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基礎同步口譯(英譯中) Basic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English to Chinese) |
開課學期 |
109-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翻譯碩士學位學程 |
授課教師 |
郭恬君 |
課號 |
GPTI7215 |
課程識別碼 |
147 M215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外教305 |
備註 |
口譯組必修課程、中英文授課、不開放旁聽。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6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學生將於本課程中琢磨同步口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的基礎核心技能,如分析原文、同時聽說、多工處理(multitasking)等。課堂中會有大量同步口譯演練,題材取自當前口譯市場常見實務領域(如財經、科技、文化、政治、藝術等),講師將使用真實會議語料做為練習素材。學生除了能習得基本同步口譯技巧,亦能培養準備口譯工作的能力,掌握口譯實務從接案到執行的各個環節。
本學期各周進度將以主題領域與不同原文變項(input variables)分配,學生一方面可累積不同領域知識,同時能習得各類型演講的因應策略,最終以通過中英口譯聯合專業考試為目標。 |
課程目標 |
1. 琢磨同步口譯基本原則與技巧
2. 培養同步口譯基礎核心技能,同時累積領域知識 ,拓展知識廣度
3. 能掌握常見題材的演講,並針對不同演講類型與講者型態選擇口譯策略
4. 透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改進缺點、維持優點
5. 熟悉口譯工作的各項環節
6. 觀摩口譯實戰現場 |
課程要求 |
學生須於課堂中積極參與練習,並評論同儕表現。學生亦須於課前準備指定題材,於課後主動進行刻意練習,並於練習紀錄中詳述練習心得。每周另請一位同學負責課堂紀錄(共筆)。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廖柏森 (2012),決勝英語搭配力。台北:所以文化。
2. 周兆祥,陳育沾 (2011),口譯的理論與實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Gile, D. (1995).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4. Gillies, A. (2013).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Student's Practice Book. New York: Routledge.
5. McCarthy, M & O'Dell, Felicity. (2007). English Collocations in U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Goodale, M. (1987). The Language of Meetings. USA: Thomson Learning.
7. 李明黎 (2015),圖解第一次看懂經濟指標就上手(增訂版)。台北:易博士出版社。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