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title |
Introduction to Field Geology (Ⅰ) |
Semester |
110-2 |
Designated for |
PROGRAM IN TAIWAN STUDIES |
Instructor |
JYR-CHING HU |
Curriculum Number |
Geo1007 |
Curriculum Identity Number |
204 22500 |
Class |
05 |
Credits |
2.0 |
Full/Half Yr. |
Half |
Required/ Elective |
Elective |
Time |
|
Remarks |
Restriction: non-maj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40. |
Ceiba Web Server |
http://ceiba.ntu.edu.tw/1102Geo1007_05 |
Course introduction video |
|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
Course Syllabus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 and do not copy any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
Course Description |
本課程係以非地質科學系本科學生為授課對象,為全校性之選修課程。利用學期中間,出發到野外考察,教授臺灣的各種地質現象。課程採集中上課方式,不排定課表,野外前在校內先集中上一次課(共6小時),介紹臺灣地質概論於野外地質考察行程中,並以學習單進行綜合討論。修課者需考量是否影響其他課程的上課時間,課程規劃及實際上課為臺灣東北海岸、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及中央山脈之地質探索。
本課程目標為藉著野外親身觀察不同的地質現象,結合臺灣地體構造,瞭解臺灣不同構造區塊的地質特性和演育的歷史,以期進一步讓學生關懷及重視臺灣的地質環境。
110-2課程時間:
行前課與期中考試: 2022/4/16 (六)
野外課程時間: 2022/4/29(五)-5/2(一)
* 行前課與野外所有行程都必須「全程參與」才能獲得學分,請留意時間允許才修習本課程!
初選報到時間: 02/14(一)-02/17(四)18:00,逾期視同放棄
加簽候補網路登記: 即日起-02/17(四)23:59 (開學見FB及地質系網頁公告)
現場加簽時間: 02/24(四)18:00 地質系中庭大講堂
* 行前課程:
時間:4 月 16 日(星期六),8:50~16:00
地點:博雅103教室
內容:
1.課程與野外行程介紹
2.臺灣的地體構造概論與東部斷層活動
3.臺灣的岩石和礦物
4.臺灣的變質岩與變質構造
5.臺灣的沉積岩與沉積構造
6.野外行前安全講習和裝備
7.期中考試
* 四天三夜的野外行程如下: (確切的行程會在行前課公告)
第一天,東北海岸:
(1)陰陽海:介紹陰陽海成因,觀察實體化石、生痕化石和節理系的成因。
(2)梗枋火成岩岩脈:介紹龜山島及活火山作用,觀察火成岩脈和硬頁岩的關係和低度變質岩的鉛筆狀構造。
(3)東澳粉鳥林:介紹變質作用及變質構造,教導學生辨認角閃岩。
(4)花蓮七星潭:介紹1951年花東地震系列、觀察地震所形成的海階。
夜宿花蓮。
第二天,花東海岸:
(1)二十號橋砂岩岩脈:介紹海岸山脈地層名稱及構造演化史,觀察及解釋砂岩岩脈成因。
(2)石門柱狀玄武岩:介紹奇美火成雜岩及火山噴發史,觀察岩漿冷凝形成的柱狀解理。
(3)三仙台:介紹斑狀安山岩和浮石成因,觀察及尋找玉髓。
(4)石梯坪:介紹海階成因、定年方法和火山噴發產物和相關構造,觀察不同海階面、壺穴、火山灰和火山碎屑之沉積產狀、單面山。
(5)小野柳:介紹判定岩層上下關係之沉積構造,觀察波痕、交錯層和脫水構造。
夜宿臺東。
第三天,花東縱谷:
(1)利吉地質公園:介紹海溝產物利吉混同層的成因和海洋地殼蛇綠岩套,觀察泥岩中的剪切構造和大小不一的外來岩塊。
(2)枕狀玄武岩:介紹海洋地殼枕狀熔岩產狀,觀察枕狀熔岩產狀。
(3)池上大坡國小:介紹 1951 年花東地震系列、地表變形觀測儀器和池上斷層潛移特性,觀察潛移活動對大坡國小人造建物如溜滑梯和擋土牆的破壞情形。
(4)瑞穗瑞北溪尋寶:介紹變質岩相及片岩中常見的礦物組合。學生於瑞北溪谷中搜尋辨別石榴子石、陽起石和藍閃石片岩(竹葉石)。
夜宿花蓮。
第四天:
(1)太魯閣國家公園神祕谷:介紹太魯閣峽谷成因、地質概述和地質構造。觀察不同型態的褶皺。
返回臺北。
|
Course Objective |
本課程主要目的希望透過野外考察讓學生瞭解臺灣活動造山帶的各種有趣的地質現象,激發學生珍視臺灣這個天然的地質實驗室。 |
Course Requirement |
*初選已選到本課程的同學請注意:
為確認野外課程人數,選上本課程同學必須先辦理報到手續,並繳交2000元訂金後,才算完成選課。請於以下時地辦理報到手續:
●初選報到時間:2022年2月17日(四)18:00 前,未準時者完成報到視同棄權,將強制退選。
●報到方式與地點:助教寄信通知。
●報到內容:請攜帶學生證簽到,填寫保險資料表單並繳交野外之訂金2000元後,才算完成選課。須本人到場,不接受代報到。時間段內未報到者,視同放棄修課,強制退選,且不得再加簽。
本學期授課教師:宋聖榮老師、曾泰琳老師、林日白老師、朱美妃老師、胡植慶老師、沈川洲老師
本課程助教聯絡資訊:
褚臻 r09224202@ntu.edu.tw
林筠庭 r10224205@ntu.edu.tw
*初選未選到此課程,欲加簽的同學請注意:
本課程所有班別統一加簽,請想要加簽的同學先在線上表單登記資料。
可加簽名額及加簽排序將於開學第二週公佈於地質系網頁(首頁→學生園地→野外課程),在2/24(四)加簽時間依加簽排序現場報到繳費之後,才算完成選課。
●加簽網路登記時段:即日起至 2022/02/17(四)23:59。
●加簽排序:請上網填寫表單登記加簽候補,加簽順序為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優先,我們將以亂數排序方式選取候補名單順序,並於2月19日(六)後公布於地質系網頁(首頁→學生園地→野外課程)。
●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及交換生請填寫以下表單:
https://reurl.cc/oeYXav
大四以上及交換生(交換一學期者),外籍生需應屆畢業才可填,所有研究生請填非應屆表單
●非應屆畢業生請填寫以下表單:
https://reurl.cc/QjaDrp
包含大一至大三與所有碩、博士班學生
●加簽時間:2022年2月24日(四),18:00
●加簽地點:地質系中庭大教室。
●加簽辦法:以公布的加簽亂數排序名單為加簽順序,先應屆再非應屆,現場唱名,依助教指示至各班報到加簽,不得自行選班,唱名不到視同放棄。加簽的同學須攜帶學生證,繳交野外訂金 2000 元與填寫報到資料之後,領取課程加簽授權碼,自行在選課系統加選。加簽須本人到場,不得代簽,若代簽被發現,取消修課資格,且不得再加選。
●本課程不提供換班,請同學在報到前三思。
●野外課程中須步入河谷、珊瑚礁、礫石灘等地形障礙,選課前請衡量自身身體狀況
●野外課程費用共5500元(4天3夜遊覽車與食宿),多退少補,選課報到時繳交訂金2000元,餘款3500元於行前課程考試後收取。
●課程訂金用於繳納遊覽車與合菜座位費用的團體支出分攤。因私人因素而無法參加野外課程者,訂金恕不退還。
●行前課當天包含上課與期中考試,若因喪假、急病而無法出席,請事先告知助教,上課未到者需額外繳交一份報告,考試未到者需另約補考時間,且補考成績以80%計算;其餘行前課無故未到者禁止參與野外課程,期末總成績以0分計算,不接受因其他課程會議或活動時間衝突要求請假與補考。
●選修本課程同學,若星期五及星期一有課,請務必向授課教師請假,得到同意後,再選修本課程。本課程僅提供上課證明,不提供請假證明。
●因教授們公務繁忙,所有事務(加簽與請假等)請盡量先透過助教。
|
Student Workload (expected study time outside of class per week) |
|
Office Hours |
|
References |
1.台灣地質概論 --陳文山教授主編
2.數位典藏自然科學系列,東亞顛峰,臺灣玉山,臺大出版中心。
3.BBC拍攝,Discovery Channel.地球科學影片。
4.其他地球科學影片如:不願面對的真相,明天過後等。
5.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地質系列期刊。
|
Designated reading |
1. 課程簡報
2. 課程講義 |
Grad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