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創新和產業經濟學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
開課學期 |
104-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鄭秀玲 |
課號 |
ECON4034 |
課程識別碼 |
303 453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6,7(13:20~15:10) |
上課地點 |
社科406 |
備註 |
限非經濟、非管理學院相關系所學生選修。兼通識A5*。。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2ECON4034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針對技術進步與產業更迭、產業聚集與研發活動、廠商的全球佈局及區域經濟變遷的關係進行相關理論和文獻的探討。首先,將介紹產經相關的研究方法與資料庫之使用;接著,將探討新興的物聯網、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和生物醫藥等科技對生物醫藥產業、半導體產業、通訊產業、金融業以及能源產業發展的影響,並討論分析相關的政府政策及其影響。 |
課程目標 |
產業的發展帶來就業機會、交通流量及住宅的需求,進而影響著區域發展的風貌。然而進一步探究現代產業發展的類型、內涵及廠商的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決定因素,我們不得不歸因於技術進步的影響力。因此,本課程主要目的是從相關理論和文獻來探討技術進步、產業及區域(或國家)發展三者相互影響的關係。期望本校各學院各系所的學生,能透析技術進步的走向,順應相關產業發展之趨勢,了解全球產業分工的動態變化,在未來進入社會、踏入職場時,有充分的知識及分析能力以便未來做最適的決策。 |
課程要求 |
1.期中考試 (40%)
2.課堂表現 (20%)
3.期末考試 (4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期中考4/28:期末考6/16 |
參考書目 |
1.半導體產業
(1)鄭秀玲,黃國綱,2005,"政府資助的產業創新活動:以工研院科專計畫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17:3, 459-489。
(2) 2013 半導體產業與應用年鑑,ITIS report.
(3)合縱連橫-從全球競合看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IEK report.
(4) Mathews, J.A.,1997, “A Silicon Valley of the East: Creating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4), 26-54.
2.通訊製造業和通訊服務業
(1)數位匯流產業競爭力,張進福,2011,行政院數位匯流產業發展策略論壇。
(2)聯合新聞網 數位資訊,2012.01.14 <電信三雄 爭取執照延期>。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93826
(3)遠見雜誌, 2012.01.14 <4G產業已高速啟動,台灣何去何從>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8584.html。
(4)《跨媒體法及其審查機制建立》, 張錦華等人,2012,臺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3.軟體產業
(1)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2005,世界是平的,雅言文化公司。
(2) Tarun Khanna, 2007, “China + India: The Power of Two”,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Dec
(3) Ashish Arora et al., 2001, “The Indian Software Services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 30, 1267-1287.
(4) Apple and Google’s app system comparison from http://www.statista.com/
4.生物科技產業
(1)理查•奧利佛(Richard W. Oliver),2000,生物科技大未來:全面接露生物物質時代的新經濟法則,McGraw Hill。
(2) Chih-Hao Lin and Show-Ling Jang, 2010, “The Impact of M & A on Company Innovation: Evidence in U.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Scientometrics, SSCI & SCI, forthcoming.
(3) McMillan, G. Steven, Francis Narin and David L. Deeds, 2000, “An Analysis of the Critical Role of Public Science in Innovation: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olicy, 29, 1-8.
(4) Ernst & Young LLP, Annu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 Reports, 2013, 美國BIO網站(www.bio.org).
5.銀行業
(1)Show-Ling Jang(鄭秀玲), Cheng-Hau Peng, 2000,“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 Banking Industry,”, Advances in Pacific Basin Business ,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4, 207-219.
(2)莊浩智,2001,影響外商銀行退出行為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鄭秀玲指導)。
(3)鄭秀玲、王衍智,2000,"銀行併購風潮及其經濟效益評估",《台灣經濟金融月刊》, 36:11, 37-48.
(4)鄭秀玲、陳欽奇,1997,"台灣中小企銀體系的成本結構與生產力之實證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5:1, 45-72.
(5) FinTech大衝擊, 天下雜誌, 590期 (2016/1/20 – 2016/2/2).
6.能源產業
(1)鄭秀玲、牛慧雯、王小娥,1997,台電公司之長短期規模經濟與密度經濟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九卷第一期,pp.125~159。
(2)克里斯•古德(Chris Goodall),2009,綠能經濟真相和妳認為的不一樣:3年內,產業前景和你我生活將如何改變?,大是文化公司。
(3)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2008,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危機下的新經濟革命,天下遠見公司。
|
指定閱讀 |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 產業經濟學(2012),雙葉書局。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 |
40% |
|
2. |
課堂表現 |
20% |
|
3. |
期末考試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5 |
1.產業經濟學研究方法 (第1-3週)
1.1介紹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Approach及其他主要方法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1章(緒論)
1.2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2章(廠商 理論),第3章(產業與市場)和 第5章 (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
第2週 |
3/03 |
1.產業經濟學研究方法 (第1-3週)
1.1介紹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Approach及其他主要方法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1章(緒論)
1.2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2章(廠商理論),第3章(產業與市場)和 第5章 (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
第3週 |
3/10 |
1.產業經濟學研究方法 (第1-3週)
1.1介紹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Approach及其他主要方法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1章(緒論)
1.2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12)產業經濟學,第2章(廠商理論),第3章(產業與市場)和 第5章 (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
第4週 |
3/17 |
2.產經相關資料庫(第4週)
2.1 新報資料庫
2.2 Compustat資料庫
2.3 工商普查資料和工業統計調查
2.4 科學技術統計要覽
2.5 OECD資料庫
2.6 ITIS資料庫
2.7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資料庫
2.8 http://www.statista.com/ |
第5週 |
3/24 |
3.半導體產業(第5-6週)
3.1 半導體技術創新之發展歷程
3.2 台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3.3 物聯網時代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
3.4 文獻理論:研發政策、廠商策略和創新表現 |
第6週 |
3/31 |
3.半導體產業(第5-6週)
3.1 半導體技術創新之發展歷程
3.2 台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3.3 物聯網時代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
3.4 文獻理論:研發政策、廠商策略和創新表現 |
第7週 |
4/07 |
4.通訊製造業和通訊服務業(第7-8週)
4.1 數位匯流下之新興產業
4.2 台灣通訊業的發展
4.3 文獻理論:市場集中度和限制競爭 |
第8週 |
4/14 |
4.通訊製造業和通訊服務業(第7-8週)
4.1 數位匯流下之新興產業
4.2 台灣通訊業的發展
4.3 文獻理論:市場集中度和限制競爭 |
第9週 |
4/21 |
5.軟體產業的發展(第9週)
5.1 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
5.2 美國與印度的軟體產業分工情形
5.3 雲端運算科技對產體產業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5.4 文獻理論:全球分工 |
第10週 |
4/28 |
期中考 |
第11週 |
5/05 |
6.生物科技產業(第11-12週)
6.1 生物科技技術進步情形
6.2 美國生物產業發展模式及其成功因素
6.3 文獻理論:創新表現與科學關聯性 |
第12週 |
5/12 |
6.生物科技產業(第11-12週)
6.1 生物科技技術進步情形
6.2 美國生物產業發展模式及其成功因素
6.3 文獻理論:創新表現與科學關聯性 |
第13週 |
5/19 |
7.新興科技(第13週)
7.1 台灣銀行業的管制和自由化
7.2 台灣銀行業的發展
7.3 新興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7.4 文獻理論:廠商進入和退出 |
第14週 |
5/26 |
7.銀行業(第14週)
7.1 台灣銀行業的管制和自由化
7.2 台灣銀行業的發展
7.3 新興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7.4 文獻理論:廠商進入和退出 |
第15週 |
6/02 |
8.能源產業的發展(第15週)
8.1 能源科技的發展
8.2 德國能源產業的發展
8.3 文獻理論:補貼政策對產業的影響 |
第16週 |
6/09 |
9.產業策略和貿易協議(第16週) |
第17週 |
6/16 |
同學口頭報告及考前複習 |
第18週 |
06/23 |
期末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