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社會學 Introductory Sociology |
開課學期 |
112-1 |
授課對象 |
臺灣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簡妤儒 |
課號 |
Soc1027 |
課程識別碼 |
305 10110 |
班次 |
01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103 |
備註 |
必修系所不可充抵通識A5*。兼「臺灣研究學分學程」社經與法政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注意:本課程不會以email於開學前釋出授權碼。欲加簽者請於開學第一堂課至課堂登記取得修課機會。*
這是一門社會學的入門課,介紹與我們生活世界與經驗相關的基礎社會學觀點。課程特別著重從個人經驗出發,讓同學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以瞭解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並藉著課堂上老師與助教引導的問答、完成和分享各項小作業等過程,讓同學應用社會學的觀點來觀察與瞭解社會。課程將組織成「文化、規範與社會控制」、「社會結構與不平等」、「社會體制及其改造」三大單元,引介社會學的思考方式及重要概念。除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這門課也強調「台灣味」和他國案例並重,期能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與國際上的社會現象,來學習社會學觀點、解讀社會萬象,並思索改革之路。 |
課程目標 |
在這堂設計給非社會系學生的社會學導論課中,我們將探索抽象概念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結,藉此理解個人、群體與社會的交織關係,透視人們不以為意的日常表象,反思各類紛擾議題背後的脈絡癥結。除了教學內容,以下為幾點我們希望能培養同學的學習精神:
1. 我們希望同學可以擺脫過去以「考高分」為目標的學習方式,而以長期、持續的閱讀、完成作業和討論,來一步步進行思考和批判。因此我們並不希望同學以強記概念或定義,而希望同學在上課過程中發展出應用、反思、以及進行批判性分析寫作的能力。尤其是,我們希望同學可以練習蒐集紮實證據來論證和分析,並且鍛鍊討論與論述寫作的能力。因此,我們期待同學能事前閱讀課程讀本,帶著你的疑問和想法來課堂,並練習和同學深度討論,清楚表達你的想法並理解他人的觀點。
2. 其次,這門課想強調,社會生活主要由文化價值和制度所架構,不同社會的制度與文化雖然不同,但我們都一樣要面對集體生活所需及資源分配與再分配等問題。即使社會學未必能明確「拿來幹麼」;但至少,這門課希望能帶給你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和反思的習慣;可以退一步反思問題,並進一步採取行動;相信這世界並不是「非如此不可」,而你我彷彿無能為力。我也希望社會學知識有助於我們尋找增進平等的方案,解釋社會不平等的原因與後果後,更能嘗試找到集體性的改變契機。 |
課程要求 |
閱讀、討論和完成作業是這門課很重要的一個教學方式,我們會於第三堂或間隔於某些周次安排討論課,由助教協助帶領討論活動、分享心得、釐清問題、以及幫助同學討論與分享作業。助教將嚴格執行點名並協助討論進行,並可能安排由小組團體成員輪流擔任紀錄或報告人。
特別提醒修課的同學,如沒有學校規範合理範圍內的理由(如病假或公假等,請事先向助教請假,否則以缺席計)。討論課請務必出席,出席率和參與投入度都會作為評定成績的標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1. 必購買:主要參考書為《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Forest and the Tree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actice,Allan Johnson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群學出版)。請大家自行購買。
2. 必讀:各周另有其他選讀文章,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讀本的電子檔會放在課程網站上,請同學務必上網閱讀並做好筆記(或印出紙本)並帶著你的閱讀疑問來課堂。
3. 選擇購買:推薦以下書擇一購買:《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失去青春的孩子:美髮建教生的圓夢與碎夢》、《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以撰寫讀書心得作業。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
作業繳交方式 |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