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天氣診斷專題一 Seminar on Weather Diagnosis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理學院 大氣科學系 |
授課教師 |
楊明仁 |
課號 |
AtmSci5005 |
課程識別碼 |
229 U204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大氣C407 |
備註 |
與陳泰然、周仲島、李清勝、郭鴻基、呂國臣合開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AtmSci500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1.本專題將以即時預報實驗室所接收的資料為主,其他相關資料為輔,對大氣內實際發生的現象,利用相關課程所學的學理進行診斷分析與詮釋。討論對象將包括不同尺度(行星尺度、綜觀尺度、中尺度、對流尺度)環流系統與天氣現象之結構與演變,並將注重在區域性天氣現象有關之討論及詮釋。
2.資料將涵蓋衛星、雷達、傳統之地面與探空觀測,以及數值預報產品等,將注重在如何將資料轉變成資訊(data -> information)之思考與整理過程方面之探討。
3.將兼顧現象描述(運動學)與物理內涵(動力學、天氣學、熱力學….),並將兼顧過去與現在之診斷分析與未來預報之討論。每週由同學輪流報告與主導討論。
|
課程目標 |
本專題將以即時預報實驗室所接收的資料為主,其他相關資料為輔,對大氣內實際發生的現象,利用相關課程所學的學理進行診斷分析與詮釋。討論對象將包括不同尺度(行星尺度、綜觀尺度、中尺度、對流尺度)環流系統與天氣現象之結構與演變,並將注重在區域性天氣現象有關之討論及詮釋。 |
課程要求 |
上課方式:學生分組、由老師輔導準備報告內容與討論,並由group leader(*)負責報告、引導討論。每位選課同學至少有一次擔任group leader 的機會。
報告與討論重點:就過去最近一段時間(日、週、月),某地區(局地、區域、全球)發生之重要或有趣之天氣現象或系統,進行學理上的診斷分析與討論,強調由資料(data)看訊息(information ; signal),由訊息或知識(knowledge)並洞察物理內涵。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待補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