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地形學及實習 Geomorphology and Lab.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授課教師 |
林俊全 |
課號 |
Geog2001 |
課程識別碼 |
208 214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地理一教室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1Geog200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課程簡介:
本課程討論地表各種型態和作用力的關係,並討論各種小地形的特徵,使學習者明白地形的演化與作用力之關係。
授課方式
演講 |
課程目標 |
1.熟習地表的各種組成物質及其產生的地形特性。
2.熟習地表的各種作用力及其造成地形演化的方式。
3.了解地形學的特性及其應用。
4.能瞭解世界主要地形區的差異及其特性。
|
課程要求 |
1.本學期中,將安排兩次野外實習。第一次為淡水河口,第二次為西部海岸與丘陵,修課同學必須參加不得缺席。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Selby, M. J. (1985) Earth changing surface, Oxford, 607P
2.Chorley R.J., Schumm, S.A. and Sugden,D.E. (1984)
Geomorphology, New York: Methuen & Co, 605p.
3.Summerfield,M.A. (1991) Global Geomorp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537p.
4.Huggett, R. J. (2005)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537p.
5.王鑫(1988) 地形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356p。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4 |
主題:認識地形學原理
實習:認識礦物 |
第2週 |
9/21 |
主題:地表組成物質與構造:言性、構造
實習:地形圖簡介、等高線 |
第3週 |
9/28 |
中秋節 |
第4週 |
10/05 |
主題:構造運動與構造地形
實習:辨識造岩礦物、影片欣賞(火環) |
第5週 |
10/12 |
主題:內營力作用:火山、地震
實習:辨識火成岩 |
第6週 |
10/19 |
主題:風化與侵蝕
實習:辨識沉積岩、變質岩 |
第7週 |
10/26 |
主題:外營力作用:河川地形
實習:地形、地質剖面與傾斜儀的運用:地質圖的認識與應用 |
第8週 |
11/02 |
主題:海岸地形及作用
實習:地質圖、土壤圖簡介:利用地質圖、土壤圖繪製剖面 |
第9週 |
11/09 |
主題:淡水河口野外實習-河口地形的判讀與海岸濕地
(上午八點集合) |
第10週 |
11/16 |
期中考 |
第11週 |
11/23 |
主題:石灰岩溶蝕作用、冰河地形
實習:航照與地形圖的判讀與地下水質量測、影片觀賞與評析(九寨溝) |
第12週 |
11/30 |
主題:地形演育:風成、乾燥地形循環、邊坡發育
實習:火山、風成地形的判讀:立體鏡的使用 |
第13週 |
12/07 |
主題:地形地年、相對與絕對定年、活動斷層
實習:河川剖面及曲線計、集水區及求積儀:等高線圖的計量 |
第14週 |
12/14 |
主題:集水區、流域地形
實習:海岸地形的判釋:衛星影像的判釋與GPS在野外定位的運用 |
第15週 |
12/21 |
主題:應用地形
實習:崩塌地的調查方法 |
第16週 |
12/28 |
野外實習:
主題:河口、溼地、海岸堆積地形、礫岩、泥岩惡地、崩塌、構造台地 |
第17週 |
1/04 |
主題:第四紀地形
實習:乾燥、風成地形:航照與地形圖的判讀、風速的量測與粒徑分析野外考察檢討 |
第18週 |
1/11 |
期末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