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心理學
Social Psychology 
開課學期
104-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藍佩嘉 
課號
Soc2012 
課程識別碼
305 231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社科502 
備註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1Soc2015_psycho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會心理學 

課程目標
這門課的全名為「社會學觀點的社會心理學」,探討如何從微觀的日常生活與人際(interpersonal)的分析層次來洞察社會的構成與運作,或者說,自我、認知、情緒、行為與認同如何受到社會結構與團體互動的影響。相較於心理學觀點的社會心理學,本課程強調社會不平等與權力關係(包括性別、種族、階級與性取向)的作用,教材多選用社會學的經典與相關研究,希望透過經驗現象的分析與討論,進而達成描述、詮釋、反思與改變社會的目標。 
課程要求
1. 課堂出席與課前小作業:佔學期總成績20%
**上課時請勿開啟你的手機或電腦,有需要使用電腦者請與助教報備**
小作業旨在進行課前預習以準備討論,必需在課前完成並上傳Ceiba,篇幅為1000-1200字(開頭請註明字數,不可超過)。共有六個題目,除了作業四(觀影心得、課後交)必交,其他可自行選取三次撰寫(五選三),你也可以自願寫六或五個題目,最後我們會以最高四次分數採計。上課後兩周內得補交,但補交者分數最高不超過B+,逾時不再接受補交以零分計。若課堂缺席情形明顯,這部分成績將予以調低。
2. 團體作業兩份(7人一組),詳見後:佔學期總成績40%
(1) 請選擇一個被污名化或受到歧視的群體,收集相關自傳經驗(網路、傳記等),或訪談當事人的經驗,從以下面向來研究你們所選擇的社會群體,(一)社會認知:這個群體的界線被怎樣的範疇/基模所界定,(二)社會結構:這樣的社會界線如何被制度化、與資源分配有何關係,(三)人際互動:此社會界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衍生歧視或污名化的效果?當事人怎樣因應?成果請繳為字數5000-6000字的書面報告(不含訪談整理及相關附錄,請勿少於或超過此限)
(2) 請運用媒體或網路可及的文本(新聞、紀實、劇情片),或進行現場錄影的觀察,來選擇一個團體情境(如節慶、集會、職場等)或集體動員(如網路行動、示威抗議等),討論其中的人群組成特性為何(年齡、性別、階級等)?互動樣態如何?情緒如何被管理、促動、感染、共享?透過怎樣的符號、媒介、框架?對群眾產生怎樣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主題不限於以上,可運用課堂上及課堂外的概念來分析,也可以比較不同的次類型、歷史變遷與社會文化脈絡的同異。請製作成8-10分鐘(不得超過時間)的video或PPT動畫(懶人包),我們會在最後一堂課上播放與討論。
**每次團體作業需附上分工說明。為了避免「搭便車」的不公平現象,期末將由組員對彼此投入程度進行評分,老師將依此調整個人分數。
3. 期中考:佔學期總成績20%
4. 個人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
請回顧你的親子關係與童年經驗,受到社會階級怎樣的影響?
你的父母來自於怎樣的階級背景?對於他們的育兒風格有何影響?又形塑了你怎樣的秉性與慣習?(可與其它親戚或同學進行比較)
從你的個人經驗來討論台灣的社會與文化脈絡與Lareau書中的美國社會有何異同?
**請勿呈現家庭生活的流水帳,而是精簡地選取資料,運用課堂上學習的概念與角度進行詮釋與分析。請按學術體例進行引用與書目,字數3500-4000,請於1/20 (週三) 結束(午夜)前上傳到Ceiba。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Week 1 9/16 課程介紹

Week 2 9/23 認知與基模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2006,《社會心理學二版》,第二章社會認知。雙葉出版。
Deutscher, Guy,王年愷譯,2013(2010),《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
就不一樣?》Ch. 7.
[本週用open space進行團體作業一的主題分組]

Week 3 9/30 自我與認同
Mead, George Herbert. “Self and Society.” 摘自Mind, Self and Society.
山口一男著,邱振瑞譯,2011,《為什麼我少了一顆鈕扣?社會科學的寓言故事》,台北:
經濟新潮社,頁149-196。
課前小作業(1):山口一男書中比較美國與日本的「獅子與老鼠」寓言版本,呈現自我的概念在不同文化脈絡有何差異?請與台灣(或你來自的社會)進行比較,想像呈現台灣社會的「獅子與老鼠」版本會是怎樣?

Week 4 10/7角色與互動
Goffman, Erving著,徐江敏譯,199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頁19-61,
115-149.
藍佩嘉,2002,<穿越國界的生命地圖: 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第48期,頁11-59。
課前小作業(2):請根據你自己或他人的經驗,討論在網路社交的空間裡,人們如何利用資訊、符號與印象的管理、前後台的區隔來展演自我。

Week 5 10/14偏見與污名
討論紀錄片:A Class Divided (部份)
Goffman, Erving,曾凡慈譯,2010[1963],《汙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閱讀全書。

Week 6 10/21種族與歧視
Roy, William G. 2001. Making Societies: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Our World.
Pine Forge Press, pp. 79-109.
奇邁可,2015,《成為黃種人:一部東亞人由白變黃的歷史》。八旗文化。第五章。
課前小作業(3):請根據英文文章內容,來分析「黃種人」或其他的種族分類,如何作為社會建構的產物,但衍生實質的影響。

Week 7 10/28性別與身體
West, Candace, and Don H. Zimmerman. 1987. "Doing Gender." Gender & Society 1(2): 125-151.
何春蕤,2002,〈認同的「體」現:打造跨性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6:1-44。

Week 8 11/4 討論團體作業一
本周上課前請完成大部分資料的收集,課堂上將分組與助教討論分析,定稿11/11繳交

Week 9 11/11 情緒與集體行為
Hochschild, Arlie. 1983. 徐瑞珠譯,《情緒管理的探索》,原名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台北: 桂冠。Ch.3, 6。
Ehrenreich, Barbara,2015(2006),《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頁277-323。

Week 10 11/18 期中考

Week 11 11/25權威與從眾I
觀賞電影:惡魔教室 (The Wave)
Philip Zimbardo著,孫佩妏、陳雅馨譯,2008,《路西法效應》,台北:商周出版。
Ch. 10, 12, 13。[本週報備團體作業二的題目]
小作業(3)(必寫,12/2前繳交):請根據影片內容討論片中人物為何從眾、權威如何運作,並參照指定文獻進行討論。

Week 12 12/2權威與從眾II
Philip Zimbardo著,孫佩妏、陳雅馨譯,2008,《路西法效應》,台北:商周出版。
Ch. 10, 12, 13。

Week 13 12/9 親密關係
Beck, U. & E. Beck-Gernsheim著,蘇峰山等譯,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台北:立
緒。第2、3章。
Liebow, Elliot,黃克先譯,2009,《泰利的街角》,Ch. 4, 5。群學出版。
課前小作業(4):請比較本週兩篇讀物,討論親密關係的運作有怎樣的階級、性別的差異。

Week 14 12/16 階級與慣習
觀賞與討論紀錄片:7 up
Fiske, Susan T. and Hazel Rose Markus. 2012. Facing Social Class: How Societal Rank
Influences Interaction.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h 5.
課前小作業(5):請找一本書或兩篇網路文章為例,討論大眾文本如何看待富人或窮人的心理,與本週讀物相比呈現怎樣不同的觀點。

Week 15 12/23 親職與童年
藍佩嘉,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台灣社會學»,
第27期,頁97-140。
Lareau, Annette著,張旭譯,2010,《不平等的童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已絕版,
請到Ceiba下載電子檔)。Ch.1-4。

Week 15 12/30討論團體作業二

Week 16 1/6團體作業二成果放映
 
參考書目
請自行購買或到圖書館參考以下書籍,其餘請到辛亥路上的承品影印店購買讀本。
Goffman, Erving,曾凡慈譯,2010[1963],《汙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台北:
群學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6  課程介紹 
第2週
9/23  認知與基模 
第3週
9/30  自我與認同 
第4週
10/07  角色與互動 
第5週
10/14  偏見與汙名 
第6週
10/21  種族與歧視 
第7週
10/28  性別與身體 
第8週
11/04  討論團體作業一 
第9週
11/11  情緒與集體行為 
第10週
11/18  期中考 
第11週
11/25  權威與從眾(1) 
第12週
12/02  權威與從眾(2) 
第13週
12/09  親密關係 
第14週
12/16  階級與慣習 
第15週
12/23  親職與童年 
第16週
12/30  討論團體作業二 
第17週
1/06  團體作業二成果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