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國際關係二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Ⅱ)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張亞中 |
課號 |
PS1012 |
課程識別碼 |
302 10350 |
班次 |
01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共101 |
備註 |
兼通識5*領域。。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200人 外系人數限制:3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12_ir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全年。第一學期將從國際關係作為一門學科的興起及其理由出發,闡述本學科的演進和改變。繼而探討國際關係研究所涉及到的各主要面向: 國家、主權、權力、國家利益、外交、外交決策、全球化、文明政治、民族主義、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恐怖主義、全球依賴性結構等重大議題。第二學期以模擬活動展開課程,導入層次分析方法,繼而深入淺出地介紹主要國關理論流派的內涵及其批評,以及與國際關係密切相關的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等領域的內容,並使學生於模擬的教學中反省所學理論的優缺點。使同學們對國際關係作為一門學科,及其所涉及的領域與研究主題、主要理論,有初步而具批判性的理解;並進而能為未來更為高深的有關課程,奠定知識上的基礎。
下學期:
Chapter10 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張亞中、左正東 327
一、基本概念 328
二、有關重商主義的論述 331
三、有關自由主義的論述 337
四、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論述 344
五、有關英國學派的論述 353
六、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評析與應用 356
Chapter11 國際貿易與金融�江啟臣 363
一、國際貿易與金融重要性的出現 364
二、布列敦森林體系 367
三、國際貿易體系的變遷 369
四、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遷 378
五、國際貿易金融與國際政治 388
Chapter12 全球化的爭辯�張亞中 395
一、全球化論述的爭辯 396
二、全球化的成因 402
三、全球化與國家的前途 406
四、全球治理 412
五、新的單一全球經濟? 421
六、全球化與民族文化的命運 428
七、未來挑戰 434
Chapter13 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郝培芝、羅至美 443
一、前言 444
二、名詞的界定 444
三、區域整合之研究途徑與分析觀點 446
四、區域主義的發展:新區域主義 454
五、區域主義的典範實踐者:歐洲聯盟的發展 459
六、區域主義在北美洲的發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469
七、區域主義在東亞地區的新胎動 474
八、結語 476
Chapter14 全球不平等發展�張亞中、苗繼德 483
一、前言:分裂的世界 484
二、不平等的形成:進步交流的結果 486
三、不平等的極化:當代的問題 491
四、理論的詮釋:問題與解決 505
五、未來的發展:明天不一定會更好 515
六、結語 520
Chapter15 國際傳播與國際關係�賴祥蔚 527
一、傳播與國際傳播 528
二、國際傳播與國際宣傳 529
三、國際傳播的研究範疇 531
四、國際傳播與媒介角色 533
五、傳播媒體的全球化發展 539
六、傳播媒體全球化的解釋典範 545
Chapter16 國際環境政治�李河清 551
一、前言 552
二、全球環境議題 553
三、分析觀點與研究途徑 568
四、國際環境政治的行為者 571
五、國際環境建制的形成 575
六、國際環境合作的展望 587
|
課程目標 |
通過本課程,希望使修課者對國際關係作為一門學科,及其所涉及的領域與研究主題、主要理論,有初步而具批判性的理解,同時能以更深入、廣闊的視角,理解國際事務和重大事件;並進而能為未來更為高深的有關課程,奠定知識上的基礎。 |
課程要求 |
一、以兩次不定期小考取代課堂出席:30%。
二、期中測驗(30%)、期末測驗(40%)。
測驗採榮譽制,不可參閱書籍筆記,不許使用電腦,禁止交談、使用手機及傳閱資料。
努力學習、認真負責。
期中考範圍:
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0th ed.): Chapter1-10
2. 國際關係總論,第三版:第一至十二章
期末考範圍:
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0th ed.): Chapter1-13
2. 國際關係總論,第三版:第一至十六章
*自由爭取的加分機會:凡參與國際關係相關活動與研討會,撰寫國際關係相關書籍心得報告(800-2000字),以及上課發言等,請向助教登記或繳交,作為期末成績加分之用。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請事先寫信與老師預約 |
參考書目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Goldstein Pevehouse, 10/e, 2012-2013 Update, 雙葉書廊
國際關係總論,第三版 – 張亞中教授主編,揚智出版社
國際關係,楊永明著,2010年版。 |
指定閱讀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Goldstein Pevehouse, 10/e, 雙葉書廊
國際關係總論,第三版 – 張亞中教授主編,揚智出版社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第一次小考 |
15% |
名詞解釋 |
2. |
期中考 |
30% |
申論題三題。兩題主要來自課本critical thinking questions,一題來自老師出題。 |
3. |
第二次小考 |
15% |
名詞解釋 |
4. |
期末考 |
40% |
申論題三題。兩題主要來自課本critical thinking questions,一題來自老師出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