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貨幣銀行學一 Money and Banking(Ⅰ)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經濟學系 |
授課教師 |
陳南光 |
課號 |
ECON3043 |
課程識別碼 |
303 25010 |
班次 |
01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社科102 |
備註 |
若社科院有更大的教室,則選課人數上限增加至150人。 總人數上限:130人 外系人數限制:7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貨幣銀行學一、二)分析貨幣、銀行體系、與金融市場對現代經濟活動的影響以及其交互作用,有助於學生瞭解金融部門與總體經濟波動的關聯。我們會以簡化的模型進行嚴謹的分析,使讀者明瞭資產定價、銀行擠兌和擔保借貸限制等經濟模型運作的機制,並以清晰的邏輯步驟解釋。
本課程會分析近年金融中介面貌的轉變、影子銀行體系的興起、以及其與全球金融海嘯的關係。並說明非傳統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巴賽爾III、槓桿循環、系統風險、中央銀行與金融穩定、與總體審慎監理政策等重要議題。此外,本課程也會分析像是數位通貨(虛擬貨幣)、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影子銀行的問題(監理套利與系統風險)與監理、量化寬鬆的退場、名目利率「零下限」問題與負利率政策等最新的議題,以及全球金融體系與金融機構的管制與審慎監理等問題的最新發展。
我們也會提供大量台灣資料的圖表,以看圖表說故事的方式解讀資料,並深入分析其經濟意義。學生在修習本課程之後能具備嚴謹的理論分析訓練,並了解最近有關貨幣金融的重要議題以及其背後的邏輯。
貨幣銀行學一涵蓋課本第1章至第10章。除此之外,還會大量補充講解與時事以及各章節相關議題的文章(選自The Economist, Financial Times, 與各種經濟學期刊等)。 |
課程目標 |
課程內容
第1章 導論
第2章 金融體系綜覽
第3章 貨幣、支付工具與支付清算系統
第4章 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的衡量
第5章 資產選擇與利率的決定
第6章 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
第7章 資產定價與資產「泡沫」
第8章 金融摩擦與借貸市場
第9章 銀行的經營管理與金融科技
第10章 銀行擠兌、金融恐慌與金融中介的轉變 |
課程要求 |
(1)評分標準有作業(佔10%)、期中考(佔45%)、與期末考(佔45%)。考試範圍包括課堂中講授過的所有教材。
(2) 作業可一起討論,但是必須自己寫,抄襲者以零分計。作業遲交以及期中與期末無故缺考,將不予計分。交作業及考試時程請注意公布在NTU COOL的訊息。
(3)沒有補考,也不接受任何理由調整分數(包括延畢、申請學校、退學等)。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 Mishkin, Frederic S.,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2. The Economist: Free Exchange
3. Websites of central banks |
指定閱讀 |
陳南光,《貨幣銀行學-理論與應用》, 第 2 版, 台北:雙葉書廊 (2017年5月出版).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