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臺灣政經發展專題研究 Seminar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s Development |
開課學期 |
106-2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趙永茂 |
課號 |
PS8041 |
課程識別碼 |
322 D118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社科研602 |
備註 |
博班核心課程:本國政治。與黃長玲合授 總人數上限:12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2PS804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授課老師﹕
趙永茂 chaoym@ntu.edu.tw
黃長玲 changling@ntu.edu.tw
課程編號﹕PS 8041 (322 D1180) 研究室地點﹕社科院720室,848室
上課時間﹕每週四15:30—17:20 電話﹕3366-8347
上課地點﹕社科院602
|
課程目標 |
本門課為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專題研究課程。課程內容將介紹研究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作品,並且從全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理解台灣在地經驗的形成。課程進行方式以討論為主,並且著重研究導向,使修課同學能掌握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研究進程,並進行相關主題的研究。 |
課程要求 |
學期成績包括以下三個部份﹕
1.作業 50%
(1)個人作業,共有兩篇﹐每篇佔學期成績25%。個人作業撰寫方式如下:
(2)在課程進度中,任選一個作品
(3)針對該作品的任何一個主要內容或主要觀點,以具體的實證資料為基礎,說明你同意或是不同意
作者的觀點。實證資料可以是量化數據,也可以是質性研究之資料。
(4)作業每篇不超過4000字,分析性越強,成績越理想。
(5)作業請註明學號,中文字體為標楷體12號﹐英文為Times New Roman 12號。第一次作業於3月
29日課堂上,第二次作業於5月10日課堂上繳交。如無特殊理由,請不要交電子檔。
2.課堂參與、課堂報告與評論10%
每位同學皆應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參與情形會列入評分。自第13週起,每週由一位同學報告自己
計劃撰寫的期末報告主題,由一位同學評論。報告及評論表現皆列入評分。
3.期末報告 40%
(1)期末報告為研究報告,以全學期閱讀的作品或主題為基礎,選擇一個題目進行研究。研究內容可
以是針對特定主題的實證研究,也可以是針對特定主題的回顧式研究。期末報告的全文撰寫必須
符合學術規範及體例,論文形式可以是實證的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可以是針對特
定主題多個作品的評述論文 (review article)。
(2)期末報告以不超過10000字為原則。
(3)作業請註明學號,中文字體為標楷體12號﹐英文為Times New Roman 12號。報告請
於6月21日下午五點前,交進政治系辦公室。如無特殊理由,請不要交電子檔。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四 10:00~12:00 |
參考書目 |
待補 |
指定閱讀 |
書籍
李宗榮,林宗弘編, 2017,《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涂照彥,2017,《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重校版),台北:人間出版社
瞿宛文,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劉進慶,201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修訂版),台北:人間出版社
蕭阿勤,汪宏倫編,2016《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論文
Amsden, Alice. 1979. ‘Taiwan’s Economic History: A Case of Etatism and a Challenge to Dependency Theory’ , Modern China 5 (3): 341-380
Cheng, Tung-Jen. 1989. ‘Democratization of a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Politics, 1989, vol. 41, 477–99
Wu, Nai-The.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Dissertation,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呂玉瑕、林庭萱,2017,〈台灣經濟轉型中小型家庭企業的夫妻夥伴關係與性別動力:女性賦權的探討〉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李宗榮,2017,〈家族資本主義的興起與鞏固〉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汪宏倫,2016,〈理解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制度、情感結構與認識框架〉蕭阿勤,汪宏倫編《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林宗弘,胡伯維,2017,〈進擊的巨人:台灣企業規模迅速成長的原因與後果〉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林振祿,趙永茂,2018,〈臺南地區地方勢力變遷與政黨政治發展〉,未刊稿
吳叡人,2016,〈三個祖國:戰後初期台灣的國家認同競爭,1945-1950〉蕭阿勤,汪宏倫編《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黃應貴,2014,〈新自由主義浪潮下臺灣的困境〉《全球客家研究》3:230-244
趙永茂,2018a,〈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平行民主重構—對臺灣代議民主與政黨政治的反思〉,未刊稿
趙永茂,2018b,〈地方自治的重要性與地方民主轉型〉,未刊稿
趙永茂,2018c,〈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轉型與未來〉,未刊稿
趙永茂,2018d,〈廢除鄉鎮市長選舉?還是積極轉型與改革?〉,未刊稿
劉正、Arthur Sakamoto、蘇國賢,2017,〈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剝削情況:以台灣製造業為例的實證分析〉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謝斐宇,2017,〈從頭家島到隱形冠軍:台灣中小企業的轉型,1996-2011〉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鄭志鵬、林宗弘,2017,〈鑲嵌的極限:中國台商的「跨國資本積累場域」分析〉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鍾喜梅、詹淑婷,2017〈台灣家族集團股權結構的變遷:制度環境與組織擴張的影響〉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蕭阿勤,2016,〈族群化、國族化的政治、文化與情感〉蕭阿勤,汪宏倫編《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3/01 |
課程說明與介紹
|
第2週 |
3/08 |
1.台灣政經發展的理論:(1)殖民現代性 (涂照彥) |
第3週 |
3/15 |
1.台灣政經發展的理論:(2)準列寧式政黨/恩庇侍從主義 (Cheng;Wu) |
第4週 |
3/22 |
1.台灣政經發展的理論:(3)冷戰結構/全球分工 (劉進慶) |
第5週 |
3/29 |
1.台灣政經發展的理論:(4)國家能力/民族動力(Amsden; 瞿宛文)/交第一次作業
|
第6週 |
4/05 |
春假 |
第7週 |
4/12 |
2.台灣政經發展的挑戰:(1)地方政治與治理 (林振祿,趙永茂; 趙永茂2018a/b/c/d) |
第8週 |
4/19 |
2.台灣政經發展的挑戰:(2)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蕭阿勤,吳叡人,汪宏倫) |
第9週 |
4/26 |
2.台灣政經發展的挑戰:(3)家族資本主義崛起 (林宗弘、胡伯維;鍾喜梅、詹淑婷;李宗榮) |
第10週 |
5/03 |
2.台灣政經發展的挑戰:(4)產業轉型與升級 (謝斐宇;呂玉瑕、林庭萱;劉正等) |
第11週 |
5/10 |
2.台灣政經發展的挑戰:(5)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因素 (黃應貴;鄭志鵬,林宗弘)
交第二次作業
|
第12週 |
5/17 |
3.研究與討論:研究方法與工具 |
第13週 |
5/24 |
3.研究與討論:報告一 |
第14週 |
5/31 |
3.研究與討論:報告二 |
第15週 |
6/07 |
3.研究與討論:報告三 |
第16週 |
6/14 |
3.研究與討論:報告四 |
第17週 |
6/21 |
交期末報告 |
第18週 |
6/28 |
檢討期末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