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華人社會與文化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
開課學期 |
103-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授課教師 |
蔡宜妮 |
課號 |
PTCSL7208 |
課程識別碼 |
146 M01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305 |
備註 |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9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1PTCSL7208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語言與社會文化緊緊相扣,身為華語教師應對華人/華語社會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課程從幾個面向帶領學生閱讀華人文化的相關論述,並引導學生思考華人文化觀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社會與制度。本課程觸及海外華人文化、文化與外語教學、華人語用溝通策略和跨文化溝通等議題。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藉由小組討論和報告,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而掌握華人社會與文化相關概念與知識,同時訓練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
課程要求 |
1.不遲到早退,若無法上課需事先請假
2.準時繳交作業
3.預習課堂講義與讀物
4.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1.丁迪蒙主編,2012,《漢語語言文化學教程》,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文崇一、蕭新煌主編,2010,《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方麗娜著,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4.申小龍,2008,《漢語與中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
5.李亦園,2010,《信仰與文化》,台北:Airiti Press。
6.李亦園、楊國樞,1990,《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7.李曉琪 (主編) ,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8.明恩溥著,劉文飛、劉曉暘譯,2010,《中國人的氣質》,上海:文匯出版社。
•Smith, Aurthur Henderson (1894).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York.
9.林語堂,2005,《吾國與吾民》,台北:遠景出版社。
10.韋政通,1991,《中國文化概論》,台北:水牛出版社。
11.孫隆基,199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
12.許琅光著,徐德隆譯,1988,《中國人與美國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3.陳原,2001,《語言與社會生活》,台北 : 台灣商務書局。
14.勞思光著,1998,《中國文化要義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5.黃苕冠,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講義》,台北:新學林。
16.黃濤,2010,《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17.翟學偉,2011,《中國人的臉面觀:形式主義的心理動因與社會表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賴德明、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合著,2011,《華人社會與文化》,台北:文鶴出版社。
19.錢穆,1979,《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20.Bonvillain, Nancy. (2011).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meaning of messag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Prentice Hall.
21.Kramsch, Claire. (1993).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Moran, Patrick R. (2001).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Boston: Heinle & Heinle.
23.Young, Linda W. L. (1994). Crosstalk and culture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指定閱讀 |
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出席與參與 |
20% |
|
2. |
課堂小組導讀 |
20% |
|
3. |
書面反思回應 |
20% |
|
4. |
期末報告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9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9/26 |
華人社會文化緒論:何謂文化? |
第3週 |
10/03 |
華人文化的深層結構 |
第4週 |
10/10 |
國慶假期 |
第5週 |
10/17 |
華人的宗教觀��(更動篇章:5.1) |
第6週 |
10/24 |
華人的家庭與生命觀(6.1-6.4順序調換) |
第7週 |
10/31 |
海外華人概論 |
第8週 |
11/07 |
海外華人組織 |
第9週 |
11/14 |
海外華人教育與華文教育(更動篇章:9.1;9.3刪除) |
第10週 |
11/21 |
華人語言與文化(更動篇章:10.1,10.3) |
第11週 |
11/28 |
文化腳本 |
第12週 |
12/05 |
華人交際策略 I(社會化) |
第13週 |
12/12 |
華人交際策略II(禮貌策略)(更動篇章:13.1/13.2)
|
第14週 |
12/19 |
(14/15週)華人交際策略 III(稱讚與回應)(14.3刪除)
|
第16週 |
1/02 |
文化與外語教學 |
第17週 |
1/09 |
期末報告 |
第18週 |
1/16 |
期末報告與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