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羅秀華 
課號
SW3005 
課程識別碼
310 340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6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1SW3005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著重於闡述社區工作之價值、理念、歷史、方法與實踐。課程開始先藉由世界咖啡館的參與練習,提供學生感受民主的生活方式,以充分表達對於本課程進行的自主思維,包括自主學習提案、服務學習的可行作為以及課堂進行之理念與實踐如何交融於一。
除了社區發展、社會計畫與社會行動等社區工作三大模式的提述之外,進而將社區自主、社區規劃、社區充權與社區治理等相關理念與同學們進行對話。社區工作實踐部分,除了社區發展脈絡之外,將論述社區總體營造的多元面向,包括地方文史、福利服務社區化、健康城市、安全社區、永續社區等。
基本理念與實踐的提說之後,本課程將聚焦在湯恩比館的今古對比,續而基於福利服務社區化,推衍到外展與社區關懷據點的本土實踐。
後半段課程將以社會發展的全球趨勢為指引,理念學習之餘,且著重於我在社區產業、社區學習、社區參與以及協力結盟的本土實踐經驗分享與分析。
總而言之,這是復古與未來導向並行的教學嘗試,希望能夠分享同學們社區工作與生活密切扣合的社工實踐。
教學策略則先提出三種方式:
1) 課堂學習:依著初次上課所形成的教學綱要,共讀教材、讀書分享、影片欣賞、校外教學以及工作坊的實作等。
2) 服務學習:師生共同決定服務學習的場域與服務能量,請一位教學助理引導服務學習的進行。
3) 自主學習:同學們可在這門課程的學習範疇中,選擇個別想深入探究的議題,請一位教學助理協助同學們的學習內涵與學習進度的掌握。
 

課程目標
希望能夠分享同學們社區工作與生活密切扣合的社工實踐。 
課程要求
第一次上課時將與同學們討論如何評量這門課的學習產出。且先鋪陳ㄧ些初步的想法。若同學們選擇課堂組的話,以工作坊(30%)、期末報告(40%)與課堂參與(30%)評量之。同學們選擇服務學習組的話,則以田野筆記(60%)和期末總心得(40%)為準。若是同學們選擇自主學習的話,則以三次進度報告(60%)和總報告(40%)評量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華妮塔布朗、大衛伊薩克著/高子梅譯,2007。世界咖啡館。台北:臉譜。
2.蘇景輝,2009。社區工作模式。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29-44)。台北:巨流。
3.羅秀華,2004。社區自主與政策的對話。社區發展季刊,107:146-160。
4.羅秀華,2004。反轉社區規劃的主導權力--文山經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2:81-108。
5.羅秀華,2003。社區統理的實踐場域—兼論新願景促進會在文山的行動脈絡。東吳社會工作學報,9:75-118。
6.羅秀華,2001。社區充權的行動研究—以木新永安組織經驗為例。臺大社會工作學刊,5:151-195。
7.蘇景輝,2009。社區發展。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65-82)。巨流。
8.蘇景輝,2009。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83-98)。巨流。
9.黃彥宜,2007。溫柔的權威:十九世紀湯恩比館的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19:387-401。
10.朱世平等,2010。檢視一個弱勢社區的空間與生活圖像。社區發展季刊,129:443-455。
11.Rosa Shiow-hwa Luo & Yao-yi Chen,2009。FJU Social Work Students serving in Shin An Neighborhood. A Paper presented at 6th Pan-Asian Initiative on Service-Learning, 2nd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Learning, Cross Borders, Making Connections: Service-Learning in Diverse Communities, Hong Kong, June1-3, 2009.
12.羅秀華,2011。社工師生在弱勢社區的打帶跑。社會實踐:教學與社會行動的對話。輔仁大學教學卓越叢書10。
13.羅秀華、林蘭因、王潔媛,2004。動員社區資源照顧老人—以龍山老人服務中心下午茶外展服務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6:186-199。
14.羅秀華,2010。社區關懷據點的使用空間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2:51-88。
15.Rosa Shiow-hwa Luo,2011。The Implementation of Neighborhood-based Care Policy in Metropolitan Taipei.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33(1):35-45。
16.Rosa Shiow-hwa Luo,2010。What Do/Did Social Workers Do in Taiwan Community? A Paper presented at 2010 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genda, Hong Kong, 2010.06.10-14.
17.Midgley, J. & A. Conley , 2010.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Skills for Developmental Social w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社會住宅、社會企業等
19.羅秀華,2011。以社會發展觀點分析本土社區產業發展機制。輔仁社會研究,1:135- 170。
20.羅秀華,2006。指南社區推向產業發展之充權螺旋。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知識與實務(頁125-162)。台北:松慧。
21.羅秀華,2010。以社區為本的社區大學運作理念與策略。社區研究學刊,1:33-69。
22.羅秀華,2004。社區工作坊的價值所在。2004台北市社區大學第一屆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會手冊(頁192-204)。台北,台灣。2004.06。
23.鄭晃二、陳亮全編著,1999。社區動力遊戲:工作坊使社區活起來,台北:遠流。
24.羅秀華,2000。協力住屋組織的論述與本土回應。社區發展季刊,90:182- 196。
25.羅秀華,2000。以社區充權的觀點解析齊布茲組織—並探討其對台灣在地的參考意涵。社區發展季刊,91:326- 346
26.鄭晃二、陳亮全編著,1999。社區動力遊戲:工作坊使社區活起來,台北:遠流。
27.羅秀華,2011。看見萬華的協力作用力。2011華人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專精與跨域」II-A-10(20頁)。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系友會。2011.06.13-14。
 
參考書目
壹、期刊論文
1.朱世平˙胡若筠˙郭怡廷˙陳姝婷˙陳雪珍˙黃閔琪˙謝佩君˙蘇瑤倩˙羅秀華,2009。檢視一個弱勢社區的空間
與生活圖像。社區發展季刊,129:443-455。
2.吳竹芸、羅秀華,2010。新竹關西地區的社區照顧關懷網絡。社區發展季刊,130:181-195。
3.羅秀華,2010。社區關懷據點的使用空間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2:51-88。
4.王天祥、羅秀華,2010。輔仁大學身障校友的就業現況及就業因素之探討。復健諮商,4:73-109。
5.羅秀華,2010。以社區為本的社區大學運作理念與策略。社區研究學刊,1:33-69。
6.羅秀華,2011。以社會發展觀點分析本土社區產業發展機制。輔仁社會研究,1:135-170。
7.Rosa Shiow-hwa Luo,2011。The Implementation of Neighborhood-based Care Policy
in Metropolitan Taipei.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33(1):35-45。
貳、學術會議論文
1.Rosa Shiow-hwa Luo, 2006。The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Create the Community-
based Job Market in Taipei.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2 ICSW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rasilia, Brazil, 16-20 July 2004.
2.羅秀華,2006。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政策掃描:萬華經驗的瞻前與顧後。第四屆世界華人地區長期照護研討
會。澳門。2006.10.18-21。
3.羅秀華、林蘭因,2007。萬華的福利部門與社區協力於弱勢照顧。跨界與整合—協同合作趨勢下的社會工作
專業研討會。台北,台灣: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2007.03. 17。
4.王天祥、羅秀華,2007。輔仁大學身心障礙畢業生的就業行為。第六屆關懷身心障礙大學生研討會:身心障
礙大學生的就業輔導 (頁51-78)。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2007.05. 18。
5.徐芳薇。羅秀華,2007。大專身障生就業轉銜服務之探討:以輔仁大學身心障礙 (畢業) 學生為例。第六屆
關懷身心障礙大學生研討會:身心障礙大學生的就業輔導 (頁25-50)。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2007.05.18。
6.羅秀華,2007。合作共事在社區。台灣社區工作的溯返與新傳—徐震教授社區工作論述學術研討會。東吳大
學社會工作學系與中華民國社會工作教育學會,2007.06.14。
7.羅秀華,2007。多元力量關懷弱勢住民—由台北都會關懷據點出發。少子高齡社會的福祉政策之實踐與發展—
台灣、日本的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頁187-193)。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07.10.27。
8.黃素鈴、徐芳薇、羅秀華,2007。問安志工的服務動力。一個社區型組織的崛起研討會。台北,台灣︰立心
慈善基金會。2007.11.15。
9.Rosa Shiow-hwa Luo,2008。The Force Field Analysis on the Citizenship Learning
Movement in Taiwa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3rd ICSW Global Conference. Tours,
France, 30 June – 4 July 2008.
10.Rosa Shiow-hwa Luo,2008。Neighborhood-based Care Policy implemented in
Metropolitan Taipei.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8 Asian Social Policy
Symposium. Taipei, Taiwan, 26-27 November 2008.
11.Rosa Shiow-hwa Luo & Yao-yi Chen,2009。FJU Social Work Students serving in
Shin An Neighborhood. A Paper presented at 6th Pan-Asian Initiative on Service-
Learning, 2nd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Learning, Cross
Borders, Making Connections: Service-Learning in Diverse Communities, Hong Kong,
June1-3, 2009.
12.羅秀華,2009。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本土運作評析與模式建構—以台北都會區為例。2009輔仁大學學術研
究成果發表會。2009.11.26。
13.羅秀華,2010,虛擬社區大學是社區幹部的養成所。2010年社區學習的未來想像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2010.01.16。
14.羅秀華,2010。關懷據點的使用空間分析。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與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遽變時代中
多元與活力的社區工作研討會手冊(頁44-67),2010.03.12。
15.羅秀華,2010。以社會發展觀點分析本土社區產業發展機制。第一屆天主教社會思想:經濟問題與社會責
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80-105)。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2010.04.16
16.Rosa Shiow-hwa Luo,2010。What Do/Did Social Workers Do in Taiwan Community?
A Paper presented at 2010 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genda, Hong Kong, 2010.06.10-14.
17.羅秀華,2010。以社區為本的社區大學運作理念與策略。鉅視社會工作學術與與實務研討會:由「資
源」、「資產」與「資本」建構實務方案。內政部與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20101008-9。
18.羅秀華,2011。看見萬華的協力作用力。2011華人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專精與跨域」II-A-10(20
頁)。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系友會。2011.06.13-14。
叁、專書(或專書之一章)
1.羅秀華,2006。指南社區推向產業發展之充權螺旋。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知識與實務(頁125-162)。台北,
台灣:松慧。
2.林幸君、陳弘中、林惠芳、羅秀華,2006。心智障礙者家長互助小組運作的充權效應。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
知識與實務 (頁335-362)。台北,台灣:松慧。
3.黃劍峰、羅秀華,2006。大同育幼院的社區服務需求分析。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知識與實務 (頁199-
230)。台北,台灣:松慧。
4.張振成、許臨高、蘇景輝、羅秀華主編,2006。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知識與實務。台北,台灣:松慧。
5.羅秀華,2007。社區結盟的本土實踐:台北經驗的再現。台北,台灣:松慧。
6.羅秀華、張美珠主編,2007。社區化的福利服務。台北,台灣:松慧。(455頁)
7.黃素鈴、徐芳薇、羅秀華,2007。問安志工的服務動力。社區化的福利服務 (頁147-170)。台北,台灣:
松慧。
8.林蘭因、羅秀華、王潔媛,2007。照顧老人的外展服務。社區化的福利服務 (頁171-194)。台北,台灣:
松慧
9.謝雅慧、黃也賢、羅秀華,2007。對應居家服務的倫理兩難。社區化的福利服務 (頁351-380)。台北,台
灣:松慧。
10.陳姿文、羅秀華、黃嬿蓉、黃也賢,2007。獨居失能老人「溫馨接送情」小團體。社區化的福利服務 (頁
381-424)。台北,台灣:松慧。
11.羅秀華、黃琳惠主編,2009。台北都會的社區關懷據點—社區、宗教與專業力量的結合實踐 (264頁)。台
北,台灣:松慧。
12.劉可屏、羅秀華、李明慧,2010。社會工作者對同僚的倫理責任:新手的觀察與體驗。顧美俐主編,社會
工作者對同僚倫理責任之探討(頁13-66)。台北,台灣:松慧。2010.04。
13.Rosa Shiow-hwa Luo,2010。The Force Field Analysis on the Citizenship
Learning Movement in Taiwan. In Elieth P. Eyebiyi, Peter Herrmann, Veronica
Sheen (eds.) Global Crossroads in Social Welfare. Emergent Issues, Debates and
Innovations across the Globe (pp.325-345). Bremen: Europaischer Hochschulverlag
GmbH & Co KG. ISBN 978-3-941482-77-7
18.羅秀華,2011。社工師生在弱勢社區的打帶跑(出版中)。社會實踐:教學與社會行動的對話。輔仁大學教
學卓越叢書1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6  ◎課程進度
課程說明與討論
1) 教室上課
2) 自主學習
3) 服務學習

◎閱讀文獻
1) 華妮塔布朗、大衛伊薩克著/高子梅譯,2007。世界咖啡館。台北:臉譜。

◎教學方式
1世界咖啡館
2我家在哪裡
3工作坊分組

 
第2週
9/23  ◎課程進度
社區工作三大模式
1) 社區發展
2) 社會計畫
3) 社會行動

◎閱讀文獻
1) 蘇景輝,2009。社區工作模式。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29-44)。台北:巨流。

◎教學方式
理念講述
 
第3週
9/30  ◎課程進度
社區工作的時空觀
1) 歷史發展
2) 多元面向
3) 多元論述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04。社區自主與政策的對話。社區發展季刊,107:146-160。
2) 羅秀華,2004。反轉社區規劃的主導權力--文山經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2:81-108。
3) 羅秀華,2003。社區統理的實踐場域—兼論新願景促進會在文山的行動脈絡。東吳社會工作學報,9:75-118。
4) 羅秀華,2001。社區充權的行動研究—以木新永安組織經驗為例。臺大社會工作學刊,5:151-195。

◎教學方式
讀書分享與對話
 
第4週
10/07  ◎課程進度
台灣的政策與實踐
1) 社區發展
2) 社區總體營造

◎閱讀文獻
1) 蘇景輝,2009。社區發展。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65-82)。巨流。
2) 蘇景輝,2009。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三版)(頁83-98)。巨流。

◎教學方式
讀書分享與對話
 
第5週
10/14  ◎課程進度
湯恩比館的梗概

◎閱讀文獻
1) 黃彥宜,2007。溫柔的權威:十九世紀湯恩比館的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19:387-401。

◎教學方式
讀書分享
 
第6週
10/21  ◎課程進度
湯恩比館在萬華

◎閱讀文獻
1) 朱世平等,2010。檢視一個弱勢社區的空間與生活圖像。社區發展季刊,129:443-455。
2) Rosa Shiow-hwa Luo & Yao-yi Chen,2009。FJU Social Work Students serving in Shin An Neighborhood. A Paper presented at 6th Pan-Asian Initiative on Service-Learning, 2nd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Learning, Cross Borders, Making Connections: Service-Learning in Diverse Communities, Hong Kong, June1-3, 2009.
3) 羅秀華,2011。社工師生在弱勢社區的打帶跑。社會實踐:教學與社會行動的對話。輔仁大學教學卓越叢書10。

◎教學方式
請沈後山先生主講
 
第7週
10/28  ◎課程進度
福利服務社區化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林蘭因、王潔媛,2004。動員社區資源照顧老人—以龍山老人服務中心下午茶外展服務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6:186-199。

◎教學方式
理念講述
影片賞析
 
第8週
11/04  ◎課程進度
社區關懷據點的點點滴滴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10。社區關懷據點的使用空間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2:51-88。
2) Rosa Shiow-hwa Luo,2011。The Implementation of Neighborhood-based Care Policy in Metropolitan Taipei.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33(1):35-45。

◎教學方式
讀書分享
 
第9週
11/11  ◎課程進度
(期中考週)
社工人在社區工作

◎閱讀文獻
1) Rosa Shiow-hwa Luo,2010。What Do/Did Social Workers Do in Taiwan Community? A Paper presented at 2010 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genda, Hong Kong, 2010.06.10-14.

◎教學方式
公共論壇
 
第10週
11/18  ◎課程進度
社會發展的理念

◎閱讀文獻
1) Midgley, J. & A. Conley , 2010.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Skills for Developmental Social w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社會住宅、社會企業等

◎教學方式
讀書分享與對話
 
第11週
11/25  ◎課程進度
台灣的社會發展實例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11。以社會發展觀點分析本土社區產業發展機制。輔仁社會研究,1:135- 170。
2) 羅秀華,2006。指南社區推向產業發展之充權螺旋。華人社會社區工作的知識與實務(頁125-162)。台北:松慧。

◎教學方式
請馬克斯主講
 
第12週
12/02  ◎課程進度
社區學習:
社區大學在台灣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10。以社區為本的社區大學運作理念與策略。社區研究學刊,1:33-69。

◎教學方式
對話分享
 
第13週
12/09  ◎課程進度
透由社區參與策略
的組織工作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04。社區工作坊的價值所在。2004台北市社區大學第一屆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會手冊(頁192-204)。台北,台灣。2004.06。

◎教學方式
實務講述
 
第14週
12/16  ◎課程進度
Workshop:
心靈地圖

◎閱讀文獻
1) 鄭晃二、陳亮全編著,1999。社區動力遊戲:工作坊使社區活起來,台北:遠流。

◎教學方式
工作坊
 
第15週
12/23  ◎課程進度
Workshop:
願景遊戲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00。協力住屋組織的論述與本土回應。社區發展季刊,90:182- 196。
2) 羅秀華,2000。以社區充權的觀點解析齊布茲組織—並探討其對台灣在地的參考意涵。社區發展季刊,91:326- 346

◎教學方式
工作坊
 
第16週
12/30  ◎課程進度
Workshop:
KJ法

◎閱讀文獻
地方文史、健康城市、安全社區、環境永續發展、福利服務社區化等

◎教學方式
工作坊
 
第17週
1/06  ◎課程進度
Workshop:
八月計畫

◎閱讀文獻
1) 鄭晃二、陳亮全編著,1999。社區動力遊戲:工作坊使社區活起來,台北:遠流。

◎教學方式
工作坊
 
第18週
1/13  ◎課程進度
(期末考週)
綜合討論與分享

◎閱讀文獻
1) 羅秀華,2011。看見萬華的協力作用力。2011華人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專精與跨域」II-A-10(20頁)。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系友會。2011.06.13-14。

◎教學方式
同樂會
工作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