,2012,《都市的社會學》,台北:群學。請自購。
2、文學讀本選集:第四周後的文學文本將備齊送印,請自購。
3、其他參考教材:擇要上傳教學網站。
4、@為必讀文學文本,徵求同學自願導讀。
5、*為建議預讀習的教材。

0921【第2週 何謂現代都市:歷史變革前後及台灣都市文學】
本周討論本課程關鍵的「現代都市」概念,透過都市發展的歷史轉折,提示都市的特質。
Kotkin, Joel著,謝姵玟譯,〈第一章神聖的起源、第四章希臘文明、第十章歐洲的城市復興〉,收錄於《城市的歷史》頁38-44, 54-62, 102-113。台北:左岸。
醍醐嘉美�怪兵隊,2007〈行前說明〉,《圖說中世紀都市》頁3-9。臺北:奇幻基地出版社。
卡爾維諾,1993,〈第二章〉,《看不見的城市》頁39-55,臺北:時報。
范銘如,2008,〈本土都市──重讀八o年代的臺北書寫〉,《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頁179-212。臺北:麥田。

0928【第3週 地方到空間:臺北市的歷史與文學】
本周藉由台北為例,範示一個都市如何由「非現代都市」進展成為「現代都市」,並同時印證理論上的「地方」與「空間」之差異。
*蘇碩斌,2005,〈第五章〉,《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頁205-265,臺北:左岸。
@朱點人,1991,〈秋信〉,張恆豪主編 《王詩琅 朱點人合集》頁225-237,臺北:前衛。

1005【第4週 孤寂的文學::現代都市人注定的冷漠】
本周藉由Simmel的著名文章,說明現代空間的都市是「陌生人的世界」,並在這個意義下討論孤單的人們既厭惡社交又渴望結合的困境。
Parker, Simon.著,2007,〈第02章都市理論的基礎〉,《遇見都市》頁11-39。台:群學。
*Simmel, G. 1907. 〈大都會與精神生活〉,收錄於《時尚的哲學》頁186-199,北京:文化藝術。
@張大春,1992,〈公寓導遊〉,《公寓導遊》頁172-191。台北:時報。
蔡明亮,2004,《愛情萬歲》電影片段,中國電影公司。

1019【第6週 都市震撼文學:移居到都市的喜與悲】
本周開始使用教科書,討論人由原本的村落生活轉換到都市生活的衝擊,並注意都市的複雜內含,同時蘊含著進步與衰敗、富裕與貧窮……。因此,都市生活是美夢也是惡夢。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一章:現代都市的誕生�關於遷移的問題〉。
@官鴻志,2002,〈不肖兒英伸〉,收入《報導文學讀本》頁194-237,臺北:二魚。

1026【第7週 民族誌的文學:扒開都市內部的奧秘】
本周透過都市社會學開創者芝加哥學派的作法,指出知識份子的「驚奇」是一種特殊的研究態度,努力看到本來不會看到的東西,因而挖掘出與都市原來是「許多他者」共存的世界。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二章:觀看都市的視線�關於驚奇的問題〉。
@朱天心,1997,〈古都〉,收入《古都》頁151-233,臺北:麥田。

1102【第8週 個性的文學:都市內部結構與人的關係】
本周說明都市內部結構一直在變,不斷引發「都市是誰的」這個都市權利的問題。第四章則討論都市使人可以進出多重的社會圈,使人形塑「個體性」,也提供「超越日常生活」的可能。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三章:都市世界的結構�關於定居的問題〉。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四章:個體化的機制�關於距離的問題〉。
@吳明益,2011,〈天橋上的魔術師〉,收入《天橋上的魔術師》頁15-31,臺北:夏日。
Fincher, David.導演,2000,《鬥陣俱樂部》電影片段。或《重金搖滾雙面人》電影片段。

1109【第9週 族裔的文學:都市不同族裔的對抗與認同】
本周討論都市階級的存在,除了反映既有的社經「結構」,還會經由互「動過程」而生成。在這些結構與過程的交織之中,雖然認同不斷形成,但是「排除」也不斷發生。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五章:階級.階層的生成�關於比較的問題〉。
*何蔚庭,2011,電影《臺北星期天》電影片段。
@朱天心,199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收入梅家玲等編《小說讀本下》頁492-513,臺北:二魚。
@胡淑雯,2006,〈界線〉,《哀豔是童年》。台北:印刻。

1116【第10週 存活的文學:經濟便利與社會孤獨的兩難】
本周討論都市經濟生活的意義,對照自助、互助的經濟形式,突顯市場與「集體消費」的都市特性,同時思考如何解決「獨居人口」的困境。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六章:都市生活的基礎�關於存活的問題〉。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七章:由住家延伸的社會�關於定居的問題〉,(前半)。
黃孫權,記錄片《我們家在康樂里》電影片段。
@翁台生,2012,〈痲瘋病院的世界〉,收入林淇瀁等編《報導文學讀本》頁88-110,臺北:二魚。

1123【第11週 郊區的文學:全新的同質性社區壓力】
本周討論「社區解放論」延續而來的郊區現象。郊區原被賦予遠離市區的田園想像,實際上同質人口集中卻帶來巨大的比較壓力。台灣雖無明顯的郊區化,但也有類似的生活場景。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七章:由住家延伸的社會�關於定居的問題〉,(後半)。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八章:郊區迷宮�關於逃離的問題〉。
Mendes, Sam. 1999 《American Beauty(美國心玫瑰情)》電影片段。
@湊佳苗,2011,《夜行觀覽車》(第三章遠藤家)頁83-107。臺北:皇冠。

1130【第12週成長的神話:都市競爭政治與陰謀】
本周討論「大型活動」的歷史及實質效應,指出潛藏在表面風光之底層的政經勾結與龐大利益,同時反省「都市成長」的獲利者是誰?也可檢視台北市近年的「大型活動」的用意。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九章:政治權力與都市�關於競爭的問題〉。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十一章:都市的計畫與更新�關於決定的問題〉。(前半)
@黃凡,1989,〈命運之竹〉,收入《你可以活兩次》頁,臺北:希代,1989年。

1207【第13週 治理的文學:底邊外來者的市民特質】
本周討論都市的文化治理,也就是象徵經濟的過程,在一片美化、乾淨的都市背後,必定存在著排除的邏輯,因此,如何保留「接觸帶」以維繫多樣的可能性,是本章要思考的問題。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十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都市�關於相遇的問題〉。
@舒國治,2010,〈永和──無中生有之鎮〉,《水城臺北》頁284-303。台北:皇冠。

1214【第14週 人間異語】
本周邀請講者陳玉梅(蘋果日報專欄記者)討論現場看到的都市更新之問題。
陳玉梅,〈人間異語〉,《蘋果日報》專欄若干篇。

1221【第15週 鳥托邦的文學:反省昔日都市想像明日都市】
本周討論「循環、永續」的都市概念,並省思全球化的意義,重新回到一個以正反兼具、不定一尊(ambivalence)的相互包容之安身立命場地的可能性。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十一章:都市的計畫與更新�關於決定的問題〉。(後半)
*町村敬志等著,2012,〈第十二章:都市作為烏托邦�關於夢想的問題〉。
@朱天文,2012,〈世紀的末華麗〉,收入梅家玲等編《小說讀本下》頁472-490。台北:二魚。 
參考書目
各周另行編訂,於課堂上發給,請同學自行向圖書館借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間討論及出勤狀況 
15% 
須讀畢指定教材並於課間參與提問討論。本課程將不定期點名數次。 
2. 
學期報告 
45% 
完成一份學期報告(主題任選),可獨力或分組完成,形式可選擇學術研究報告、報導文學或小說創作。每人基本字數4000字。 
3. 
學期考試 
40% 
第18周期末考試為筆試形式,包括簡答及申論等題型,可以依規定自行製作重點筆記進場作為答題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4  課程說明 
第2週
9/21  何謂現代都市:歷史變革前後及台灣都市文學
 
第3週
9/28  地方到空間:臺北市的歷史與文學 
第4週
10/05  孤寂的文學:現代都市人注定的冷漠 
第5週
10/12  自主式研讀 
第6週
10/19  震撼的文學:移居到都市的喜與悲 
第7週
10/26  民族誌的文學:扒開都市內部的奧秘 
第8週
11/02  個性的文學:都市內部結構與人的關係
 
第9週
11/09  族裔的文學:都市不同族裔的對抗與認同
 
第10週
11/16  存活的文學:經濟便利與社會孤獨的兩難
 
第11週
11/23  郊區的文學:全新的同質性社區壓力
 
第12週
11/30  成長的神話:都市競爭政治與陰謀
 
第13週
12/07  治理的文學:底邊外來者的市民特質
 
第14週
12/14  人間異語(講者:陳玉梅�蘋果日報專欄記者)(更新版,多一頁) 
第15週
12/21  鳥托邦的文學:反省昔日都市想像明日都市
 
第16週
12/28  分組報告討論 
第17週
1/04  分組報告討論 
第18週
1/11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