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篇章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
開課學期 |
106-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授課教師 |
蔡宜妮 |
課號 |
PTCSL7213 |
課程識別碼 |
146 M02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310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2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2PTCSL7213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篇章分析又稱語篇分析、話語分析或言談分析,是個跨學科且涵蓋範疇廣泛多元的研究領域。這一個領域的研究主要關注超越句子層次的語言面向,試圖釐清語言、語言使用和使用情境間的關係。本課程將梳理篇章分析的發展脈絡,並以口語互動研究為主軸,引導學生認識篇章分析的基本觀念和相關議題。同時課程將搭配語料觀察引導,為學生進行相關研究奠定基礎。課程主題涵蓋篇章分析概論、語用與篇章、篇章與教學、互動語言學、會話分析等面向的閱讀與討論,期望學生修習課程之後具備評析、應用和發展以篇章和溝通為本的華語教學能力。 |
課程目標 |
1. 帶領學生認識篇章分析的基本概念及理論方法
2. 帶領學生熟悉華語文篇章分析的相關研究
3. 培養學生篇章分析研究和教學應用能力
|
課程要求 |
1.不遲到早退,若無法上課需事先請假
2.準時繳交作業
3.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自編講義 |
參考書目 |
1. 田然。 (2013)。對外漢語教學語篇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 杜金榜(2013)。語篇分析教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 屈承熹(2010)。漢語功能篇章語法-從認知、功能到篇章結構。台北:文鶴出版社。
4. 姜望琪(2011)。語篇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 徐糾糾(2010)。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6. 張柏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南昌 : 江西教育出版社。
7. 陳俊光(2010)。篇章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新學林。
8. Brown G. &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Cameron, D. (2001). Working with spoken discourse. London: Sage.
10. Celce-Murcia, M. & Olshtain, E. (2000). Discourse and context in language teaching:
A guide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Cook, G. (2001). Discourse (4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2. Gee, J. P.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4th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13. Huang, Shuanfan. (2013). Chinese grammar at work. Amsterdam, Netherlands: John
Benjamins.
14.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Liddicoat, A. (2011). An introduction to conversation analysis. London: Continuum.
16. McCarthy, M. & Carter, R. (1991).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NY: Routledge.
17. McCarthy, M. (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 Ochs, E., Schegloff, E. A. & Thompson, S. (1996). Interaction and gramm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 Schiffrin, 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20. Schiffrin, D., Tennen D. & Hamilton, H. (Ed.). (2001).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Malden, MA: Blackwell.
21. Stubbs, Michael.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the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出席/參與 |
20% |
|
2. |
期末報告(含口頭報告) |
30% |
|
3. |
閱讀反思回應與作業 |
30% |
|
4. |
閱讀引導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7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3/6 |
言談與言談分析 |
第3週 |
3/13 |
語料蒐集與轉寫介紹 |
第4週 |
3/20 |
(停課一次)語料轉寫作業 |
第5週 |
3/27 |
語料轉寫討論
言談分析與華語研究(詞彙) |
第6週 |
4/3 |
溫書假 |
第7週 |
4/10 |
言談分析與華語研究(語法) |
第8週 |
4/17 |
言談分析與華語研究(詞串) |
第9週 |
4/24 |
言談分析與華語研究:自選篇章 |
第10週 |
5/1 |
會話分析導論 |
第11週 |
5/8 |
會話分析研究 |
第12週 |
5/15 |
會話分析研究 |
第13週 |
5/22 |
會話分析研究方法 |
第14週 |
5/29 |
會話分析華語研究 |
第15週 |
6/5 |
會話分析華語研究 |
第16週 |
6/12 |
會話分析:非語言互動 |
第17週 |
6/19 |
期末報告面談 |
第18週 |
6/26 |
期末報告與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