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客家與臺灣文化藝術發展 HAKK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 ARTS IN TAIWAN |
開課學期 |
97-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邱榮舉 |
課號 |
NtlDev1047 |
課程識別碼 |
341 1156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普103 |
備註 |
A15:文學與藝術、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 總人數上限:30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2hakka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主要是培養大學生能了解尊重多元文化,以臺灣客家為主軸,臺灣客家文化為核心,試圖說明客家文化在臺灣文化藝術中的重要性,解析臺灣客家文化發展的來龍去脈、現況及其特色,並討論客家文化與臺灣文化藝術之相關議題,期使學生對客家與臺灣文化藝術有一總體性、概括性、重點式的瞭解,以利進一步從事「客家研究」和「臺灣研究」,並有助於學生修習其他相關學門之課程。 |
課程目標 |
本通識課程之內容,具有基本性、主體性、多元性、整合性及引導性,期待引導大學生未來從事客家研究、臺灣研究之入門課程。為了在臺灣大學能逐步推動有關「客家研究」之相關課程,讓大學生多認識臺灣客家,多瞭解科際整合下的「客家研究」新研究領域之相關學門,特開設一門以大學生為主的通識課程,擬邀請校內外有關「客家研究」之學者專家前來臺灣大學做系列專題演講,以利連結與「客家研究」有關的相關學門。 |
課程要求 |
一、指定教材
1、薛雲峰,2008,《快讀臺灣客家》,台北:南天書局。
2、徐正光主編,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
客家研究學會出版,南天書局編印。
二、期中成績,係針對本課程指定之教材、課堂授課等內容進行期中考筆試。
三、期末成績,以組為單位進行10-12分鐘的口頭報告,並繳交共同報告資料。
四、評分標準,期中成績30%、期末成績30%、出席率20%、作業20%。
五、修課同學請依規定出席上課、討論,嚴守學術倫理與規範,注重學習態度。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指定教材
1、薛雲峰,2008,《快讀臺灣客
家》,台北:南天書局。
2、徐正光主編,2007,《台灣客
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
家委員會、臺灣
客家研究學會出版,南天書局
編印。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成績 |
30% |
期中成績,係針對本課程指定之教材、課堂授課等內容進行期中考筆試。 |
2. |
期末成績 |
30% |
期末成績,以組為單位進行10-12分鐘的口頭報告,並繳交共同報告資料。 |
3. |
出席率 |
20% |
|
4. |
作業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7 |
課程說明、客家的音樂發展 |
第2週 |
2/24 |
「客家研究」基本概念 |
第3週 |
3/03 |
如何寫好「學期報告」 |
第4週 |
3/10 |
族群關係:客家與原住民 |
第5週 |
3/17 |
族群關係:Hakka與Holo |
第6週 |
3/24 |
臺灣客家語言與還我母語運動 |
第7週 |
3/31 |
客家戲曲與臺灣戲曲發展 |
第8週 |
4/07 |
客家建築與臺灣建築發展 |
第9週 |
4/14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1 |
客家文學與臺灣文學發展 |
第11週 |
4/28 |
客家詩歌與臺灣詩歌發展 |
第12週 |
5/05 |
臺灣客家文學名著選讀 |
第13週 |
5/12 |
客家研究與人文社會科學 |
第14週 |
5/19 |
客家文化 |
第15週 |
5/26 |
各組期末成果報告(一) |
第16週 |
6/02 |
各組期末成果報告(二) |
第17週 |
6/09 |
各組期末成果報告(三) |