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古典政治學專題研究 SEMINAR ON POLITICAL SCIENCE IN ANCIENT CHINA |
開課學期 |
96-1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朱浤源 |
課號 |
PS8525 |
課程識別碼 |
322 D104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政治思想。上課時間、地點請洽系辦。 總人數上限: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中國政治制度的歷史,五千年以來,基本上有「四階」,其中又分「八態」。各有特色。
兩個學期:自第一階三皇五帝的氏族民主,經過第二階三代的聯盟封建(三種變化:原型、公國,到達君王專制的第二階第四態「王國」);再自皇帝集權的第三階「帝國」(也有三種變化:君相共治、相權分立以及獨裁專制),到達民主的第四階:「共和」。第四階的民主,深受來自海洋的歐美政黨民主所影響,整個中華世界仍在積極調適當中,因此變化劇烈。
|
課程目標 |
一、開課方法:
1.講解:教師依照時序,講解中國各階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
2.報告:同學得主動以口頭及書面兩種方法,向全班及教師報告;
3.討論:教師即席回應,並展開討論;
二、學習要領:
1. 宏觀性:把握中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
2. 對比性:以中國現代的民主共和為基點,與遠古(三皇五帝)、上古(三代)、古代(春秋、戰國、秦、漢)、中古(魏、晉、南北朝、隋、唐)、近古(宋、元、明、清)、近代(清末民初)政治制度相對比。
3. 主動性:同學自行選讀教授所指定之資料:
4. 討論性:自行挑選題目,並以口頭及書面報告的方式,在課堂與教授討論。
5. 參與性:同學可以主動遞交書面報告,希即早繳交,俾教師先行批閱與整理,再印發同學作為講義,以便相互觀摩,易於掌握制度流變之主軸。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朱浤源編著,《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空中大學,民91,初版。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發言表現 |
10% |
|
2. |
指定作業 |
20% |
同學必須作筆記,按月送交評分 |
3. |
期中隨時繳交書面報告,作為加分基礎作業 |
30% |
|
4. |
期末考 |
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