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2/20 |
課程簡介: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是什麼樣的知識、社會學的提問會怎麼發問?
《見樹又見林》,第一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
【作業 I:後疫情時代的社會學想像(個人,1000-1500 字)10%】
Covid19疫情讓人類社會面臨重大威脅及挑戰,我們共同歷經了三年多的警戒及防疫生活,日常活動及工作學習受到極大的影響。或許自己和親友還曾經染疫或受病毒折磨。如今世人雖已接受與病毒共存,但我們的社會似乎與疫情之前已經有所不同。請閱讀完第一到第三週教材後,舉一個你對疫情爆發後最關切的社會現象或親身經歷,說明如何運用「社會學的想像」說明或詮釋這個現象或經歷。
在作業中,1)請簡單描述這個現象或經歷;2)請簡要說明,主流社會是否已針對類似的現象或經歷,提出相關討論?3)如果運用社會學的想像,請分析:(a)你所關切的這個現象,與你的個人生命傳記有何關係?又與我們的歷史社會有什麼關係?(如果是個人經歷,放在個人的生命傳記中,和我們的歷史社會有什麼關係?)(b)你所關切的這個現象或經歷,可連結到什麼樣的公共議題?
*可參考蔡友月〈想像的病毒共同體:全球vs.台灣生物民族主義之戰〉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covid-19-imagined-communities)
*《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2022,網路與書出版)或記疫網站https://covid19.nctu.edu.tw/forum。
[03/13中午12:00前上傳至NTU Cool平台]
|
第2週 |
02/27 |
國定假日停課一次 |
第3週 |
03/06 |
文化與社會化
《見樹又見林》,第二章,「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的種種」。
C. Wright Mills, 《社會學的想像》,第一章,Promise。
參考閱讀:
Griswold, Wendy, 2008,《變動世界中的文化與社會》,第二章「文化意義」。
Solomon, Andrew. 2015[2013]. 「孩子」,頁 1-50 於《背離親緣》。台北:大家出版社。
|
第4週 |
03/13 |
偏差、污名與犯罪
古川誠,[2006]2008,「社會的病理」,頁 143-159《基礎社會學》(片桐新
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夏傳位,2008,「掀開卡債族的面紗」,頁 39-70 於《塑膠鴉片》。台北:行人。
參考閱讀:
Klikauer, Thomas and Nadine Campbell. 2020/8/14. The Criminology of Global Warming: https://www.counterpunch.org/2020/08/14/the-criminology-of-global-warming/
冤案救援與台灣的司法體系https://youtu.be/2ACMGrZL_vM
【討論課活動1:討論作業I「後疫情時代的社會學想像」(請攜帶作業紙本,並於課後交給助教)】
【作業II:我的中學時代(個人)1500~2000字15%】
請同學回想自己國中和高中時期所經歷的教育環境、制度和體制,從日常的課程學習、考試測驗、偏差行為、師生與同學的互動關係,到各種類型的個人或團體的競爭競賽活動、獎勵、表揚和懲罰規定……等經驗來出發,參考讀本內容(或其他有社會學觀點的文章),分析討論學校教育的規範與社會化功能。
本作業參考資料:
王啓仲,2018,「能K能玩」:明星高中的社團活動、升學實作與青少年文化,台灣社會學36。
陳政亮,2015,「競爭人格的養成」,出自「巷仔口社會學」部落格(http://twstreetcorner.org/2015/12/22/chenjengliang/)
03月20日請先完成大綱或初稿,帶到討論課和其他同學交換意見。
03月 27日 中午12:00 前上傳 NTU COOL 平台。
|
第5週 |
03/20 |
自我、角色與社會互動
《見樹又見林》第五章,「我們、它和社會互動」。
Bauman, Z.,2002,《社會學動動腦》,第二章,「我們與他們」。
參考閱讀: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Ch. VI,The Arts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討論課活動2:討論作業II「我的中學時代」(紙本作業可依討論結果修改,下週再上傳)
*請開始尋找組員(5~7),準備合作這學期的分組作業
|
第6週 |
03/27 |
現代社會生活的結構:組織與勞動
Ritzer, George. 2002[1993]. 「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頁 42-72 於《社會的麥當勞化》(林祐聖、葉欣怡譯)。
參考閱讀:
劉梅君,2010,「職場玻璃天花板現象」,《台灣勞工季刊》,第 23 期:75- 79。
藍佩嘉,〈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臺灣社會學研究》47-81,1998
討論課活動3:作業 III 勞動調查分組
【作業 III:勞動調查(小組為單位,4000 字以上)書面 30%,口頭 PPT 5%】
請以《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或《做工的人》、《銀行員的異想世界》(夏傳位,2012)〈美髮作為身體工作〉(陳美華,2017)、〈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的內容為參照,同學以五到七人一組, 尋找三~四位同屬於某類工作的受訪者(以校園領域以外、全職性工作為限),詳細了解受訪者的勞動處境。請同學們盡量尋找與自己未來可能進行的專業工作有所不同的職業。
為了理解這份工作的勞動處境,請先查詢相關書面資料,例如這類工作的基本狀況與相關議題,有哪些問題值得深入了解。訪談之前,請設想好並重視訪談倫理。訪談前要準備好訪談大綱,並與助教討論。請參考這幾周的社會學閱讀教材、紀錄片與上課內容,並發揮你的社會學想像,建立討論問題。執行訪談後,請將結果和心得報告請寫成4000字以上的報告。
【05月08日 中午12:00 前上傳PPT至NTU COOL 網站,並於討論課口頭報告。
05月15日8:00pm 前上傳報告文本 至NTU COOL 網站。】 |
第7週 |
04/03 |
國定假日調整放假 |
第8週 |
04/10 |
階級及其再生產
蘇國賢,2009,「階級與階層」,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章。
《我的黑手父親》:一個社會階層研究的思考,謝嘉心。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21/12/28/hsieh-chia-hsin20211228/
參考閱讀:
羅伯特・普特南,2016,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第2~3章,台北:衛城。
黃克先,2021,《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台北:春山。閱讀第一章「無家者的勞動:喧囂的工作樂園」(頁35-71)。
討論課活動4:討論作業III(訪談前置作業) |
第9週 |
04/17 |
經濟與生態
張晉芬,2013,「勞心與勞力的分隔: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頁 115-138於《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潘美玲,2021,「經濟與工作」。頁259-279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
版),陳志柔、林國明主編。台北:巨流。
Raworth, Kate. [2017]2020. 《甜甜圈經濟學》(范堯寬、溫春玉譯)。台北:今周
刊。閱讀第一章「改變目標」(頁51-81)。
【討論課活動5:討論作業 III 訪綱確定、開始約訪】 |
第10週 |
04/24 |
性別、家庭與親密關係
陳美華,2009,「性別」,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六章。
周華山,2001,「非獨佔式情慾論述」,頁 168-185 於《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同志研究社。
參考閱讀:
余貞誼,2011,〈我可能不夠女性主義:女性主義的認同與實踐的敘事建構〉,台灣社會學 21:101-156。
陳婉琪,2014,〈一堵打不破的牆?從高中女生程度落後談起〉,收錄於王宏仁編,《巷仔口社會學》。
〈巷仔口社會學〉楊靜利,同居、婚姻與生育: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01/06/yangchingli/
〈巷仔口社會學〉鄭雁馨,關於女性生育的二三事:高教﹑遲育與外配: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5/21/chengyenhsin/
【討論課活動6:討論作業 III訪談結果分析、補訪】 |
第11週 |
05/01 |
權力、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
王振寰,2009,「權力與政治體系」,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十三章。
參考閱讀:
Klinenberg, Eric. 2021[2018].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
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吳煒聲譯)。台北:臉譜。閱讀「第五章:共有之地」(頁189-227-35)。
吳介民、李丁讚,2008,「生活在台灣——選舉民主及其不足」,見王宏仁等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 37-69,台北:群學。
【討論課活動7:討論作業 III 訪談結果分析】
|
第12週 |
05/08 |
教育、教養與其改革
山本雄二,[2006]2008,「學歷與社會」,頁 125-142 於《基礎社會學》(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藍佩嘉,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
《台灣社會學》第 27 期,頁 97-140。
參考閱讀:
沈暉智*、林明仁(2019)"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以1993-1995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經濟論文叢刊, 47(3), pp 393-453。
多元入學是「多錢入學」嗎?https://youtu.be/inhwOhUT9ZY
【討論課活動8:作業 III 小組口頭報告】
|
第13週 |
05/15 |
科技、風險與社會
吳嘉苓,2009,「科技、風險與社會」,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21章。
參考閱讀:
劉致昕,2021,《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台北:春山。閱讀「Now@台灣--平行世界間的資訊攻防戰」(頁307-394)
【作業III小組口頭報告(精華版)】
|
第14週 |
05/22 |
Week 14(12/08)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願景工作坊」暖身
《見樹又見林》第六章,「實踐社會學,思索未來」
何明修,2021,「社會運動」,頁311-333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
五版),陳志柔、林國明主編。台北:巨流。
參考閱讀:
何明修,2019,《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
北:左岸文化。閱讀第一章「佔領之前」(頁41-98)
小熊英二,2015[2012],「如何改變社會」,頁 328-381 於《如何改變社會: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台北:時報。
【願景工作坊暖身】 |
第15週 |
05/29 |
Week 15(12/15)社會學想像與真實烏托邦「願景工作坊」
參考閱讀:
Erik Olin Wright. 2015[2010]. 「真實烏托邦(一):社會賦權與國家」,頁 209-254 於《真實烏托邦》(黃克先譯)。台北:群學。
Mol,Annemarie. 2018[2008]《照護的邏輯》(吳嘉苓、陳嘉新、黃于玲、謝新誼、蕭昭君譯)。台北: 左岸文化。(閱讀「第六章:良好的措施」)
|
第16週 |
06/05 |
「願景工作坊」成果發表
願景提案成果發表與課程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