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遙測國土監測 Remotely Sensed Land Monitoring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朱子豪 |
課號 |
Geog5054 |
課程識別碼 |
228 U252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地理502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Geog5054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的目標是教導學生瞭解可以由遙測技術廉價、快速進行的國土監測的類別、與監測的工具、程序、技術與行政配套。透過必要的監測對象的空間分佈特性、本身特性、及監測的強度、精度進行遙測監測的影像、程序與技術的設計,並配合空間分析與地面其他監測、查報、通報的配合,以求掌握必要的國土動態資訊。其主要的應用為國土規劃、環境管理與保育、環境災害防救、觀光活動、產業商業活動等。監測的對象不僅是自然的現象、土地利用、產業分佈、同時可以監測人的空間動態行為,如遊客、商場或公共空間空間行為等。 |
課程目標 |
主要的授課內容如下:
1.全國國土監測體系與檢討
2.遙測技術可以進行的環境與人類活動監測
3.環境監測的遙測技術類型
4.不同監測對象所使用的遙測手段、影像的設計
5.遙測國土監測案例說明
6.配套的空間分析與誤差分析
7.配套的監測資料處理與變遷偵測、課題偵測、環境指標推算
8.新遙測國土監測技術的發展與國土監測的展望 |
課程要求 |
講授、分組討論與實作示範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一、網路教材
二、相關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5 |
台灣遙測國土監測 介紹, 全國國土監測體系與檢討、國內主要的遙測計畫介紹、與新遙測監測計畫 |
第2週 |
3/04 |
環境監測的遙測技術類型, 遙測技術可以進行的環境與人類活動監測、不同監測對象所使用的遙測手段、影像的設計 |
第3週 |
3/11 |
遙測判釋與推算 |
第4週 |
3/18 |
遙測監測變遷、誤差分析與潛勢分析與地面調查 |
第5週 |
3/25 |
UAV及UAV高光譜監測 |
第6週 |
4/01 |
遙測地勘3D資料的探勘、沈積物探勘 |
第7週 |
4/08 |
MDCB崩坍與地震預測 |
第8週 |
4/15 |
戶內外定位人行為監測 |
第9週 |
4/22 |
交通車速監測 |
第10週 |
4/29 |
期中讀書報告與學期計畫討論 |
第11週 |
5/06 |
遙測國土監測案例說明(一)山坡地、林地、建物、違規監測 |
第12週 |
5/13 |
遙測國土監測案例說明(二)作物監測 |
第13週 |
5/20 |
遙測國土監測案例說明(三)廢棄物、公有地監測 |
第14週 |
5/27 |
遙測國土監測案例說明(四)海岸變遷、國土現況與變遷、環境影響評估、自然災害監測 |
第15週 |
6/03 |
3D GIS與遙測在觀光旅遊上的應用 |
第16週 |
6/10 |
監測資料倉儲建置、台灣遙測發展策略 |
第17週 |
6/17 |
學期計畫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