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
Introductory Sociology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李令儀 
課號
Soc1027 
課程識別碼
305 10110 
班次
04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共104 
備註
必修系所不可充抵通識A5*。兼「臺灣研究學分學程」社經與法政領域。
總人數上限:8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同學好: 由於疫情還未降溫,同學可能會遇到需要請防疫假或其他不能到校上課的情況。因為上星期曾嘗試以不同方式同步視訊上課,但都不是很順暢,而且有時候會對課程進行造成一些干擾;
剛好共同教室有課程錄影的設備,或許之後會採課程錄影後上傳ntu cool的方式,讓同學配合上課簡報檔、教材,自行再找時間配合教學影片補課。

收到教發中心數位組的詳細說明後,會再轉知同學。

課程概述:
我們多數人的一生都生活在社會之中,依賴他人、依賴社會而生存。在這堂社會學的入門課中,我們將一起探討什麼是社會、社會如何運作、社會之於個人的作用與意義、社會關係對人的影響等議題。這門課將引介同學以社會學的視野、社會學的想像力看見社會、瞭解社會的運作,並探索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讓我們在想像力和好奇心之外,以更系統卻更有趣的方式,一起觀察社會世界,也解釋社會世界。
課程主軸包括「文化、規範與社會控制」、「社會結構與不平等」、「社會體制及其改造」三大單元,循序漸進引介社會學的重要概念及思考方式。除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這門課也強調在地視角,希望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與國際上的社會現象,學習社會學、解讀社會萬象,並嘗試找到集體性的改變契機。 

課程目標
除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這門課也強調在地視角,實作與發想,希望藉由閱讀、分組討論與探索,深入了解並思考本土與國際上的社會現象,學習社會學、解讀社會萬象,並嘗試找到集體性的改變契機。
 
課程要求
1. 課堂表現與出席(佔總成績10%):課堂是一處師生協作的空間,也是共學的過程,你的參與和付出愈多,相信收穫就愈多。尤其要深入瞭解一門學科領域,主動閱讀必不可少;上課前的閱讀,以及課後的延伸閱讀,將會幫助你很快領會社會學視野的獨到之處。
2. 討論課的表現與出席(共佔 15%):閱讀、討論和完成作業是這門課很重要學習方式,學期中有六次分組討論課(外加期末兩週「願景工作坊」),會針對課程內容主題、或各次作業進行討論。討論課由助教帶領,並請同學輪流發言或記錄,助教會依討論課的投入程度、團隊合作、以及運用社會學能力等綜合表現
給分。請假事宜請於上課前跟負責帶領你討論課的助教辦理。【注意:討論課缺席一次,扣總成績3分。有三次(含三次)以上未到或嚴重遲到,該項成績不給分。】。
3. 個人作業(25%):這門課共有兩次個人作業,詳細內容請參見第2週和第11週的作業I和作業III。
4. 分組作業(50%):請在第四週時尋找其他同學,組成人數五到七人的小組(跨科系為佳),共同完成兩次小組作業,包括作業II「勞動調查」(參見第六週作業),及期末兩週的「願景工作坊」活動。

作業評分將以資料的紮實和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
建議搭配課堂講授的內容,指定閱讀教材,以及個人蒐集到相關資料來寫作(請注意學術引用格式,避免抄襲疑義)。團體分工若遇到同組組員有搭便車的情形,請直接向助教反映,同學參與投入程度將反映在期末分數上。
如有抄襲(包括網路資訊的 copy and paste)或請他人代工的情況,皆以零分計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請參閱課程進度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為《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允諾》(Forest and the
Tree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actice. Allan Johnson著,成令方、林鶴玲、吳
嘉苓譯,2001 年群學出版)。請自行購買。
另一本重要參考書是《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版(由林國明、陳志柔主編,巨
流出版)。可選購。
各周另有其他必讀、參考閱讀文本,會提供電子檔給同學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