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都市實驗室專題
Engaged Urbanism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簡妤儒 
課號
Soc5010 
課程識別碼
325 U117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備註
初選不開放。教室:卓508。有意修課同學,第一堂課務必到班。與黃書緯共授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1beerlab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啤酒其實正處於危機。

首先,氣候變遷對啤酒原料與釀造方式已經造成威脅。2018年一篇刊登在Nature Plants上的研究指出,全球暖化會讓大麥減產,導致啤酒短缺及價格上揚,連帶會使全球的啤酒消費量減少 16%。氣候變遷不只影響全球大量生產的商業啤酒,也對影響具有地方特色的釀造方式。在比利時,Lambic酸釀啤酒需要在夜間溫度-8~8℃間進行冷卻與接種之後再放入木桶中發酵,然而氣溫攀升卻導致每年適合釀造時間縮短,從20世紀初的165天減少到近期約140天。

其次,雖然全球啤酒銷量下滑,精釀啤酒(craft beer)卻是逆勢成長。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地酒」已經成為推廣都市更新、地方創生或農村觀光的策略,常被賦予強調在地特色、品味細微差異口感、連結地方風土或精神等意象。然而,大型商業啤酒集團收購精釀啤酒的情況從2014年後也變本加劇。這對小型酒廠來說是一個尷尬的商業危機,因為商業啤酒集團「規模化生產精釀啤酒」的想法,不但與美國釀酒商協會所提出的「量少(年產量少於600萬桶)」、「獨立(釀酒商擁有酒廠75%以上的所有權)」的標準不同,也與許多小型釀酒廠強調在地原料、地方風味的初衷背道而持。

最後,酒吧與啤酒廠在都市生活中也面臨危機。在英國,雖然啤酒作為最能代表英國文化的飲品,但傳統英式酒吧這幾年卻是逐年萎縮,飲料市場的多樣化也讓啤酒陷入危機,更別說2020年Covid-19疫情中的封城政策對於靠酒客上門消費的酒吧更是致命一擊。在美國,雖然精釀啤酒廠/酒吧進駐城市的沒落街區,對於地方經濟有所助益,但也無可避免造成街區仕紳化(gentrification)的爭議。在台北,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生產啤酒的建國啤酒廠雖然有著百年歷史,卻也因為位處市區而成為多方都更勢力覬覦的對象,「活保存」的目標岌岌可危。

這就是啤酒的當代處境。一個夾在全球與在地、既強調文化性又帶有經濟或社會創新潛能的複雜物件。

面對這些危機,全球各地的小型精釀啤酒廠仍舊試著深耕地方、尋找有機農、恢復精釀傳統。這些釀酒師像是對抗哥利亞的大衛,不但逐步與地方農人、批發商、消費者建立關係,也開始與其他社會運動(例如吃慢食、愛鄉土、保環境)合流,形成一股無法忽略的社會運動。台灣也是如此。雖然受限於地理條件,台灣無法生產啤酒花、麥芽等原物料,釀造的知識與技藝、甚至品飲標準,也幾乎都是進口而來。然而,隨著近年來本土精釀產業和自釀社群的興起,這個飲/釀文化可能創造出的經濟規模、社群連結、甚至對都市或鄉村在地創生、空間更新的影響,已經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實踐經驗需要我們更深入的討論。

是的,釀酒師就是設計師。這個重新釀造的過程,既是對味道的追尋、也在回應地方問題、甚至面對工作疏離。而這個「重新設計」的過程,不但是Papanek稱之為「為真實世界設計」的過程,更是對Patel and Moore「資本主義廉價食物體系其實就是飢餓體系」提出另一種可能。這當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為此,本課程將結合社會學、都市研究和食農教育觀點,介紹精釀啤酒背後牽涉的產銷體系、自釀創客社群、城市街區再生、及地方創新等豐富社會經濟面向,希望有助於豐富我們對當代風土、食農、以及飲食實踐的思考,並從中探尋如何讓它更在地、更永續的社會設計可能。

課程內容包括透過參訪和動手做,讓同學瞭解產業、社群,並參與自釀工作坊,更深入瞭解啤酒做為物件所牽涉的技藝、市場和文化,如何可能連結到味道的創生與地方的復興。除此之外,我們也會結合理論和案例的閱讀討論,探討地方性與社會責任等議題,更深入瞭解產業面對的問題。最終我們希望同學可以結合對經驗、理論和案例討論,提出一個社會設計的提案。

初選不開放,開學不加簽,作業有不少,不開放旁聽,有興趣選課的同學請先填寫初選表單。8/1開放填表,8/27截止報名。入選者將在八月底收到通知信件,開學第一週上課務必出席以取得授權碼。

初選表單:https://forms.gle/bz4EoDRQo7CViWVK9 

課程目標
我們的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啤酒的危機」,討論啤酒正在面對的氣候、商業、都更三個危機,並參與自釀工作坊動手做,更深入瞭解啤酒做為物件所牽涉的技藝、市場和文化。第二部分「味道的實作」討論小廠的技術創新與愛好者創客文化,並實地參訪台灣本地新創啤酒廠。第三部分「地方的復興」則討論藉由精釀啤酒復興地方的案例和相關研究,深入探討創新的兩難。第四部分「重新設計」則介紹社會設計概念和背後隱含的責任,並希望同學結合對經驗、理論和案例討論,提出一個設計的提案,來解決台灣精釀產業或社群目前針對「在地性」、「產銷方式」所遇到的挑戰。 
課程要求
三篇主題文章30%:同學須課前完成閱讀,參與討論,主題結束後寫文章(各10分)。
三篇田野紀錄30%:同學須全程參與自釀工作坊、酒廠參訪、發酵過程觀察,並於結束後繳交紀錄報告和心得(各10分)。
一份期末提案40%: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針對精釀啤酒產業或自釀社群提出一個設計方案,可以是一個創新品牌、一種街區經濟、或一套回收模式。設計重點要包括:(1)解決一個精釀啤酒業者面對的問題;(2)顧及到地方性;(3)讓人想行動。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參考課程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8  課程介紹
介紹課程運作方式、合作夥伴與重要概念
Molotch, Harvey.,2018,《東西的誕生》(李屹譯),台北:群學。第1章。
李錦楓,1996,《台灣酒類發展史》,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第4屆 (1996 / 03 / 15) , P177 - 190。
岩村益典,2010,《日治時期臺灣啤酒專賣之研究》,師大歷史所博士論文。第3章。
范雅鈞,2014,《二次戰後臺灣酒業專賣之研究(1945-1986)》,暨大歷史所博士論文。第4章。 
第2週
9/25  自釀工作坊
由禾餘麥酒教導@台北科教館 
第3週
10/02  中秋節調整放假 
第4週
10/09  國慶日調整放假 
第5週
10/16  氣候危機
Patel, Raj and Moore, Jason W.,2017,《廉價的真相:看穿資本主義生態邏輯的七樣事物》(林琬淳譯),台北:本事出版。第5章。
Jones, E. and Harvey, D. C. 2017. “Ethical Brews: New England, Networked Ecologies, and a New Craft Beer Movement” in Untapped: Explor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Craft Beer. (Chapman, N.G., Lellock, J. S. and Lippard, C. D ed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 pp.124~136.
講員:趙家緯(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氣候危機啤酒緊急 
第6週
10/23  商業危機
陳玉箴,2016,〈「道地」的建構:「台灣料理」在東京的生產、再現與變遷〉,《臺灣人類學刊》14(1):7-54。
Thurnell-Read, Thomas. 2016. “Beer and Belonging: Real Ale consumption, place and identity” in T. Thurnell-Read (ed), Drinking Dilemmas: Space,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BSA Sociological Futures
Pryor, Alan. 2013. “Indian Pale Ale: An Icon of Empire” in Jonathan Curry-Machado edited Global Histories, Imperial Commodities, Local Interaction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第7週
10/30  都更危機
潘欣榮,2007,《公賣局私有化過程中的產業遺產保存:台北建國啤酒廠工人的工作權保存經驗》,台北: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Roberts, Nathan Andrew. 2017. Tapping History: Retrojection, Bridging, and Invented Tradition by North Carolina Craft Brewers
Mathews, Vanessa. and Pictor, Roger M. 2014. “Intoxifying gentrification: brew pubs and the geography of post-industrial heritage” Urban Geography, vol 35, issue 3: 337-356.
參訪建國啤酒廠@台北中崙 
第8週
11/06  在地風味的技術網絡
Ocejo, Richard E.,2019,《職人新經濟》(馮奕達譯),台北:八旗。第2、5、6章。 
第9週
11/13  愛好者與創客文化
Reid, Neil. and Gatrell, Jay D. 2017. “Creativity, Community, and Growth: A Social Geography of Urban Craft Beer” Region. vol 4, no. 1: 31-49.
Rodgers, Diane M. and Taves, Ryan. 2017. “The Epistemic Culture of Homebrewers and Microbrewers” , Sociological Spectrum, VOL 37, NO. 3: 127-148. 
第10週
11/20  奇風本味與創造熟客
Ocejo, Richard E.,2019,《職人新經濟》(馮奕達譯),台北:八旗。第7章。
Rogers, Adam.,2016,《酒的科學》(丁超譯),台北:商周。第6章。
Johnston, Josee. and Baumann, Shyon.,2018,《饕客》,台北:群學。第3章。 
第11週
11/27  設計的兩難
Papanek, Victor,2013,《為真實世界設計:人類生態與社會變遷》(楊路譯),台北:五南出版。第4章。
Cristiano Storni. 2015. “Notes on ANT for designers: ontological, method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turn in collaborative design”, CoDesign, vol. 11. 2-4, 166-178. 
第12週
12/04、05  釀造一座城市
Paulsen, K.E. and Tuller, H.E. 2017. “Crafting Place: Craft Beer and Authenticity in Jacksonville. Florida.” in Untapped: Explor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Craft Beer. (Chapman, N.G., Lellock, J. S. and Lippard, C. D ed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 pp. 105~123.
Reid, Neil. 2018. “Craft breweries, adaptive reuse, and neighborhood revital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ssues, 57(1): 5-14.
參訪吉姆老爹啤酒廠@宜蘭員山 
第13週
12/11  來去地方喝一杯
謝子涵(政藝美少女):日本地酒政策的美麗與哀愁
工頭堅(米飯旅行社創辦人):宜蘭「酒鬼巴士」的執行經驗 
第14週
12/18  方案討論(一)
報告設計提案 
第15週
12/25  方案討論(二)
小組討論不上課 
第16週
1/01  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7週
1/08  方案討論(三)
課堂報告 
第18週
1/15  期末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