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6 |
第1週(9/16)課程簡介+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是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是社會學的想像? |
第2週 |
9/23 |
第2週(9/23)社會學是什麼?
《見樹又見林》,第一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 |
第3週 |
9/30 |
第3週(9/30)文化:差異與霸權
1.《見樹又見林》,第二章,「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的種種」
2.Solomon, Andrew. 2015[2013]. 「孩子」,頁1-51於《背離親緣》(上)。台北:大家出版社。 |
第4週 |
10/07 |
第4週(10/7)偏差與汙名
1.古川誠,[2006]2008,「社會的病理」,頁143-159《基礎社會學》(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2.夏傳位,2008,「掀開卡債族的面紗」,頁39-70於《塑膠鴉片》。台北:行人。 |
第5週 |
10/14 |
第5週(10/14)自主學習,請閱讀指定書籍完成作業II |
第6週 |
10/21 |
第6週(10/21)自我、社會結構與社會互動
1.《見樹又見林》第五章,「我們、它和社會互動」
2.Turkle, Sherry. 2018[2015].《重新與人對話》(洪慧芳譯)。台北:時報出版。(閱讀「第一部:對話主張」) |
第7週 |
10/28 |
第7週(10/28)階級與其再生產
1.〈巷子口社會學〉王宏仁,「階級凝視下的魯蛇人生」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3/10/07/wanghongzen-2/
2. 李雪莉、簡永達. 2018. 《廢墟少年》。台北:衛城。(閱讀頁6-50)
3. 陳美華,2017,「美髮作為身體工作:從苦勞到美感協商的身體化勞動」,《臺灣社會學刊》,第 62 期,頁 1-58。 |
第8週 |
11/04 |
第8週(11/4)現代社會生活的結構:組織與勞動
1.Ritzer, George. 2002[1993]. 「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頁42-72於《社會的麥當勞化》(林祐聖、葉欣怡譯)。
2.張晉芬,2013,「勞心與勞力的分隔: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頁115-138於《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3. 劉梅君,2010,「職場玻璃天花板現象」,《台灣勞工季刊》,第23期:75-79。
|
第9週 |
11/11 |
第9週(11/11)進行勞動調查(不上課,小組完成勞動調查並自主約討論) |
第10週 |
11/18 |
第10週(11/18)不平等:全球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1.Stiglitz, Joseph. 2013,「失靈的市場 失能的政府」,頁176-213於《不公平的代價》(羅耀宗譯)。台北: 天下。
2.藍佩嘉,2018,「性別與跨國遷移」。頁369-386於《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主編)。 台北:巨流。 |
第11週 |
11/25 |
第11週(11/25)情慾與親密關係
1.陳美華,2018,「重建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構成」,頁1-26於《慾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台北:巨流。
2.周華山,2001,「非獨佔式情慾論述」,頁168-185於《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同志研究社。 |
第12週 |
12/02 |
第12週(12/2)教育/教養與其改革
1.山本雄二,[2006]2008,「學歷與社會」,頁125-142於《基礎社會學》(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2.藍佩嘉,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台灣社會學》第27 期,頁 97-140。
|
第13週 |
12/09 |
第13週(12/9)社會改革: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
1.Erik Olin Wright. 2015[2010]. 「真實烏托邦(一):社會賦權與國家」,頁209-254於《真實烏托邦》(黃克先譯)。台北:群學。
2.Mol,Annemarie. 2018[2008]《照護的邏輯》(吳嘉苓、陳嘉新、黃于玲、謝新誼、蕭昭君譯)。台北: 左岸文化。(閱讀「第六章:良好的措施」) |
第14週 |
12/16 |
第14週(12/16)STS:環境與風險社會
1.見樹又見林,第四章「人口與人類生態學」。
2.Winner, Langdon. 2004[1986]. 「技術物有政治性嗎?」(方俊育、林崇熙譯,林崇熙校訂、導讀),頁123-150於《科技渴望社會》(吳嘉苓、雷祥麟、傅大為編)。台北:群學。 |
第15週 |
12/23 |
第15週(12/23)小組自行約討論完成作業V,並完成個人課堂回應作業VI |
第16週 |
12/30 |
第16週(12/30)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
1.《見樹又見林》第六章,「實踐社會學,思索未來」
2.小熊英二,2015[2012],「如何改變社會」,頁328-381於《如何改變社會: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台北:時報。 |
第17週 |
1/06 |
社會學的實踐:總結與綜合討論 |
第18週 |
1/13 |
課程評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