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大陸政經發展專題研究 Seminar on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張登及 |
課號 |
PS8042 |
課程識別碼 |
322 D108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博班核心課程:本國政治。上課時地請洽系辦2341-6169。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2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2ChinaPED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係碩博合開,承襲前階段授課者之規劃,為研究所層次探討當代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的課程。內容主要涵蓋(1)中共社會政治史;(2)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發展與改革;(3)中國大陸經濟改革與轉型;(4)「中國模式」的意義反思。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目標包括:(1)使修課者對中共政經發展史具備基礎和進階的瞭解;(2)使修課者認識如何以社會科學方法,在此一領域進行經驗性與歷史性研究的,以奠定學習者逐步建立本身獨立研究能力的基礎。
博士班修業者且應發展領導研究團隊進行工作、主持學術研討會等能力。這一能力將在修業者分組安排上予以發展、落實。 |
課程要求 |
一、課堂討論與分組報告:40%。每位輪值報告者需備二至四頁(A4 in print) 書面資料於當節繳送教師並分發其他選修者參考。輪值編組於第一次上課時由師生共同決定。
二、期末報告:60%。(以研討會發表方式進行,博士生修業者將擔任組織工作及主持人。)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詳見第一週下發課綱。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3 |
課程簡介與分組 |
第2週 |
3/2 |
教師專題報告:感覺中國崛起—知識與視角 |
第3週 |
3/9 |
歷史、政治與文本(一):陳獨秀、毛澤東與新民主主義、「毛澤東思想」 |
第4週 |
3/16 |
歷史、政治與文本(二):鄧小平、江澤民與「實踐檢驗真理」、「三個代表」 |
第5週 |
3/23 |
歷史、政治與文本(三):李銳、楊曦光、趙紫陽、章貽和、劉曉波及其他 |
第6週 |
3/30 |
政治發展(一)—菁英政治、制度化與權力繼承 |
第7週 |
4/6 |
本校溫書假(停課一次) |
第8週 |
4/13 |
政治發展(二)—制度、國家與社會 |
第9週 |
4/20 |
政治發展(三)—財政改革及中央與地方關係 |
第10週 |
4/27 |
校外專家演講:冷則剛教授談「上海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 |
第11週 |
5/4 |
經濟體制改革(一):總體戰略--漸進還是增量? |
第12週 |
5/11 |
經濟體制改革(二)—產權與投資 |
第13週 |
5/18 |
經濟體制改革(三)--農民、農業、農村 |
第14週 |
5/25 |
政治改革、全球化與「中國模式」(一)—理念與發展道路 |
第15週 |
6/1 |
政治改革、全球化與「中國模式」(二)—政治體制改革 |
第16週 |
6/8 |
政治改革、全球化與「中國模式」(三)—中國與世界 |
第17週 |
6/15 |
期末研討會(I) |
第18週 |
6/22 |
期末研討會(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