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兩岸關係專題研究 SEMINAR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
開課學期 |
99-1 |
授課對象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周繼祥 |
課號 |
NtlDev5017 |
課程識別碼 |
341 U2080 |
班次 |
02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開課時間與地點請見本所網頁。 限碩士在職專班生 總人數上限:4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一、課程主題:本課程旨在深入探討兩岸關係,藉由各個單元、專題的討論,從不同的專業知識領域和不同的政黨立場觀點,解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兩岸關係。
二、課程要求:本課程以討論為主,由選課學生依個人興趣、專長擇一單元提出報告,供同學進行討論,並參考授課老師評論意見改寫成期末報告。
三、預期成果:
(一)使學生洞悉兩岸關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二)彙整並凝聚國人對兩岸關係的共識。
(三)對政府大陸政策提供規劃與建言。
|
課程目標 |
一、推敲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定位。
二、探究兩岸關係的歷史沿革和癥結。
三、剖析主要政黨對兩岸關係的主張。
四、預測未來兩岸關係的可能發展。
|
課程要求 |
指定閱讀和撰寫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6:00~18:00 |
參考書目 |
Panitchpakdi, Supachai and Mark L. Clifford ( 2002) China and the WTO﹕Changing China, Changing World Trade, Singapore﹕John Wiley & Sons(Asia) Pte Ltd.
Song, Ligang, eds.(2002) Dilemmas of China’s grow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
James R. Lilley & Chuck Downs合編;張同瑩、馬勵、張定綺譯(1999),《臺灣有沒有明天? - 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丁樹範主編(2002),《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大前研一著、黃碧君等譯(2003),《中華聯邦》,台北:商周出版。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民88),《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印(民88),《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有林、鄭新立、王瑞璞主編(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7)》(全五冊),北京:紅旗出版社。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民95),《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頂佳公司。
李樹直、郭濱(2003),《十六大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卲宗海(2006),《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
周繼祥(2000),〈「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發表後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趨勢〉,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
周繼祥(2001),〈新世紀兩岸青年交流的展望〉,「第十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成都,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研會。
周繼祥﹙2001﹚,〈當前兩岸關係平議〉,台北︰《立法院院聞》月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
周繼祥(2002),〈邦聯構想平議〉,《立法院院聞》,第三十卷第一期,pp.53-60。
周繼祥(2002),〈加入WTO後的兩岸關係〉,「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青島,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研會。
杭廷頓、柏格(S. P. Huntington & P.L. Berger)主編、王柏鴻譯(2002),《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林佳龍、鄭永年主編(2001),《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郭偉峰主編(2005),《胡錦濤與兩岸關係新思惟》,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凌志軍(2003),《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唐正瑞(2000),《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1969.1-1999.12)》,上海:人民出版社。
徐博東主編(2008),《台灣政局發展與兩岸關係》,北京:台海出版社。
章念馳(2002),《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香港﹕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
章家敦(Gordon G. Chang)(2002),《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文化。
談崢、于海江等譯(2005),《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郝望(2006),《台海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指定閱讀 |
周繼祥(2002),〈邦聯構想平議〉,《立法院院聞》,第三十卷第一期,pp.53-60。
周繼祥(2002),〈加入WTO後的兩岸關係〉,《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青島,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研會。
周繼祥(2005),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挑戰與對策,《立法院院聞》,第三十三卷第四期,pp.19-28。
周繼祥(2006),兩岸互動的前瞻,「兩岸政經情勢與兩岸關係展望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周繼祥(2007),十七大前後的兩岸關係,「十七大與兩岸關係」研討會,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
周繼祥(2008),兩會台北會談的可能議題及成效評估,「兩會復談後兩岸關係之評估與展望」研討會,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
周繼祥(2008),馬英九大陸政策的前瞻,「選後台灣政治情勢與兩岸關係展望」研討會,武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研所。
周繼祥(2009),從中共「兩會」看大陸政經社情勢與對台政策走向,「從中共"兩會"看大陸政治經濟情勢與兩岸經貿走向」研討座談會,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
周繼祥(2009),胡六點對兩岸政治定位與政治談判規劃的涵義,「兩岸政治定位與政治談判」研討座談會,台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周繼祥(2010),<中共兩會後兩岸關係發展的前瞻>,《交流》雜誌,第110期,台北,海基會。
周繼祥(2010),<兩岸設旅行辦事處後的展望>,《亞太和平月刊》,台北,亞太和平基金會。
周繼祥(2010),台灣政局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海,環太國際戰略中心。
周繼祥(2010),兩岸展開海上執法共同合作之問題,台北,亞太基金會論壇。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成績 |
40% |
平時成績佔40%,由授課教師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的表現給分。 |
2. |
期末報告 |
60% |
依國科會所訂之論文規格,撰寫8,000字左右之期末報告,占學期總成績60%。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18 |
授課說明及要求 |
第2週 |
09/25 |
研究方法 |
第3週 |
10/02 |
兩岸關係的背景 |
第4週 |
10/09 |
從政治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5週 |
10/16 |
從經濟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6週 |
10/23 |
從社會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7週 |
10/30 |
從法律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8週 |
11/06 |
從文化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9週 |
11/13 |
【期中考週】 |
第10週 |
11/20 |
從國際觀點看兩岸關係 |
第11週 |
11/27 |
(選舉) |
第12週 |
12/04 |
民主進步黨的兩岸觀 |
第13週 |
12/11 |
中國國民黨的兩岸觀 |
第14週 |
12/18 |
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互動 |
第15週 |
12/25 |
綜合討論一 |
第16週 |
01/01 |
(開國紀念日) |
第17週 |
01/08 |
綜合討論二 |
第18週 |
01/15 |
【期末考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