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臺灣政經發展專題研究 Seminar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s Development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趙永茂 |
課號 |
PS8041 |
課程識別碼 |
322 D118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社科研604 |
備註 |
與吳若予合開 總人數上限:1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PS804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壹 .台灣政治發展的研究文獻與方法(前2星期):
台灣政治發展與民主化理論以及台灣政治史研究、詮釋上的問題。
台灣政治發展的質化、量化、指標研究的爭議。
台灣政治發展歷史中的幾個社會、文化、行政、經濟及反對政治基礎的歷史形塑。
貳、讀書報告及期末報告題目討論(第3、第4星期)
叄 .政治發展歷史個案、階段與重大事件、人物,及政經社會、文化發展的因果分析(第5星期):含民主化問題的爭議與分析,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變遷、特殊政治社會結構的形成與變遷、政治經濟分析途徑、政黨政治的變遷與發展等問題。
肆. 臺灣政治發展評議(第6星期):含幾個學術論述的整合、各重要人物、事件因果結構的討論與評議、國際轉型正義的比較。
|
課程目標 |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一、台灣政治史
1.Roy, Denny. 2003. 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戴寶村,2006,《臺灣政治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3.許介鱗,1996,《戰後臺灣史記 卷1∼4》,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4.Fell, Dafydd. 2012.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Taiwan. New York: Routledge.
5.Jacobs, Bruce J. 2008. Local Politics in Rural Taiwan under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EastBridge Press. (Chapter 5)
二、台灣政治民主化與政治轉型(政治發展)
1.Tien, H. M., 1989, The Great Transition: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e Press.
2.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主編,2001,《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3.若林正丈,1994,《台灣 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4.倪炎元,1995,《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之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出版社。
5.龔宜君,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出版社。
6.王業立主編,2016,《台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
7.陳文俊主編,1996,《台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及展望》,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8.周育仁、謝文煌主編,2011,《台灣民主化的經驗與意涵》,台北: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9.彭懷恩,2013,《台灣政治發展歷程》,台北:風雲論壇。
三、台灣政治事件史及史料
1.黃彰健,2007,《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習賢德,2012,《警察與二二八事件》
3.張炎憲等採訪記錄,1996,《嘉義驛前二二八等六冊》(含諸羅山、台北南港、淡水河域、台北都會、雲嘉平野等)
4.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2 1993,《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二)(三)》
5.臺灣警備總部司令部案卷,李友邦叛亂案,中華民國41年3月至49年8月。
6.曹欽榮等,2012,《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7.Kerr, George H.著,詹麗茹等譯,2014,《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
8.吳若予,2007,《二二八事件與公營事業》,檔案管理局。
9.臺灣大學,2013,《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
四、臺灣政治發展史參考資料(含政經社會發展參考資料)
1.矢內原忠雄,1956,《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臺灣銀行。
2.I. J. Kim and J. S. Zacek eds.. 1993. Establishing Democratic Rule. In Depth Books, Washington, D. C..
3.D. F. Simon and M. Y. M. Kau. 1992. Taiwan: Beyond the Economic Miracle. M. E. Sharpe, Inc., New York.
4.戴炎輝,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5.李南海,2012,《地方自治史上的重要一頁:臺灣第一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49-195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6.Wu, Rwei-ren, 2003, The Formosan Ideology: 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1895-1945, Ph.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7.彭懷恩,1992,《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8.Nash, Kate, 2010,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ociology : globalization, politics, and power, Malden, MA : Wiley-Blackwell.
9.Hood, Steven J, 2004,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theory : rethinking comparative politics, London : M.E. Sharpe.
10.Kingsbury, Damien, 2007,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York : Routledge.
11.Gerard Delanty and Engin F. Isin, 2003,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Thousand Oaks : SAGE, 2003.
12.吳文星,2008,《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
13.若林正丈,2007,《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 : 播種者出版。
14.呂亞力,1995,《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
15.王振寰,1989,〈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16.張芳全,2012,〈教育、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之關聯研究:跨時間數列的探索〉,《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3):123-162。
17.王甫昌,2008,〈族群政治議題在台灣民主化轉型中的角色〉,《台灣民主季刊》,5(2):89-140。
18.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
|
指定閱讀 |
如參考書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