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心理學
SOCIAL PSYCHOLOGY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李明璁 
課號
Soc2012 
課程識別碼
305 231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7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socialpsycholog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課程大綱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2010年秋季班

教師:李明璁
時間:週三下午2:20 — 5:20
地點:社會系館101教室
助教:汪欣怡(r98325010@ntu.edu.tw)、鄭雅菱(r98325003@ntu.edu.tw)

 

課程目標
首先,這當然是一門學習「知識」的課程,我們將嘗試接合社會學(相對而言比較是關注微視面向的)及心理學(相對而言比較是著重社會與文化脈絡的),此外亦雜揉採集自哲學、精神醫學、文學、媒介研究等領域之著述。因此,在經歷一學期的閱讀與討論後,各位應能從知性層面,理解個體的自覺、感知、情緒、態度、行為,以及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影響、互動。

然而,就像一位醫生即便再了解人體也仍會生病,教授社會心理學的老師如我亦須坦承:人心比人臉的差異其實更大(誠如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所言);沒人敢宣稱擁有知識就真能精準地「剖析」自己和別人。也因此心理學家Lauren Slater謙遜地說:「我們無法逃避人心自有神秘幽暗之處,我們只能帶著這些不可知的成分前行,尋找答案,遍尋各種可能。」

於是,希望這門課的成果將不只是為了讓各位獲取必修的三學分而已,更能透過反覆對「他人世界」的閱讀、觀察、同理與詮釋,嘗試對「神祕幽暗」人心(也是人生)進行一次又一次探訪的旅程。學習知識,如果不能深入自體、與個人的生活境遇相互闡連(articulation),那就只是一種無關生命成長的工具使用。但願我們一起反思探尋:自身在複雜社會之流中「安身立命」的各種可能性。
 
課程要求
1. 期中與期末考:分別於 11/03 和 12/22 舉行,各佔學期總成績30%。

2. 團體研究報告,佔總成績40%:
每個小組須從各週主題中擇一(亦可跨主題),對自行選定之相關群體進行深度訪談或參與觀察研究。例如,以「恐懼」為主題,可以研究H1N1新流感所造成某社區居民恐慌的心理、行為及其後果。或者,以「時間」為主題,可以研究台北不同區位人們相對時間感之差異、變化及其影響。
[注意事項]
a. 本團體研究需以「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或/和「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為主要方法,請勿以發放問卷調查或採(網路)文本分析。有關研究方法上的協助與提醒,老師會再發給大家相關的備忘錄以供參考,而助教也會在每週小組討論時給予意見。
b. 基本上,每位小組成員至少都得負責一位(或以上的)受訪者;且必須整理出「逐字謄寫稿」。
c. 請各組於10月27日繳交團體研究的計畫摘要(2-3頁)。內容至少需包括:明確可行的主題、基本的文獻回顧、與受訪群體的初步洽談結果、研究時程進度、小組詳細分工表,等等。
d. 本學期最後三週為各組之期末呈現;繳交團體報告的期限為2011年1月21日。總字數以10000-15000字為限(不包含逐字稿及相關附錄,請勿少於或超過此限),並請附上每個人的訪談逐字稿、詳細分工表、「研究者幕後告白」、以及期末呈現所使用的簡報檔或影音檔等。
e. 每週課堂最後會有半小時(4:50-5:20),供大家進行團體研究的進度會報及工作討論。上述「會議記錄及出席點名」請於週四中午前email給助教(逾時全組扣分)。此外,為了杜絕有人「搭便車」的不公平現象,若無正當請假事由而不參與團體討論,每次缺席將扣學期總成績2分,而累積四次無故未到者,學期總成績將直接以不及格計。
f. 有任何問題請務必與助教聯繫約談。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每週主題•閱讀書目】

第一部分:自我

W03: 09/29 → 自我
Taylor, S.E.; Peplau, L.A.; Sears, D.O.(2006, 12th ed.)Social Psychology, Ch.4: The Self: Learning About Self, pp.97-131.
Maslow, A.著,莊耀嘉編譯(1993)《馬斯洛》,Ch.4:基本需求理論(頁55-89)。

W04: 10/06 → 感官
Ackerman, D.著,莊安祺譯(2007)《感官之旅》,全本閱讀。

W05: 10/13 → 記憶
Schacter, D.L.著,李明譯(2002)《記憶七罪》,全本閱讀。

W06: 10/20 → 時間
Levine, R.著,馮克芸等譯(1997)《時間地圖》,全本閱讀。

W07: 10/27 → 恐懼
Riemann, F.著,楊夢茹譯(2003)《恐懼的原型》,全本閱讀。

W08: 11/03 → 期中考(範圍:第三∼七週)

第二部分:他人

W09: 11/10 → 影響
Aronson, E.; Wilson, T.D.; Akert, R.M.(2005, 5th ed.)Social Psychology, Ch.7: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 Influencing Thoughts and Feelings, pp.199-235.
Taylor, S.E.; Peplau, L.A.; Sears, D.O.(2006, 12th ed.)Social Psychology, Ch.7: Social Influence, pp.205-230.

W10: 11/17 → 角色
Goffman, E.著,馮鋼譯(2008)《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全本閱讀。

W11: 11/24 → 身分
Goffman, E.著,曾凡慈譯(2010)《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全本閱讀。

第三部分:關係

W12: 12/01 → 社交
山崎正和著,周保雄譯(2008)《社交的人》,頁1-81。

W13: 12/08 → 愛情
Fromm, E.著,孟祥森譯(2003)《愛的藝術》,全本閱讀。
Beck, U. & Beck-Gernsheim, E.著,蘇峰山等譯(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頁1-137。

W14: 12/15 → 孤獨
Koch, P.著,梁永安譯(1997)《孤獨》,第一部份:孤獨的本質(頁19-128)。
Wieland-Burston, J.著,余德慧譯(1999)《孤獨世紀末》,頁1-198。

W15: 12/22 → 期末考(範圍:第九∼十四週)

W16: 12/29 → 期末分組報告
W17: 01/05 → 期末分組報告
W18: 01/12 → 期末分組報告

2010/1/21(五)→ 團體分組報告繳交期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5  課程說明 
第2週
9/22  中秋節停課 
第3週
9/29  Week 3:2010/9/29 主題:「自我」 
第4週
10/06  Week 4:2010/10/06 主題:「感官」 
第5週
10/13  Week 5:2010/10/13 主題:「記憶」 
第6週
10/20  Week 6:2010/10/20 主題:「時間」 
第7週
10/27  Week 7:2010/10/27 主題:「恐懼」 
第8週
11/03  期中考(考題請見附檔) 
第9週
11/10  Week 9:2010/11/10 主題:「態度與影響」 
第10週
11/17  老師請假,同學分組討論 
第11週
11/24  Week 11:2010/11/24 主題:「角色與表演」 
第12週
12/01  Week 12:2010/12/1 主題:「身分與污名」 
第13週
12/08  Week 13:2010/12/8 主題:「社交」 
第14週
12/15  Week 14:2010/12/15 主題:「愛情」 
第15週
12/22  Week 15:2010/12/22 主題:「獨處」 
第16週
12/29  期末考 (12/23-29) 考題請見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