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貿易理論 Trade Theory |
開課學期 |
108-2 |
授課對象 |
經濟學系 |
授課教師 |
劉碧珍 |
課號 |
ECON4001 |
課程識別碼 |
303 47300 |
班次 |
01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社科303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82ECON4001_01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主要討論國際貿易理論。
1. 將介紹3個經典的貿易理論,探討貿易形成之基礎,貿易利得及福利效果。
2. 將討論技術進步與資源秉賦增加,如何帶動經濟成長,進而影響貿易。
3. 將介紹最新貿易理論之發展,以及產業內貿易之形成。
4. 國際投資、國際移民之形成與經濟效果。
5. 台灣與中國對外貿易問題 |
課程目標 |
了解目前國際貿易發展局勢,且可初步解讀報章雜誌有關國際貿易之問題 |
課程要求 |
修過經濟學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期中考、期末考以及平時作業
綜合考量 |
參考書目 |
隋堂補充 |
指定閱讀 |
國際貿易與政策,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第5版,雙葉書局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3/2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3/9 |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
第3週 |
3/16 |
李嘉圖模型的實證、應用與評估 |
第4週 |
3/23 |
特殊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 |
第5週 |
3/30 |
特殊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Heckscher-Ohlin 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
第6週 |
4/6 |
Heckscher-Ohlin 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
第7週 |
4/13 |
Heckscher-Ohlin 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續) |
第8週 |
4/20 |
期中考 |
第9週 |
4/27 |
經濟成長 |
第10週 |
5/4 |
經濟成長 |
第11週 |
5/11 |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
第12週 |
5/18 |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
第13週 |
5/25 |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
第14週 |
6/1 |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
第15週 |
6/8 |
國際經濟情勢 |
第16週 |
6/15 |
期末考
|
第17週 |
6/22 |
國際經濟局勢綜合討論 |
第18週 |
6/29 |
國際經濟局勢綜合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