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有機化學 Organic Chemistry |
開課學期 |
100-2 |
授課對象 |
生化科技學系 |
授課教師 |
蔡蘊明 |
課號 |
Chem2020 |
課程識別碼 |
203 22200 |
班次 |
03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12:10)星期四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新203新203 |
備註 |
請依指定修習院系班次修習。詳化學系選課須知。先修:普化「開放式課程」。 總人數上限:1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2ymtorg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內容原先於2003年應生化科技系之要求,針對生化科技系的學生所設計,本學年又有生命科學系加入。由於此課程實為上學期普通化學課程之延續,上列教材已教到第八章,因此本學期由第九章開始。上學期未修為生化科技系和生命科學系所開的普通化學課程者,恕難接受選修。由於課程設計特殊,實質內容對等於有機化學(乙),因此不適宜開放給外系之學生。外系重修有機化學者,除該二系之外,如果要進入這個班級必需得到任課教師的同意,否則成績概不處理,請注意同意的機會並不大。由於第四章到第八章課堂實錄已置於開放課程網頁(http://case.ntu.edu.tw/CASTUDIO/index.php?speech_ID=653),有興趣者可上網觀看,事先瞭解此課程可能帶來的挑戰。
本課程講述基礎有機化學,依照傳統做法,循著官能基來介紹相關化學。會強調結構與活性的關係,著重觀念,介紹化學反應時會從反應機制的角度切入以輔助瞭解。此外還會簡介幾樣對有機化合物結構鑑定很重要的光譜技術,這包括紫外線與可見光光譜,紅外線光譜,質譜以及核磁共振光譜。
有機化學之難易與否,評價常偏兩極,因人而異。不努力的同學也就罷了,但常有一些同學花了許多精神在此科目,卻得到不成正比的結果,我歸咎其原因在於一味以死記死背的方式學習,殊不知化學結構的變化多樣,考試時眼花撩亂,得不到好的結果。我的建議是有機化學要從道理讀,從官能基的特性去記得其化學,如此或許有機化學會較易於掌握。學習時請各位特別注意結構上的特點,化學反應也要從反應機構來認識與記憶,唯有從反應機構來思考才能掌握反應的活性 (reactivity) 以及位置選擇性 (regioselectivity) 與立體選擇性 (stereoselectivity)。簡而言之,有機化學最常討論的不外乎立體障礙以及電性 (electronic) 的問題,活用這兩種效應,有機化學也可能變得較為容易。對生命科學相關科系的同學而言,有機化學裡面什麼部份對你們最有用?我認為需要對有機的分子結構建立好的認識,在有機化學裡面學到的反應有許多會在生命體系裡面看到,反應機制的掌握也可以幫助我們對一些生化反應的瞭解。至於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雖然較屬於化學系的專業,但是我們仍然會有所討論,因為它有助於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最後我認為勤做習題是唸好這門課的不二法門。
|
課程目標 |
提供修習生物化學時所必備的基礎有機化學能力
|
課程要求 |
先修基礎:普通化學丙(開給生技系及生科系的班次)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Organic Chemistry by T. W. G. Solomons and C. B. Fryhle, 10th.ed, 2011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