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兩岸關係專題研究
SEMINAR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國家發展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周繼祥 
課號
NtlDev5017 
課程識別碼
341 U2080 
班次
01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9,A(16:30~19:15) 
上課地點
國發202 
備註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TAIWANANDMAINLA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程主題:本課程旨在深入探討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後,迄今所簽署的14項協議和1項共識之相關內容,藉由各個單元、專題的討論,從不同的專業知識領域和風險管理的觀點,探討各項協議對對台灣社會的利弊得失,並思考相關風險控管對策。

二、課程要求:本課程以討論為主,由選課學生依個人興趣、專長擇一單元提出報告,供同學進行討論,並參考授課老師評論意見改寫成期末報告。

三、預期成果:
(一)使學生洞悉兩岸交流協議的利弊與風險。
(二)彙整並凝聚國人對兩岸交流協議的共識。
(三)對政府後續之兩岸協商提供規劃與建言。
 

課程目標
一、瞭解兩岸交流協議的具體內涵。
二、剖析兩岸交流協議的利弊得失。
三、評估兩岸交流的可能潛在風險。
四、思考兩岸交流的風險管理建議。 
課程要求
指定閱讀和撰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6:00~18:00
每週五 16:30~17:30 
指定閱讀
各週相關文獻資料。 
參考書目
Beck, Ulrich,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Translated by Ritter, M. Saqe Publishing, London.
Giddens, A.,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Oxford:Polity Press.
Ranjit Kumar著,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大衛․丹尼(David Denney)著、馬纓等譯,2009,《風險與社會》(Risk and Society),北京:北京出版社。
王智盛,2007,《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安全解析—以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為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
田習如,2009,〈江陳協議哪裡虛?哪裡實?兩岸標準驗證協議暗藏政經風險〉,台北:《財訊》雜誌第336期,頁54~55。
邱強口述,張慧英採訪撰述,2001,《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大陸政策推動成果」文宣手冊》。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手冊》。
周桂田,1998,<現代性與風險社會>,《台灣社會學刊》,第21期,頁89-129。
周桂田,2003,<全球在地化風險下之風險評估與風險溝通>,2003年台灣社會學年會,政治大學與台灣社會學會主辦,2003年12月。
林宜男,2002,<兩岸關係條例下之人員交流與社會影響>,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兩岸關係條例之檢討與展望」座談會。
張成福、唐鈞,2009,《政府危機管理能力評估-知識框架與指標體系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許志嘉,2006,<大陸社會穩定風險指標>,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網址:www.mac.gov.tw。
陳明通,2009,〈當前兩岸「政治安全困境」的風險管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研討會論文,北京: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
陳明通,2009,〈台灣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風險管理〉,收錄於《2009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群策會,2003,《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群策會。
翟思嘉,2009,〈江陳會九協議 撥算盤算舊帳,四度會談走出磨合,邁向制度化協商〉,台北:《新新聞雜誌》第1190期,頁26~31。
鄧家駒,2005,《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40% 
由授課教師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的表現給分。 
2. 
期末報告 
60% 
依國科會所訂之論文規格,撰寫8,000字左右之期末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7  授課說明及要求 
第2週
09/24  兩岸制度化協商與協議簽署 
第3週
10/01  風險管理與兩岸交流協議:理論與方法 
第4週
10/08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Ⅰ:兩岸空運直航、兩岸海運直航 
第5週
10/15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Ⅰ:陸客來台觀光 
第6週
10/22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Ⅰ:兩岸金融合作 
第7週
10/29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Ⅱ:開放陸資來台投資 
第8週
11/05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Ⅱ: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 
第9週
11/12  【期中考週】 
第10週
11/19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Ⅱ: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 
第11週
11/26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Ⅲ:兩岸食品安全、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 
第12週
12/03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 
第13週
12/10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Ⅲ:兩岸漁船勞務合作、兩岸郵政 
第14週
12/17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1 
第15週
12/24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 
第16週
12/31  兩岸協議類型化分析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3 
第17週
01/07  【綜合討論】—第六次「江陳會談」簽署協議的評估與檢討 
第18週
01/14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