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科技與社會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
授課教師 |
傅大為 |
課號 |
Soc2006 |
課程識別碼 |
305 6101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社207 |
備註 |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sci_tech_study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門課為社會系與全校大學部高年級的選修課,設計為同學提供一個當前(含台灣)科技社會的思考與研究取向的介紹及導論。基於近二十年發展的「科技與社會研究」(兩種含意: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本門課也旨在為這個新而跨領域的學門提供一個由淺入深的導論課程。
時間,地點:星期五下午,七八堂。台大社會系
授課老師:陽明大學,STS所,傅大為dwfu@ym.edu.tw
office hour, Fri. 五六堂。
|
課程目標 |
1, (18/Sep.) 課程介紹:從科學哲學、科技史研究,到STS研究的轉化
2, (25/Sep.) 獸為何叫哺乳動物?《科技渴望性別》
3, (02/Oct.) 愛迪生與美國的電氣化《科技渴望社會》
4, (09/Oct.) 科學社群的階層化、歧視、與女性科學家,computers 是男是女?
Sis, ch.4 & 講義
5, (16/Oct.) 知識社會學、強綱領、與「空氣幫浦」Sis, ch.5.
6, (23/Oct.) 科技的社會建構 Sis, ch.6.
7, (30/Oct.) 行動者網絡理論 & 旅館鑰匙 Sis, ch.7 & 講義(參考:拉圖:「給我一個實驗室,我將舉起全世界」《科技渴望社會》)
8, (06/Nov.) 關於技術的兩個問題(歷史與社會)Sis, ch.8 & 講義 (參考:Winner’s「技術物有政治性嗎?」《科技渴望社會》)
9, (13/Nov.) 實驗室 Sis, ch.9 & Tacit Knowledge(不思而能的知識)(期中 take home 問答題,一星期後交)
10, (20/Nov.) 爭議 Sis, ch.10(參考:Garrety’s 「膽固醇爭議: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科技渴望社會》,雪山隧道挖掘的爭議)
11, (27/Nov.) 災難分析與挑戰者號的發射決定
12, (04/Dec.) 女性主義科技研究 Sis, ch.13 & 講義(參考:Harding’s「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科技研究」《科技渴望性別》)
13, (11/Dec.) 精子與卵子的科技與性別《科技渴望性別》
14, (18/Dec.) 不自然的科學與技術 Sis, ch.15 &(分組報告大綱約談)
15, (25/Dec.) 專家知識與公眾對科技的理解 Sis, ch.16 & 講義
16, (01/Jan.) 放假
17, (08/Jan.) 分組主題報告與討論
18, 期末考週與討論
共十七週,含簡介、最後一至二個星期分組主題報告。
|
課程要求 |
成績計算:Take home期中考試 40%, STS分組主題報告含報告本身(每組六、七千字,集體成績)40%, 平時成績與課堂參與 2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主要教科書:《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by Sergio Sismondo, 2004),希斯蒙都,林宗德譯,群學出版社 (2007)
《科技渴望社會》、《科技渴望性別》(STS經典論文翻譯集I & II)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等編。
|
參考書目 |
主要教科書:《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by Sergio Sismondo, 2004),希斯蒙都,林宗德譯,群學出版社 (2007)
《科技渴望社會》、《科技渴望性別》(STS經典論文翻譯集I & II)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等編。
參考書籍:2009最新出版的《科技渴望參與》(渴望系列III,台灣STS短打系列)陳恆安等編。均為台北群學出版社出版。常挑選其中的論文為講義,特別是《渴望參與》的最新短打系列。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