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地球物質實習 Earth Materials Lab. |
開課學期 |
109-1 |
授課對象 |
地質科學系 |
授課教師 |
朱美妃 |
課號 |
Geo2002 |
課程識別碼 |
204 49030 |
班次 |
02 |
學分 |
1.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8,9,10(15:30~18:20) |
上課地點 |
地質300 |
備註 |
與鄧茂華合授 限學號雙號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1EarthMatl_Lab-2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地質科學系二年級必修課程搭配的實習課,主要內容涵蓋礦物學實習與岩石學實習兩大部分。礦物實習包括分門別類介紹各種礦物,學會如何利用其物理性質來做基本的分類和辨認重要礦物,建立空間的立體概念,了解礦物的組成與架構,並加強相圖、立體投影的練習;而岩石實習部分,包括礦物與岩石個論、偏光顯微鏡配件介紹及操作、晶體光學簡介、薄片鑑定、三大岩類的手標本辨認等重要內容,目的在於使學生對於岩石的成因、分類、組織及產狀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
課程目標 |
培養學生具有基礎地球物質(礦物與岩石)的知識與技能。尤其是要打好修習未來地質科學系各相關領域課程的良好基礎。
課程內容(將視情況微調):
第 一 週:礦物的物理性質
第 二 週:重要礦物與結晶模型
第 三 週:晶系、晶族與結晶模型(一)
第 四 週:晶系、晶族與結晶模型(二)
第 五 週:結晶學赤平投影(一)
第 六 週:結晶學赤平投影(二)
第 七 週:結晶學赤平投影(三)
第 八 週:相圖練習
第 九 週:期中考試
第 十 週:礦物的光學性質(一)
第十一週:礦物的光學性質(二)
第十二週:火成岩岩象學(一)
第十三週:火成岩岩象學(二)
第十四週:沉積岩岩象學(一)
第十五週:沉積岩岩象學(二)
第十六週:變質岩岩象學(一)
第十七週:變質岩岩象學(二)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教材:礦物岩石標本、晶體模型、岩石薄片、偏光顯微鏡
成績評量方式:礦物學實習(50%)、岩石學實習(50%) |
課程要求 |
修課學生應修過基礎的地質科學導論,且本課程必須與正課相互配合同時修習。
第一週上課進行小考,內容為附錄五表一到表十一,請參考以下附檔。
附錄五: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7X9g8YLDYFNEptRTlkcWwyOEE/view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本課程之參考書有─
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2nd ed., by W.D. Nes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1.
2. Earth's materials, by Sen Gautam,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2001.
3. A colour atlas of rocks and minerals in thin section, by W.S. MacKenzie and A.E. Adams, Manson publishing, Landon, 1994.
4. Atlas of rock-forming minerals in thin section, by W.S. MacKenzie and C. Guilford,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London, 1980.
5. Petrography to Petrogenesis, by M.J. Hibbard, Prentice-Hall, 1995.
6. Igneous Petrology, by M.G. Best & E.H. Christiansen, Blackwell Sci., 2001.
7.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by J.D. Winter, 1999.
8. 岩石與礦物圖鑑,貓頭鷹出版社。
9. 另外由授課老師補充相關講題之講義。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