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知識論與方法論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黃光國 |
課號 |
Psy5080 |
課程識別碼 |
227 U30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計資106 |
備註 |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epistemology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針對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所設計,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對於二十世紀以來西方自然及社會科學哲學的發展,能夠獲致一種「相應的理解」,作為他將來從事研究工作的「背景領域」。課程主持人認為:在西方國家中,科學哲學和各門學科之發展,存有一種互為體用的關係。各門學科的發展,變成科學哲學反思想的題材;科學哲學的發展又能回過頭來,促進各門學科的發展。
科學的哲學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精華,是他們建構知識的基礎,是從其文化內部產生出來的。在西方文化中成長的學者,對於諸如: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實在論、實用主義、結構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之類的概念,若不是耳熟能詳,最起碼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然而,對於在台灣教育體系中成長的學習者而言,諸如此類的概念,卻是一種異質文化的產品。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對於這些概念如果沒有系統系的認識,在閱讀西文書籍的時候,對於這些概念通常只會有「字典式的理解」或「望文生義的理解」。他們在作研究的時候,大多是在國外最新的期刊上找尋研究題目,套用國外的研究典範,沿用外國的理論模式,將外國的測量工具稍加修改,從事 「複製型」的研究。久而久之,台灣的學術研究便是呈現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特色,整個學術社群也顯得相當的缺乏創造力。
針對這樣的缺失,本課程將以主持人所著作的《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作為背景,以《社會科學的理路》作為教科書,有系統介紹二十世紀以來,十七位西方思想家對於「知識論/本體論/方法論」的主要觀點,其內容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部份的實證主義和後實證主義是西方傳統所謂的「科學哲學」,主要用於自然科學,也有不少社會科學家偏好使用;第二部分包括:結構主義、詮釋學、和批判理論,主要用於人文社會科學。
有興趣的同學,可於下一學期進一步修習「社會心理學理論」,學習如何以科學哲學批判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典範,並建構本土社會心理學理論。
|
課程目標 |
請見課程概述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理路》。台北:心理出版社。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
100% |
每週上課之後,選課同學須根據該週上課內容,撰出三個考題(選擇題或填充題),以E-mail傳給助教,作為平時成績;除此之外,本課程有期中、及期末考;期中考內容為前述課程第一部份(實證主義及後實證主義);其餘各章則為期末考內容。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14 |
學術生涯的視域 |
第2週 |
09/21 |
邏輯哲學論 |
第3週 |
09/28 |
石里克的邏輯實證論/
波柏的進化認識論 |
第4週 |
10/05 |
語言遊戲論 |
第5週 |
10/12 |
卡納普的經驗主義/韓佩爾的邏輯經驗主義 |
第6週 |
10/19 |
孔恩的科學革命 |
第7週 |
10/26 |
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
第8週 |
11/02 |
費耶本德的科學無政府主義 |
第9週 |
11/09 |
期中考 |
第11週 |
11/16 |
勞登的研究傳統 |
第12週 |
11/23 |
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 |
第13週 |
11/30 |
皮亞傑的結構主義/傅科的後結構主義 |
第14週 |
12/07 |
胡賽爾的現象學 |
第15週 |
12/14 |
停課 |
第16週 |
12/21 |
海德格的存在哲學 |
第17週 |
12/28 |
高達美的詮釋學 |
第18週 |
2010/01/04 |
哈伯瑪斯的知識論/建構實在論 |
第19週 |
2010/01/11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