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行政學一 Public Administration (Ⅰ) |
開課學期 |
110-1 |
授課對象 |
政治理論組 |
授課教師 |
吳舜文 |
課號 |
PS1021 |
課程識別碼 |
302 10410 |
班次 |
01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社科102 |
備註 |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號單號 且 限學士班一年級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行政學(一)、(二)為政治系大一上、下學期之必修課程。行政為政府運作十分重要的一環,政府運作很大程度仰賴行政人員以及行政體系以穩定運行,而行政學則是介紹行政運作與管理的學問。課程內容包含行政學的各家理論學說、行政部門的結構與特性、行政運作的投入與產出(如人事行政、財務行政、與公共政策等)、以及行政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係(包含政治與行政關係、治理、與非營利組織等)。
上學期較著重在介紹行政學理論以及行政組織特性,包含公共行政理論的起源、行政理論學派發展、公私組織差異、組織理論與病象、激勵理論、治理、與非營利組織等課題。下學期則偏重政府運作與投入產出的相關課題,包含公共政策、人事管理、政府財政、課責、績效管理、電子化治理、跨域治理等。本門課並試圖帶入一些實務案例讓同學理解相關理論。 |
課程目標 |
上學期課程包含下列學習目標,期待學生能在修完本門課後能夠:
• 了解公共行政之意涵。
• 了解公部門的特性與公私部門差異
• 了解各時期理論學派重點,以及各理論制度之利弊得失。
• 將理論套用至公部門實際個案。
|
課程要求 |
包含課堂參與、口頭報告、期末報告、期中考、期末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如欲加簽,請洽助教范瀞文( r10343006@ntu.edu.tw) |
參考書目 |
黃朝盟、黃東益、郭昱瑩(2018)。行政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Holzer, M. & Schwester, R. (2015).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 (2nd
ed.). Routledge. |
指定閱讀 |
• 上課投影片將於每週課前上傳於COOL (https://cool.ntu.edu.tw/)。為響應環保與無紙化,本門課不提供紙本講義,請有需要列印同學自行於COOL下載列印。
•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2012) 。行政學(上)、(下)。新北市:空中大學。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參與 |
5% |
同學只要於課堂回答問題、提問、及參與課堂活動1次即可取得1分(參與超過5次仍以總成績5分計) |
2. |
分組口頭報告 |
10% |
|
3. |
分組期末報告 |
25% |
|
4. |
期中考 |
30% |
|
5. |
期末考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2週 |
9/28 |
課程介紹 |
第3週 |
10/05 |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
第4週 |
10/12 |
行政學學說發展-傳統理論 |
第5週 |
10/19 |
行政學學說發展-修正理論時期 |
第6週 |
10/26 |
行政學學說發展-整合理論時期 |
第7週 |
11/02 |
新公共行政與黑堡宣言 |
第8週 |
11/09 |
新公共管理 |
第9週 |
11/16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23 |
公私組織之差異 |
第11週 |
11/30 |
組織理論之發展與組織病象 |
第12週 |
12/07 |
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 |
第13週 |
12/14 |
典範移轉-統治到治理 |
第14週 |
12/21 |
領導與行政中立 |
第15週 |
12/28 |
口頭報告 |
第16週 |
1/04 |
口頭報告 |
第17週 |
1/11 |
期末考 |
第18週 |
1/18 |
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