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理學院 大氣科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柳中明 |
課號 |
AtmSci7031 |
課程識別碼 |
229 M50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地點:全球變遷中心會議室(202)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98climatechang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氣候變遷的研究涵蓋極廣,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促成全球溫室效應加強與全球氣候暖化等,並非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線性函數問題。影響氣候變化的機制為何、氣候變化的現象如何、生地化循環的重要性、大氣化學物資的變化、懸浮微粒的直接與間接效應、未來的情景設定、氣候模式的模擬可靠度、系集與超系集模擬的重要性、區域模擬的困難、未來的預測等,課題非常的多。更且,工具與資料不同所獲結果也會有所改變,是為現今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
課程目標 |
1.了解地球氣候與氣候變遷研究.
2.了解現今氣候變遷狀態.
3.了解大氣化學與氣候變遷.
4.了解氣候變遷模式模擬.
5.了解氣候變遷共識與爭議.
6.了解古氣候研究的重要. |
課程要求 |
無要求,請自行下載課程講義.https://ceiba.ntu.edu.tw/98198climatechange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每星期五上午9-12點與下午12-2點.地點在全變中心2F. |
指定閱讀 |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 |
參考書目 |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Report.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習題 |
70% |
每次出1~2題,共十四次,交七個習題即可,最晚1月8日寄liucm@ntu.edu.tw。 |
2. |
期末考 |
30% |
open book; 出十三題, 任選六題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8 |
地球氣候初探 +氣候變遷研究之歷史 |
第2週 |
9/25 |
大氣成分和輻射驅動力的改變 |
第3週 |
10/02 |
地面與大氣氣候變遷 |
第4週 |
10/09 |
不上課; 改參加10/6 10-12am Prof. Schneider 演講.習題為收集Prof. Schneider相關論文,撰寫聽演講心得,2000字.
|
第5週 |
10/16 |
地面與大氣氣候變遷+雪、冰及凍土層的改變 |
第6週 |
10/23 |
海洋氣候及海平面的改變 |
第7週 |
10/30 |
古氣候 |
第8週 |
11/06 |
古氣候 |
第9週 |
11/13 |
不上課;改參加 11/12-14 的15th RDPA國際研討會, 無習題. |
第10週 |
11/20 |
生地化與氣候系統變遷的交互作用 |
第11週 |
11/27 |
生地化與氣候系統變遷的交互作用 |
第12週 |
12/04 |
生地化與氣候系統變遷的交互作用與瞭解氣候變遷及其原因 |
第13週 |
12/11 |
氣候模式與其評估 |
第14週 |
12/18 |
全球氣候推測 |
第15週 |
12/25 |
區域氣候推測 |
第16週 |
1/01 |
放假 |
第17週 |
1/08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