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性別社會學
Sociology of Gender 
開課學期
99-2 
授課對象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吳嘉苓 
課號
Soc2041 
課程識別碼
305 2117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7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2soc_of_gender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是針對大學班學生所設計的課程,藉由性別社會學的核心概念、分析工具,以及重要的經驗案例,探討台灣以及其他社會的特質,以及其改造的可能。本課程設計是以性別作為個人認同、社會結構、文化再現三大面向如何相互影響作為主要的課程設計架構,並含括包括「做性別」、陽剛氣質,跨性別,以及性別與性、階級、族群的交織性等等,討論性別社會學的新興主題。也具體以家庭、工作、勞動、身體、情慾、公民權、福利國家等面向,探討現今性別體制的運作模式,及其問題與出路。
 

課程目標
除了瞭解性別社會學基本的概念外,這堂課強調課前閱讀、課堂參與,並設計各項作業活動,以磨練各類社會學研究方法來進行性別研究。因此除了每週的專題討論之外,這門課也強調訓練同學透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次級資料分析、文本分析等等方式,獨立進行研究報告,深化同學的研究能力。
 
課程要求
(一) 課堂三分鐘簡答(15%):在有指定閱讀的十次課程中,將於第一堂課某個時刻進行課堂三分鐘簡答。每次簡答計2%,全學期採最高的八次成績計算。這部分的設計是希望督促同學早起來上課,並且事先閱讀指定閱讀教材。
(二) 課堂活動參與(10%)
(三) 小作業(45%),全學期有三次個人小作業,每次佔15%,共45%。
(四) 期末報告(30%),含括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部分。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週四 3:00-5:00pm(或是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每週教學進度與閱讀書目(*為參考閱讀,其他為指定閱讀):
W1. (2/24) 課程介紹
上課活動:觀看紀錄片 「她們的故事」(2008,柯妧青導演)

W2 (3/3) 導論+家庭、生產與再生產I
陳美華,2009,「性別」,頁129-156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王振寰、瞿海源編)。台北:巨流。
落合美惠子,[2005]2010,「從20世紀的家庭談起」、「女性自古就是主婦嗎?」「家務事與主婦的誕生」「兩個孩子的革命」,頁1-60於《21世紀的家庭,何去何從》(鄭楊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Joan Scott, 1988.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NY: Columbia University. (推薦進階閱讀頁41-46)
上課活動:解讀台灣「主婦」興起的相關圖表

W3 (3/10) 家、生產與再生產II
林津如,2010,「追尋與徘徊: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頁283-312於《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考察》(黃金麟等編)。台北:群學。
唐文慧,2007,「父親角色與照護工作」頁249-266於《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主編)。台北:巨流。

W4 (3/17) 福利體制與性別秩序
傅立葉,2010,「從性別觀點看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0:207-236。
陳昭如,2010,「婚姻作為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7:113-199。
Taipale, Ilkka. [2007]2008. 《芬蘭創新的一百個方法》(閱讀「托兒所」、「居家育兒津貼」、「陪產假」、「給媽媽的禮物包」)。台北:天下。
上課活動:分析台灣生育津貼政策的性別邏輯

W5(3/24)作業I – 性別與照護工作
請訪談正在養育小學或學齡前子女的女性和男性各一位,並討論:(1)他們從事照護工作的方式與型態; (2)是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們的照護工作方式與經驗; (3) 從她們的經驗是否可看出,台灣現存照顧工作的相關政策,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請參考上課所提供的相關台灣資料作為分析背景,並充分運用課堂重點與閱讀的材料。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性別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字數請控制在2000-3000字,請於3/23上課時繳交。
上課活動:討論作業I
觀看紀錄片:國家大事(2000,周旭薇編導)

W6 (3/31) 性別分工與經濟生活
李悅端、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 – 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41-81。
Kanter, Rosabeth Moss. [1977]2008. 「經理」、「秘書」於《公司男女》。台北:群學。
*李玉瑛,2010,「消費文化與現代性」,頁357-394於《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考察》(黃金麟等編)。台北:群學。

W7 (4/7) 性別的交織性:性/別、階級與族群
Young, Iris Marion. 1990. “Five Faces of Oppression.” Pp.39-65 in Justice and Politics of Differenc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閱讀部分篇幅)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頁225-248於《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主編)。台北:巨流。

W8 (4/14) 性別、文化與符號
李廣均,2004,「名字與性別:以國考名錄為例」,頁41-69於《文化適應與象徵鬥爭:『名字/命名』的社會學分析》。台北:五南。
林鶴玲,2002,「新聞報導中的男性形象」,頁157-171於《性別:解讀與跨越》(謝臥龍主編),台北:五南。
楊芳枝,2007,「流行文化裡的性別」,頁91-110於《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主編)。台北:巨流。
*Zoonen, Lisebet van.,[1994]2001,「媒介文本與性別」,頁93-120於《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張錦華、劉容玫譯)。台北:遠流。
上課活動:觀看、討論紀錄片「請問貴姓」(馬躍•比吼導演,2001) ,以對照或回應「名字與性別一文」

W9(4/21)陽剛氣質研究
Connell, R. W. 1995. Masculinities.(僅需唸pp.76-81)。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畢恆達、洪文龍,2006,「哥哥爸爸真偉大」「性、謊言、S腰帶」、「一個男人和『二奶』的親身告白」於《GQ男人在發燒》。台北:女書。

W10 (4/28) 作業II – 解碼街頭廣告
請選擇數張能見度甚高的街頭廣告,包括捷運站、公車、商店的大型廣告看版等等。請參考楊芳枝或是Lisebet van Zoonen所提供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字數請控制在2000-3000字,並請附上你的圖像作品。請於4/28上課時繳交。
上課活動:討論作業II
期末報告分組:Open Space法

W11 (5/4) 性別、醫療與身體
吳嘉苓,1999,「性別、醫學與權力」,頁371-404於《性屬關係》(王雅各主編),台北:心理
出版社。
劉仲冬,1995,「國家政策之下的女性身體」,頁221-254,《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

W12(5/11)跨性別
何春蕤,2002,「認同的『體』現:打造跨性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6:1-44。
Connell, R. W. 2004,「差異與身體」,頁52-85於《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Gender,劉泗翰譯). 台北:書林。出版。
*Oudshoorn, Nelly. 2001. “On Bodies, Technologies, and Feminism.” Pp.199-213 in Femi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edited by Angela N. H. Creager, Elizabeth, Lunbeck & Londa Schiebing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13(5/18)情慾與性別秩序
張娟芬,[1997]1999,「『人盯人』式的父權」,頁48-55於《女性主義經典》(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台北:女書。
周華山,2001,「非獨佔式情慾論述」,於《無父無夫的國度?》。香港同志研究社。
趙彥寧,2005,「老T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7:41-85。

W14(5/25)作業III—控制與抵抗
請尋找兩位你認為分別在身體上「抵抗」與「依從」主流性別規範的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與日常生活的參與觀察。請分析受訪者如何在身體面向「抵抗」與「依從」,她們對於主流身體規範的看法,她們的身體在現存主流性別規範的處境,「抵抗」與「依從」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以及這如何可能為自己增強權力。字數請控制在2000-3000字,請於5/25上課時繳交。
上課活動:討論作業III
觀看紀錄片:Orgasm.Inc

W15(6/1)婦運與同運
范雲,2010,「靜默中耕耘細節的婦運革命」。頁117-136於《秩序繽紛的年代》(吳介民、范雲、顧爾德編)。台北:左岸時事。
莊慧秋等,2002,「團體的運動經驗」於《揚起彩虹旗》。台北:心靈工坊。

W16(6/8)期末報告排演

W17 (6/15) 發表期末報告I

W18 (6/22) 發表期末報告II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2週
3/03  導論(「性別」概念的分析工具) 
第3週
3/10  家、生產與再生產 
第4週
3/17  福利體制與性別秩序 
第5週
3/24  作業一:照護工作的性別分工 
第6週
3/31  性別分工 
第7週
4/07  交織性;性別、階級與族群 
第8週
4/14  性別、文化與符號 
第9週
4/21  陽剛氣質研究 
第10週
4/28  作業二:街頭廣告的性別政治 
第11週
5/05  性別、醫療與身體 
第16週
6/09  準備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