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健康照顧政策
Health Care Policy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蔡貞慧 
課號
SW2014 
課程識別碼
310 158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社209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1SW2014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社會工作學系的選修課,旨在協助學生入門性瞭解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關係,不僅對當代主要健康照顧服務輸送體系的發展與現況有基本認識,同時得以連結目標人口的健康需求或整體社會之健康照護問題與政策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其理論、概念與實務。
本課程共可區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透過以政策過程相關理論和政策分析架構的簡介為起始,開展對幾個重要政策的介紹,包括醫療保健體系的需求與供給、物質濫用、醫病關係、長期照護等。第二單元透過對醫療保險理論基礎的介紹為起始,開展對我國全民健保制度的認識與討論,包括財務面、支付面、公平性、與改革議題等。第三單元則是介紹社會福利政策與健康照顧政策的關聯,從健康不均與社會不均的關聯性談起,並以提升社會福利政策作為提升健康公平性的手段作為本課程之結語與期許,並呼應第一週介紹社會工作對於健康照顧政策的定位。最後,有兩週由同學進行分組專題報告與討論。 

課程目標
(1) 透過文獻閱讀、老師講授以及期中考試,學生得以對健康照顧政策的範疇有概觀的認識,並熟練對健康照顧相關概念的理解。
(2) 透過資料蒐集、課堂討論以及專題報告的實作,學生得以連結課堂知識與現行健康照顧相關議題,並透過詮釋與分析的過程,發展出個人有興趣和特長的主題。
課程核心能力建構:
A. 助人專業知識與技巧;
B. 跨領域與團隊合作;
E. 國際視野。 
課程要求
(1) 在關懷生命、保密隱私、尊重多元的原則下,老師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或課程網頁上分享意見,或對老師及同學的意見提出回饋。
(2) 學生應主動參與上課時的分享與討論,同時關心健康照顧相關時事,並對跨領域的知識抱持開放的態度。
(3) 學生應自行留意考試時間和考試範圍,並準時繳交作業。
(4) 老師應公平、公正地提供學生關於課程學習的回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4:00~16:00 備註: 或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江東亮(2007),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3版),台北:巨流。
楊志良編(2016),健康保險(第4版),台中:華格那。
劉育志(2016),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第2版),台北:華成。
Almgren, G. (2007). Health Care Politics, Policy, and Services. NY: Springer.
Bodenheimer, T. S., & Grunbach, K. (2016). Understanding Health Policy: A Clinical Approach (7th ed.). NY: McGraw-Hill.
Miller, R. S., & Rehr, H. (1983). Social Work Issues in Health Care. NJ: Prentice- Hall.
Patel, K., & Rushersky, M. E. (2014). Health Care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 (4th ed.). NY: M. E. Sharpe.
 
參考書目
莫藜藜(2002),醫療福利,台北:亞太。
葉肅科(2008),健康、疾病與醫療:醫療社會學新論,台北:三民。
瞿海源、張苙雲編(2005),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Ch6, 16, 17[或2010版Ch5,
15, 16]
衛生統計(一):公務統計
全民健康保險統計
其他講義於上課時發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30% 
(1) 根據期中考週之前的主題進行概念運用的實作題。 (2) Take-home exam,10/24發考試題目,10/7不上課,11/14第一堂上課繳交,逾時以零分計,不接受補考,也不接受email繳交,11/14須請假者應請假並提早繳交。  
2. 
專題報告 
40% 
(1) 期程:主題及分組名單最遲應於10/24經老師認可,逾期視為停修,沒有學期成績。11/28繳交報告大綱,內容包括主題、範圍界定、研究問題、初步架構、分工、初步參考書目等。口頭報告於10/31排程,12/26, 1/2進行。口頭報告PPT最遲應於報告前一天5pm之前上傳ceiba。1/10應繳交個人分工部份的報告及心得。 (2) 主題及分組:每組人數以3至5人為原則,各組題目和主題範圍不重疊,並以繳交優先順序決定。若修改題目須重新繳交報告大綱及分工。每組口頭報告(含Q&A)以一節課時間為限。 (3) 團體報告50%,包括整組口頭報告之ppt, 架構連貫性、整體表現及專題引言報告後的討論(即Q&A)參與 (4) 個人報告50%,指個人分工部份的書面報告及心得,以及作業準時情形。不限頁數,以架構完整、內容精簡、論述條理為原則。繳交方式一律上傳ceiba。 (5) 報告主題必須為台灣地區(或特定區域)之特殊人口群之健康照護(health care)議題或健康照護制度改革議題。報告內容架構包括: I. 研究緣起: II. 對目標人口對象的描繪:如人口數、人口特性分布等。 III. 對問題現象的描繪:例如疾病、失能、資源使用障礙、歧視等。 IV. 對因應策略的描繪與討論: i.對該人口對象的直接服務方法:例如個案、團體、社區工作。 ii.對該問題現象提出結構面的改善方法:例如改革服務輸送體系、個案倡導、政策倡導、倡議立法或修法等。 V. 最後,對該議題提出一個未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題目。 (6) 特殊人口群之健康照護(health care)議題,主要包括:以年齡為區隔者(如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老老年等),以性別為區隔者(如婦女、同性戀者等),以經濟特徵為區隔者(如低所得者、自費病人等),以種族為區隔者(如原住民、外勞等),以地理為區隔者(如偏遠地區、都市、某縣市等),以生理狀況為區隔者(如身心障礙者、重大傷病者、罕見疾病罹患者等),以就業為區隔者(如失業者、勞工、某特定職業病罹患者等),以特定健康行為為區隔者(如藥物濫用者、抽煙者等)。 (7) 健康照護制度改革議題包括健保制度、墮胎、安樂死、醫療糾紛等。可以一個特定事件為出發點,分析事件發展脈絡,然後以政策分析理論和架構加以詮釋。 (8) 本報告以文獻檢閱法為原則,強調透過分組討論激盪想法,然後在現有資源中尋找問題與可能對策。  
3. 
平時成績 
30% 
包括上課出席情形、課堂參與討論情形、對上課討論題綱的回應情形等。抽點五次不到,學期成績以零分計。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2  課程介紹 
第2週
09/19  社會工作與健康照護 
第3週
09/26  我國醫療保健體系 
第4週
10/03  全民健康保險:財務籌措與支付制度 
第5週
10/10  國定假日 
第6週
10/17  全民健康保險:組織與給付範圍 
第7週
10/24  健康照護政策的制定過程
繳交分組專題報告主題及名單
 
第8週
10/31  健康保險的經濟原理
分組口頭報告排程
 
第9週
11/07  期中考,take-home 
第10週
11/14  醫療行為的社會模型 
第11週
11/21  健康的社會不均 
第12週
11/28  實務專題演講:
張淑慧 兒少藥物濫用與社區預防

繳交分組專題報告研究問題、報告大綱、分工及初步參考書目 
第13週
12/05  實務專題演講:
謝敏蘭 家庭照顧者與長期照顧服務 
第14週
12/12  實務專題演講:
褚秋華 醫療社工師對專業的愛--從重症臨床實務談處遇與療癒 
第15週
12/19  (1)健康照護制度改革:公平(制度可及性)、效率(控制支出)、穩定品質
(2)專題報告 
第16週
12/26  專題報告 
第17週
2018/01/02  書面報告準備週 
第18週
2018/01/09  期末考週不上課
繳交個人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