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環境與工程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林俊全 |
課號 |
Geog5035 |
課程識別碼 |
228 U19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A,B,C(18:25~21:05) |
上課地點 |
地理一教室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與胡植慶、簡旭伸、林銘郎合開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environ_eng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討論地表各種自然環境與工程的關係,由地理系、土木系、地質系合開。討論各種環境與工程的特徵、問題,使學習者明白地形、地質與土木工程間跨領域的不同面向,並探討解決的方法。課程主要是以演講與實習方式進行。並配合個案研究與分組進行討論。同學並應藉著老師演講的的導引,參與討論與野外考察,進而對環境與工程的議題,有更深入的瞭解。 |
課程目標 |
1.熟習地表的各種環境(尤其是地形環境)的特性。
2. 熟習地表的各種作用力及其造成地形演化的方式。
3.了解土木工程學的特性及其應用。
4.能瞭解自然環境與工程學門的差異及其特性。
|
課程要求 |
1 簡介課程、分組討論
2 自然環境簡介(1)
3 自然環境簡介(2)
4 自然環境簡介(3)
5 地質環境簡介(1)
6 地質環境簡介(2)
7 地質環境簡介(3)
8 工程環境簡介(1)
9 期中考(12/11)
10 工程環境簡介(2)
11 工程環境簡介(3)
12 專題分組討論
13 野外實習(1)
14 野外實習(2)
15 野外實習(3)
16 期末報告(1)
17 期末報告(2)
18 期末報告(3)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Young, A. (1998) Land Resources- Now and for the fu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19p..
2.Selby, M. J.(1993) Hillslope Mateials and Process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451p.
3.王鑫(1988) 地形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356p。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報告 |
70% |
|
2. |
課堂表現 |
30% |
包含上課參與討論程度出野外的出席率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4 |
簡介課程、分組討論 四位老師 |
第2週 |
9/21 |
工程環境簡介(1) 林銘郎 |
第3週 |
9/28 |
地質環境簡介(1) 胡植慶 |
第4週 |
10/05 |
自然環境簡介(1) 林俊全 |
第5週 |
10/12 |
工程環境之人文思考(1) 簡旭伸 |
第6週 |
10/19 |
自然環境簡介(2) 林俊全 |
第7週 |
10/26 |
地質環境簡介(2) 胡植慶 |
第8週 |
11/02 |
工程環境簡介(2) 林銘郎 |
第9週 |
11/09 |
工程環境之人文思考(2) 簡旭伸 |
第10週 |
11/16 |
地質環境簡介(3) 胡植慶 |
第11週 |
11/23 |
工程環境簡介(3) 林銘郎 |
第12週 |
11/30 |
自然環境簡介(3) 林俊全 |
第13週 |
12/07 |
工程環境之人文思考(3) 簡旭伸 |
第14週 |
11/01 |
野外實習(1)東北角沿岸 |
第15週 |
12/12 |
野外實習(2)新店溪中上游 |
第16週 |
12/26,27 |
野外實習(3)小林村及高屏溪 |
第17週 |
1/04 |
期末報告 |
第18週 |
01/11 |
期末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