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健康照顧政策 Health Care Policy |
開課學期 |
100-2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
授課教師 |
蔡貞慧 |
課號 |
SW2014 |
課程識別碼 |
310 158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社203 |
備註 |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2hcp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社會工作學系的選修課,旨在協助學生入門性瞭解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關係,不僅對當代主要健康照顧服務輸送體系的發展與現況有基本認識,同時得以連結目標人口的健康需求或整體社會之健康照護問題與政策之間的關係,並提出概念分析和實務演練。
本課程共計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對我國醫療保健體系的介紹,包括兩週對健康照顧政策意義與內涵的介紹,兩週對醫療保健體系的需求面與供給面的概述,兩週介紹全民健保。第二單元則是政策分析,包括有四週分別從政治、經濟、社會觀點探討健康照顧政策的制定過程、經濟效果、社會不均等議題,另有兩週介紹長期照護和健康照顧制度改革。最後,有三週由同學進行專題報告與討論。 |
課程目標 |
(1) 透過文獻閱讀、老師講授以及期中考試,學生得以對健康照顧政策的範疇有概觀的認識,並熟練對健康照顧相關概念的理解。
(2) 透過資料蒐集、課堂討論以及專題報告的實作,學生得以連結課堂知識與現行健康照顧相關議題,並透過詮釋與分析的過程,發展出個人有興趣和特長的主題。課程核心能力建構:A. 助人專業知識與技巧;B. 跨領域與團隊合作;C. 國際視野。 |
課程要求 |
(1) 在關懷生命、保密隱私、尊重多元的原則下,老師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或課程網頁上分享意見,或對老師及同學的意見提出回饋。
(2) 學生應主動參與上課時的分享與討論,同時關心健康照顧相關時事,並對跨領域的知識抱持開放的態度。
(3) 學生應自行留意考試時間和考試範圍,並準時繳交作業。
(4) 老師應公平、公正地提供學生關於課程學習的回饋。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4:00~16:00 備註: 或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1.江東亮(2007),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3版),台北:巨流。[2003版]
2.楊志良編(2003),健康保險(第四版),台北:巨流。 |
參考書目 |
1.莫藜藜(2002),醫療福利,台北:亞太。
2.葉肅科(2008),健康、疾病與醫療:醫療社會學新論,台北:三民。
3.瞿海源、張苙雲編(2005),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Ch6, 16, 17[或2010
版Ch5, 15, 16]
4.衛生署(2011)。衛生統計(一):公務統計。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5.中央健康保險局(2011),全民健康保險統計,台北:中央健康保險局。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
6.其他講義於上課時發。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成績 |
20% |
包括上課出席情形、課堂參與討論情形、對上課討論題綱的回應情形等。抽點五次不到,學期成績以零分計。 |
2. |
專題報告 |
50% |
(1)期程:主題及分組名單最遲應於4/11經老師認可,逾期視為退選,沒有學期成績。於4/25排定各組報告時程。報告大綱及分工應於5/9繳交,內容包括主題、範圍界定、初步架構、分工等。口頭報告於5/30, 6/6, 6/13進行。口頭報告當天需繳交全組報告大綱或ppt。6/20應繳交個人分工部份的書面報告及心得。
(2)主題及分組以總共不超過9組為原則,各組題目不得相同,並以繳交優先順序決定。若修改題目須重新繳交報告大綱及分工。
(3)口頭報告20%,包括整組作業進度以及口頭報告之分工、表現。每組口頭報告(含Q&A)以一節課時間為限。
(4)書面報告20%,包括各組書面ppt、個人分工部份的書面報告及心得,以及作業準時情形。不限頁數,以架構完整、內容精簡、論述條理為原則。
(5)綜合討論10%,指專題引言報告後的討論參與。
(6)報告主題必須為台灣地區特殊人口群之健康照護(health care)議題或健康照護制度改革議題。報告內容架構包括:
I.研究緣起:須至少閱讀莫、葉、瞿(限Ch6,16,17)三書之任兩個章節作為研究背景。
II. 對目標人口對象的描繪:如人口數、人口特性分布等。
III. 對問題現象的描繪:例如疾病、失能、資源使用障礙、歧視等。
IV. 對因應策略的描繪與討論:
i.對該人口對象的直接服務方法:例如個案、團體、社區工作。
ii.對該問題現象提出結構面的改善方法:例如改革服務輸送體系、個案倡導、政策倡導、倡議立法或修法等。
V. 最後,對該議題提出一個未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題目。
(7)特殊人口群之健康照護(health care)議題,主要包括:以年齡為區隔者(如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老老年等),以性別為區隔者(如婦女、同性戀者等),以經濟特徵為區隔者(如低所得者、自費病人等),以種族為區隔者(如原住民、外勞等),以地理為區隔者(如偏遠地區、都市、某縣市等),以生理狀況為區隔者(如身心障礙者、重大傷病者、罕見疾病罹患者等),以就業為區隔者(如失業者、勞工、某特定職業病罹患者等),以特定健康行為為區隔者(如藥物濫用者、抽煙者等)。
(8)健康照護制度改革議題包括健保制度、墮胎、安樂死、醫療糾紛等。
(9)做法得包括影片欣賞、機構訪問/個案訪談、文獻檢閱、模擬演練等之綜合運用。 |
3. |
期中考 |
30% |
名詞解釋和問答題,期中考之前的進度(*除外)內容。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社會工作與健康照護 |
第2週 |
2/29 |
健康照護、社會照護與照護管理 |
第3週 |
3/07 |
國人健康狀況與醫療利用 |
第4週 |
3/14 |
我國醫療資源的分佈與醫療輸送體系 |
第5週 |
3/21 |
全民健康保險:財務制度 |
第6週 |
3/28 |
全民健康保險:支付制度 |
第7週 |
4/04 |
國定假日 |
第8週 |
4/11 |
健康照護政策的制定過程。
繳交主題及分組名單 |
第9週 |
4/18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5 |
病人就醫與專業權力:醫病關係、醫療糾紛。
排定各組報告順序 |
第11週 |
5/02 |
健康保險的經濟原理 |
第12週 |
5/09 |
健康的社會梯度。
繳交報告大綱及分工 |
第13週 |
5/16 |
健康照護制度改革:國際比較 |
第14週 |
5/23 |
健康照護制度改革:公平(制度可及性)、效率(控制支出)、穩定品質 |
第15週 |
5/30 |
健康照護制度改革:長期照護 |
第16週 |
6/06 |
專題報告I |
第17週 |
6/13 |
專題報告II |
第18週 |
6/20 |
期末考週(不上課)。
繳交個人期末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