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國際經濟與貿易議題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
開課學期 |
100-1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國際關係組 |
授課教師 |
左正東 |
課號 |
PS4201 |
課程識別碼 |
302 453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社科14 |
備註 |
公行組進階課程之必修. 總人數上限:8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1iet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介紹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並以此為基礎,分析國際經濟和貿易政策過程。本課程安排的主題包括古典比較利益、新古典比較利益、新貿易理論、貿易保護、國際投資、和區域整合。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之目標為協助同學建立對於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認識,並掌握基礎的分析工具。在課程的安排上,除根據傳統的國際貿易課程分為古典比較利益、新古典比較利益、新貿易理論、貿易保護、要素移動、和區域整合六個主題之外,也針對公平貿易和亞太經濟整合,通過電影欣賞和專題演講,帶領同學運用課堂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深入反省全球及亞太地區所面臨的貿易問題。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要求分為四個部分。一是課堂出席,無論是一頒課程或是電影欣賞和專題演講,修課同學應每次到課。二是課堂辯論,本課程規劃五次辯論,由同學分組扮演正反雙方進行攻防。辯論的主題為當前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議題,參與同學應就其所選擇之立場提出主張,並思考支持其立場的相關團體為何,作為其主張可能實現的背景說明。三是期末報告,由各組同學就其辯論之立場提出說帖,並於辯論後參酌雙方攻防和事實之發展,提出十頁的政策說明。四是期末考,於期末考週舉行。
課堂出席(10%) 課堂辯論 (20%) 期末報告 (20%) 期末考 (5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周四下午2:30 - 3:30 |
參考書目 |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 國際貿易導論,台北:雙葉書廊,2003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考 |
50% |
|
2. |
期末報告 |
20% |
|
3. |
課堂辯論 |
20% |
|
4. |
課堂出席 |
1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導論 |
第2週 |
|
古典貿易理論 (基本模型): 國際貿易導論,第二章 |
第3週 |
|
新古典貿易理論一 (H-O模型): 國際貿易導論,第三章 |
第4週 |
|
新貿易理論一 (規模經濟):國際貿易導論,第四章 |
第5週 |
|
電影欣賞(一):Squeezed: The Cost of Free Trade in the Asia-Pacific |
第6週 |
|
貿易保護一 (關稅與配額):國際貿易導論,第六章 |
第7週 |
|
貿易保護二 (非關稅貿易措施):國際貿易導論,第七章 |
第8週 |
|
臺灣貿易史:國際貿易導論,第五、九章 |
第9週 |
|
期中考週(補課12/2):專題演講(一) |
第10週 |
|
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導論,第十章
辯論主題:我國是否應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電信業 |
第11週 |
|
服務業貿易:國際貿易導論,第十四章
辯論主題: 我國是否應開放國外大學來台設立分校 |
第12週 |
|
停課一周 |
第13週 |
|
區域整合一 (區域整合的貿易效果):國際貿易導論,第十三章
辯論主題: 區域整合潮流下,我國是否應繼續發展石化業 |
第14週 |
|
電影欣賞(二):Black Gold |
第15週 |
|
區域整合二 (區域整合與世界貿易):國際貿易導論,第十二章
辯論主題:農產品是否應開放自由貿易 |
第16週 |
|
全球化與世界貿易:國際貿易導論,第十五章 |
第17週 |
|
專題演講(二) |
第18週 |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