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22 |
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是什麼樣的知識、社會學的提問長什麼樣子?
《見樹又見林》,第一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
|
第2週 |
09/29 |
文化與社會
《見樹又見林》,第二章,「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的種種」。
C. Wright Mills, 《社會學的想像》,第一章,Promise。
參考閱讀:
Griswold, Wendy, 2008,《變動世界中的文化與社會》,第二章,「文化意義」。Solomon, Andrew. 2015[2013]. 「孩子」,頁 1-50 於《背離親緣》。台北:大家出版社。
【作業 I:我的大疫之年(個人,1000--1500 字)10%】
Covid19疫情讓人類社會面臨重大威脅及挑戰,至今仍未有周全應對方式及解方;尤其今年五月台灣疫情一度擴散,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準封城狀態,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學習也受到極大影響。請閱讀完前兩周教材後,以疫情以來的一段切身經驗為例,說明如何運用「社會學的想像」理解這段經歷。如果你不想以這種方式討論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周遭親友的經歷為例。
作業中1)請簡單描述這段經歷;2)你是否看過相關的討論、報導和應對做法?3)如果運用社會學的想像,請分析:(a)在這個時刻,這段經歷有和特殊性,又有什麼普遍性?若把這段經歷放在你的生命傳記中,可以跟我們的歷史社會產生什麼連結?(b)這段看似是個人的切身經驗,可連結到什麼樣的公共議題?
〖10月 12日 8:00pm 前上傳 NTU COOL 教學平台。〗
|
第3週 |
10/06 |
社會化
Giddens編《社會學》(上),第三章,社會化與生命週期。台北:唐山。
參考閱讀:
Solomon, Andrew. 2015[2013]. 「孩子」,頁 1-50 於《背離親緣》。台北:大家出版社。
|
第4週 |
10/13 |
偏差與污名
古川誠,[2006]2008,「社會的病理」,頁 143-159《基礎社會學》(片桐新
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夏傳位,2008,「掀開卡債族的面紗」,頁 39-70 於《塑膠鴉片》。台北:行人。
【討論課活動I】:「我的大疫之年」(請將作業I 印出,帶到課堂上和同學討論分享) |
第5週 |
10/20 |
自我、角色與社會互動
《見樹又見林》第五章,「我們、它和社會互動」。
Bauman, Z.,2002,《社會學動動腦》,第二章,「我們與他們」。
|
第6週 |
10/27 |
現代社會生活的結構:組織與勞動
張晉芬,2013,「勞心與勞力的分隔: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頁 115-138於《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Ritzer, George. 2002[1993]. 「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頁 42-72 於《社會的麥當勞化》(林祐聖、葉欣怡譯)。
參考閱讀:
劉梅君,2010,「職場玻璃天花板現象」,《台灣勞工季刊》,第 23 期:75- 79。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臺灣社會學研究》47-81。
【討論課活動2:作業 II 勞動調查分組】
作業 II:勞動調查(小組為單位,4000 字以上)書面 30%,口頭 PPT 5%
請以《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或《做工的人》、《銀行員的異想世界》(夏傳位,2012)〈美髮作為身體工作〉(陳美華,2017)、〈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的內容為參照,同學以四到六人一組, 尋找三~四位同屬於某類工作的受訪者(以校園領域以外、全職性工作為限),詳細了解受訪者的勞動處境。請同學們盡量尋找與自己未來可能進行的專業工作有所不同的職業。
為了理解這份工作的勞動處境,請先查詢相關書面資料,例如這類工作的基本狀況與相關議題,有哪些問題值得深入了解。訪談之前,請設想好並重視訪談倫理。訪談前要準備好訪談大綱,並與助教討論。請參考這幾周的社會學閱讀教材、紀錄片與上課內容,並發揮你的社會學想像,建立討論問題。執行訪談後,請將結果和心得報告請寫成4000字以上的報告。
12月 08 日 8:00pm 前上傳 PPT 於 NTU COOL 網站,並於討論課口頭報告。
12月 15 日 8:00pm 前上傳紙本 NTU COOL 網站。 |
第7週 |
11/03 |
階級與其再生產
蘇國賢,2009,「階級與階層」,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章。
王宏仁,2014,階級凝視下的魯蛇人生,收錄於王宏仁編,《巷仔口社會學》。
【討論課活動3】:訪談前置作業 |
第8週 |
11/10 |
性別/父權體制
陳美華,2009,「性別」,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六章。
陳婉琪,2014,<一堵打不破的牆?從高中女生程度落後談起> ,收錄於王宏仁編,《巷仔口社會學》。
參考閱讀:
劉梅君,2010,〈職場玻璃天花板現象〉,《台灣勞工季刊》,第 23 期:75-79。
余貞誼,2011,〈我可能不夠女性主義:女性主義的認同與實踐的敘事建構〉,台灣社會學 21:101-156。
【討論課活動4】:討論作業II |
第9週 |
11/17 |
家庭與親密關係
喻維欣, 2009,「家庭」,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八章。
林津如,2010,「追尋與徘徊: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頁 283-312於《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考察》(黃金麟等編)。台北:群學。
參考閱讀:
周華山,2001,「非獨佔式情慾論述」,頁 168-185 於《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同志研究社。
〈巷子口社會學〉楊靜利,同居、婚姻與生育: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01/06/yangchingli/
|
第10週 |
11/24 |
權力、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
王振寰,2009,「權力與政治體系」,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十三章。
參考閱讀:
范雲,2012,「『台灣共識』如何可能?一個來自公民社會的觀點」,頁 233-251於《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的路》(徐斯儉、曾國祥編)。台北:左岸。
吳介民、李丁讚,2008,「生活在台灣——選舉民主及其不足」,見王宏仁等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 37-69,台北:群學。
|
第11週 |
12/01 |
法制與社會(專家演講)
主講人:張娟芬博士
講題:冤案是如何煉成的?從「審判王信福」談起。(暫定) |
第12週 |
12/08 |
教育、教養與其改革
山本雄二,[2006]2008,「學歷與社會」,頁 125-142 於《基礎社會學》(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蘇碩斌、鄭陸霖譯)。台北:群學。
藍佩嘉,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
《台灣社會學》第 27 期,頁 97-140。
【作業III:我的中學時代】(個人)1500~2000字20%
請同學回想自己國中和高中時期所經歷的教育環境、制度和體制,從日常的課程學習、考試測驗、師生與同學的互動關係,到各種類型的個人或團體的競爭競賽活動、獎勵、表揚和懲罰規定……等經驗來出發,參考讀本內容(或其他有社會學觀點的文章),分析討論學校教育的規範與社會化功能。
12月 21 日8:00pm 上傳ntu cool 平台,22 日上課時繳交紙本。
本作業參考資料:
王啓仲,2018,「能K能玩」:明星高中的社團活動、升學實作與青少年文化,台灣社會學36。
陳政亮,2015,「競爭人格的養成」,出自「巷仔口社會學」部落格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5/12/22/chenjengliang/
【討論課活動5】:作業 II小組口頭報告 |
第13週 |
12/15 |
科技、風險與社會
吳嘉苓,2009,「科技、風險與社會」,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21章。
李柏翰,2020,誰在治理什麼?新冠肺炎、全球健康和台灣的多重定位,台灣社會學刊 67: 213-223。
【討論課活動6】:作業 II小組口頭報告 |
第14週 |
12/22 |
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
《見樹又見林》第六章,「實踐社會學,思索未來」
小熊英二,2015[2012],「如何改變社會」,頁 328-381 於《如何改變社會:反抗運動的實踐與創造》。台北:時報。
【社會學想像與真實烏托邦】(「願景工作坊活動」暖身)
Erik Olin Wright. 2015[2010]. 「真實烏托邦(一):社會賦權與國家」,頁 209-254 於《真實烏托邦》(黃克先譯)。台北:群學。
Mol,Annemarie. 2018[2008]《照護的邏輯》(吳嘉苓、陳嘉新、黃于玲、謝新誼、蕭昭君譯)。台北: 左岸文化。(閱讀「第六章:良好的措施」) |
第15週 |
12/29 |
社會想像與真實烏托邦
(小組,「願景工作坊」活動)15%
以本學期的團體分組,舉出一個你們覺得需要改變的社會現象,從社會學的觀點討論 1) 目前針對這個現象目前已經有哪些運動或討論,誰提出來的,它們是結構性還是個人式的解決方案,2)什麼可能是造成這些現象的結構性因素,為什麼?3)請你們共同提出一個「非個人性」及符合「照護的邏輯」的解決方案和行動提案。
作業IV:本次作業將採公民會議中常用的「願景工作坊」活動,分兩周進行。 |
第16週 |
01/05 |
社會學想像與真實烏托邦(「願景工作坊」)II
成果發表:小組分享共同描繪出的「願景」及討論成果(8~10分鐘)。
課程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